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10年08月24日

大阪京都七日遊 -- 一

上週去了趟日本關西旅遊. 九天, 但因為搭全日空, 從香港到大阪是晚去早回, 去掉前後兩天只能算整整七天. 行前跟朋友打聽哪裡好玩怎麼安排. 多數人都說九天太長了, 除了廟還是廟, 沒那麼多好看的地方, 現在玩回來, 覺得七天剛好.

 

Day 1 香港到大阪

已經快晚上八點, 出關折騰了一陣, 我們行李手提, 很快就過海關, 上交必填的海關申報表, 本以為可以走了, 年輕的海關官員拿著申報表問我們有沒有攜帶上面列載的項目, 包括危禁品農牧產品 仿 等等, 我們說沒有, 他問可否檢查我們的行李, 20 多年來到過 18 94 個城市的我, 還是頭一回在海關被攔下來檢查行李, 翻了一下, 確實沒有該申報卻沒申報物品, 接著他拿出一張小紙片寫著中文 本月加強檢查, 可以搜身嗎?” 老爺開玩笑問, 我們可以說不嗎? 接著就有男女警員帶我們進一旁的布幕後做一般的搜身, 女警還要我把鞋子也脫下來, 伸手在鞋墊底部摸了摸 (真同情這種工作, 萬一碰到有汗腳或香港腳的, 手還是得伸進又潮又臭的鞋子裡…) 我笑著跟她說我旅行 20 , 這是頭一次被攔下來檢查, 問她他們是怎麼挑選目標的, 是不是我們看起來像罪犯, 她忙著搖頭說是隨機選擇. 老爺後來說男警官跟他解釋某個 Apec 的會議在日本舉行所以加強安檢. 連我倆長得這麼像良民的都會被攔檢, 有黑道大哥風采的姊夫上次進香港被攔檢就不必感覺那麼受侮辱了.

 

大阪關西空港到市區的交通方便, 因所到地點而異可選擇不同車種, 因為旅館在梅田, 我們搭的是 關空快速”, Kansai Airport Rapid Service, 全車自由席, 沒有廁所設備, 73 分鐘左右的車程, 車資 1160, 感覺不是很快速, 天色已暗, 無法看清市景. 到了大阪站, 又是一陣迷惑, 所謂的 是就像兩年前在東京駅下了車, 前後左右東南西北都搞不清楚, 到處掛滿各方向的指標, 貴為日本第二大城的大阪 JR 車站的迷惑度也不遑多讓, 還好跟旅行社訂的新阪急飯店就在步行三分鐘遠的地鐵梅田站上方.

 

大阪新阪急飯店 New Hankyu Hotel Osaka 地理位置絕佳, 旅館 B1 即有通道連接地鐵站, 附近餐館也多, 我們有點迷失方向, 不小心出了地鐵站上了地面, 一看正對面是七層的 Yodobashi 電器百貨, B2 到五樓販售電腦電器玩具, 六七樓是服飾, 八樓是餐廳, 老爺的臉馬上笑開了花, 竟敢要我拖著兩個行李先去辦入住手續, 他想去逛一下再到旅館, 好在營業時間已過, 老爺只得悻悻然跟我繼續找旅館. 我們住過兩次日系旅館, 只有 可以形容, 房間陳舊, 雖然乾淨, 但是小得令人有壓迫感. 我在自家床上都常睡不好, 更別說換床換枕頭換不舒適的房間了, 躺下很久才能入睡不說, 房門隔音很差, 半夜裡過道有年輕人嬉笑走過, 我就被吵醒, 一夜睡睡醒醒好幾回.

 

Day 2 奈良

行前買了本 京阪神旅遊全供略”, 比較過幾本不同出版社的旅遊書, 大多是把城市分區域介紹購物和餐廳, 書上對大阪旅遊的介紹乏善可陳, 大城市嘛, 不是吃就是購物, 我們決定將在大阪的時間縮到最短. 第二天一早在旅館吃過還算可以的早餐便出發前往奈良.

 

在地圖上, 大阪京都奈良三地連接成一個三角形, 不論從大阪或京都出發都可以安排奈良之旅. 日本鐵路網密如蛛網, 常聽人說如果旅程要密集往返數個城市之間, 購買 JR Pass, JR Kansai Area Pass 等等比較划算, 兩年前的札幌東京遊記已經提過, 老爺和我都認為日本的鐵路交通系統真是複雜到不死, 旅遊書上寫了一堆 Kansai Thru Pass, JR West Rail Kansai Area Pass 什麼的比較, 老實說讀過我還是不知道該買什麼票划算. 老爺很大氣的說要我別囉嗦就買 JR Pass, 因為去奈良單程 怎麼也得 超過一千円, 萬一我們早回來還可以去其他城市等等, 我說我們應該先問購買來回票或是 JR Pass 比較划算, 為此夫婦倆口角一番黑面無語, 到櫃檯一問, 一日 JR Pass 一人要 2900, 我多嘴跟售票員說我們要去奈良, 售票員一聽就說如果只是去奈良, 買來回票就好, 一人才 1560, 當下幫老爺省了近三千円. 老爺下臺階的方式就是一臉無辜狀說, 書上不是說一人 2000 円嗎? 如果知道是 2900 他也不會堅持買一日 pass, 買了票, 順便問在第幾月台幾點的車. 路長在嘴上, 問一下可以省卻很多摸索的時間. 很快在頭頂標誌找到月台跑上去.

 

雖說日本鐵路複雜, 但其實月台上的指示十分清楚. 月台中間有很大的圖示, 用不同顏色標出在大阪站經過的各種路線及所停站名. 大阪去奈良搭乘 JR 大和路線, 大和路線又有三種不同深淺的綠色表示大和路快速, 區間快速和特急, 一目了然. 奈良是大站, 三種車都停, 大約四五十分鐘就到了.

 

在日本旅遊常常會讓人驚嘆, 這個民族多麼地熱愛規矩, 萬事無不需要規範. 等車在地上或頭頂上有指示哪種車的幾號車廂等待的位置, 應該排成兩列或三列等車也畫得一清二楚, 比如說, △△, 特快車 8 號車廂, 應排成兩列, “優先席” (博愛座) 的位置也標示出來, 讓需要的人可以在優先席旁的車門上車. 許多場合的廁所入口處也有廁所平面圖, 告訴你這廁所有幾間, 哪幾間是和式 (蹲式), 哪幾間是洋式 (座式), 哪幾間還有小孩座椅, 簡直是 太貼心了.

 

到奈良駅一看有個 無料” shuttle bus 去遷都 1300 年紀念 平成宮跡 的告示, 老爺說交通那麼貴, 既然無料就去, 來回花了一兩小時, 但平成宮實在有點簡陋, 大失所望, 時間不多的人千萬不要去. 34, 35 度日正當中又沒樹蔭遮擋的平成宮跡被晒得快昏了, 等再坐接駁車回到奈良駅已經一點多才開始跟著奈良駅步行建議圖的路線開始逛奈良市. 還要先找東西裹腹.

 

nara lunch.JPG順著奈良駅站前左前方三条通的商店街往前走, 餐廳不多, 在右手邊二樓有家鐵板燒 Ju Ju 燒亭, 門口放了套餐的實物樣本, 1300円起, 看來可口, 我們便上樓. 可愛的服務小姐英文只能用單字不成句, 我們說要門口那套套餐, 搞半天才弄清楚午餐套餐有三種, 但是那種燒牛餐已經賣完, 剩下和牛和炸豬排, 本想一種一份, 她去問帥哥老闆後回來跟我們解釋和牛有幾種部位, 她順手把桌上的鐵板加熱, 讓我們誤以為吃和牛還要在鐵板上燒烤, 一則怕沒時間, 二則等解釋清楚部位不知又要多花多少時間, 所以我們便點了兩份炸豬排套餐. 一會兒上菜, 真是精緻, 一份胡麻醬汁沙拉, 一碟泡菜, 一碟黑色海帶漬物, 一碟漬蘿蔔, 都盛裝在手工陶器內, 賞心悅目, 還有一個小玻璃酒杯, 裝著一顆蛋黃半熟蛋白已經變白但仍是半流體的半生蛋 (這蛋煮得真是有學問, 不知怎麼把蛋白煮到比蛋黃更不熟), 浸泡在柴魚醬汁裡, 每樣菜的味道都很棒, 看了半天, 不知怎麼吃那杯蛋, 問小姐, 小姐馬上去拿了兩個小湯匙來, 作勢要我們挖著吃. 超美味. 再一會兒, 小姐端了兩個小平底鐵鍋, 裡面裝著四塊炸豬排和高麗菜絲, 放在我們面前的熱鐵板上, 原來如此, 早知道鐵板的功用在此就點和牛了. 豬排裹粉炸得很酥脆, 肉排仍多汁, 放在鐵板加熱, 所以脆度一直保持著. 一會兒小姐又端來飯和味噌湯. 真是太好吃了. 等吃得差不多, 小姐又來問可不可以上冰咖啡, 套餐附送的. 玻璃杯裡裝著三分之二的冰咖啡, 四大塊方正全透明的冰塊, 一看就很可口的樣子. 一般冰塊呈白色, 這裡的冰塊是透明的, 煞是好看. 我從不喝冰咖啡, 那天實在太熱, 而且那咖啡的樣子真是太吸引人, 一喝更是覺得好喝極了, 原來冰咖啡這麼美味. 嘴巴眼睛吃飽喝足, 老爺去付錢一人竟然只要一千円, Menu 上是 1300, 不知為何少 300. 真是得大力推薦. 如果有機會去奈良三条通一定要到 Ju Ju 燒亭 (奈良下三条町 14 二樓) 用午餐. 太超值了.

 

順三条町前行到底右手是猿沢池, 是對面興福寺的放生水池, 難怪看到池中一堆烏龜. 接近興福寺讓人很興奮, 因為四處可見奈良的象徵 鹿, 在慢步行走. 鹿不怕人, 小販賣著一紮紮五六片的鹿餅 150 円一紮, 看來形似義美法蘭酥的餅乾, 不知是何味道, 鹿兒們顯然很愛吃, 幾次看到有女生手拿著餅乾, 被一群嗷嗷待餵的鹿包圍著, 有的鹿還咬著女生上衣的蝴蝶結要餅吃, 看到兩次有女生嚇得趕緊丟出一塊餅才能鹿口逃生, 有點好笑. 寺廟公園也盡到提醒遊客的義務, 在路邊不時看到警告牌, 警告鹿兒們可能會野性突發做出意外之舉, 可能會踢人會咬人會衝撞會用角頂人, 要遊客小心, 據說秋季才會把年紀夠大的鹿的鹿角割掉, 現在夏天, 有些鹿角挺長的, 看來還真有點危險. 順著步行路線上看了東大寺和春日大社, 鹿兒一群群, 途經奈良公園也有鹿群或坐或臥在樹蔭下小憩. 從春日大社往回走一路儘是獻燈, 燈上寫著捐款人芳名, 當時五六點天色仍亮, 不知黑暗降臨會不會真的點起燈來, 一路燈海應該頗為壯觀.

 

要回 JR 奈良駅又得經過三条町, 三条町上各色手信店林立, 傍晚時分才開始熱鬧起來, 中午路過沒開的紀念品店都開門了, 一大堆鹿形紀念品. 漬物是奈良名產, 專賣奈良漬的小店古色古香, 還有幾家賣筆墨的增添文藝氣息, 賣餅的, 賣現做麻糬的, 幾個大男人拿著大木杵輪流在臼裡搗麻糬糰, 還有一位在米糰上抹水的, 三人按各自動作邊發出規律洪亮的吆喝聲, 很快就吸引了人群駐足圍觀. 秀完吸引許多遊客掏錢購買麻糬.

 

我們大約兩點半後才開始在奈良漫步, 順著車站拿的地圖很容易就找到各景點. 但是散步加拍照加休息, 五六點多我們才逛了設計路線的一半左右. 所以如果想在奈良看更多的寺廟或漫遊步道, 應該要計算一天能看得比較完整仔細也比較輕鬆.

 

 

 

2010年07月05日

撿到錢

 

 

上週和家人去南部旅行. 在加油站休息時, 媽從廁所出來, 問我是否去過洗手間. 我說只有洗手而已, 媽掏出兩張鈔票問, 那這錢是誰的?

 

撿到錢這事就跟在路上巧遇舊識一樣神奇. 到有人撿到錢為止, 雙方每個環節都要天時地利人和兜得上, 掉錢的人, 不知道經過多少環節才在那個時間到了那個地點, 然後不僅要不小心把錢從身上掉出來, 還要不小心到根本沒發現, 從掉錢的人離開案發地點到撿到錢特定的那個人出現為止, 中間要沒有其他人看到撿到, 再想想撿到錢那個人, 要剛好在那一時刻出現在案發地點, 之前又是經過多少環節. 如果我們在旅館休息久一點, 如果我們在冰店吃冰的時間以及賣蔥肉餅的攤子等候的時間短了點或長了點, 如果一路上又經過更多或更少的紅燈或不走那條路線, 如果不剛好在那個特定加油站加油, 就算去加油如果上了另外一間廁所, 更別說, 最開始, 如果我沒回台灣, 如果我們一家人沒有在那兩天下南部旅行, 如果老妹不是租車自己開, 都不會正好有機會撿到那兩張鈔票.

 

我跟媽說我沒去廁所, 然後幾乎想也沒想就說, 那把它捐掉啊, 要不然以前她撿到錢都怎麼處理? 老媽欣然同意. 老媽說, 因為覺得用撿來的錢怪怪的, 所以即使在路上看到有人掉的錢, 她通常當做沒看到, 不會去撿, 否則是給自己找麻煩. 要不是以為是我掉的, 她一定不會把錢撿起來, 捐出去可以解決她的困擾, 她決定加碼五百捐出兩千, 爸說有一次撿到三千元, 也是用無名氏名義把錢捐了出去. 昨天逛街突然想到這事跟老爺說. 他的反應是, 你們大概沒有窮過, 也懷疑我的同學朋友難道撿到錢都會捐出去嗎?

 

我曾經撿到過錢也掉過錢. 大概撿到錢次數不多, 印象都很深刻. 很小的時候, 有次在家附近小水溝玩水, 老遠就看到一張紅色新鈔順水流過來, 記得那還是過年期間, 那可真是興奮, 趕緊找樹枝, 沿著水溝跑了一會兒手腳並用好不容易才把鈔票撈上來, 那時候紅色鈔票可是大錢, 額外的壓歲錢, 怎麼花用倒是不記得了. 念書時坐公車, 記得有一次看到前面座位下方卡著一張折起來的鈔票, 看四下無人, 抽出來既有點罪惡感又很高興地帶走這意外之財. 還有一次當遊客在新加坡玩的時候, 晚上在新加坡河畔散步, 眼尖一下就看到掉在地上一張五元新幣, 大概拿了錢去吃冰喝咖啡什麼的. 掉錢的記憶則是大學吧, 有次去買麵包, 在麵包店花不了多少錢, 回到家才發現自己少了張千元大鈔, 懊惱不已之餘希望是有需要的人撿到.

 

老爺說把撿到的錢捐出去有點假惺惺, (他常亂用成語, 我想他要說的應該是故做清高) 我跟老爺說, 反正我們不差錢, 撿到這點小錢不會讓我們變成大富翁, 也不差多用或少用這點錢. 古早時候偶爾聽說有人撿到大紅包被人逼著跟誰的誰冥婚, 所以撿到錢, 往往不安更大過興奮, 深怕把錢揣在口袋裡時, 突然跳出一個人說要你跟他已往生的誰舉行冥婚... (當然這是想太多了, 那種情況應該是很大一個紅包, 而不是一兩張鈔票) 小時候不一樣, 經濟雖然不成問題, 畢竟不能和現在相比, 額外之財總是不無小補, 就算能買點零食來吃吃都很高興. 現在手頭寬裕想法就不同了. 撿到別人的錢拿來用, 總覺得怪怪的. 老爺問我有什麼好怪的, 就像去賭錢, 贏錢的人, 也是在用別人輸掉的錢. 不過我覺得那有本質上的不同. 去賭博本來就沒有包贏的事, 願賭服輸, 輸錢理應在意料之中. 撿到別人無意丟掉的錢去花用, 有點像把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所以如果金額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這就是個人心證了), 在無法歸還失主的情況之下, 用無名氏的名義把錢捐給需要的人不失為兩全其美的辦法, 給需要的人用, () 掉錢的人不那麼惋惜自身的損失. 我大概不致於為了一兩張鈔票進警察局搞個拾金不昧什麼的, 但也不會據為己有, 這樣該算做到所謂 大德不踰閑, 小德出入可也 .

 

至於撿到錢拿去花用, 我想這是個人判斷, 每個人能安心就好, 我不會對撿到錢的人有什麼負面評論, 可能只會說他偏財運不錯. 有時還真不禁懷疑, 像我們一家人這種心態, 老天把錢都送到你面前, 卻還不撿不用, 走過路過就當沒看到過, 不知是否就是這樣常常推掉財運, 難怪不會發大財?

19:14 發表於 人生體驗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10年06月08日

P 牌上路 -- 下

 

 

大概是每次開車出門兩人都會吵架, 也可能因為駕駛技術還不純熟, 有些狀況讓我後來回想起來會覺得如果不是別人讓我, 可能就已經出事了而產生 後怕 心理, 加上一些莫名所以的恐懼 怕撞到人 (幾乎每天都有路上突然衝出行人被撞的新聞), 怕撞到車, 怕必須要換線時車太多換不過去, 被逼得只好開到九龍或大陸去 (老爺說, 妳要能開到大陸我也服氣了), 怕換線時速度算不準被後方來車追撞, 怕開錯車道 (雖然我在靠右行走的國家也沒開過車, 但畢竟很習慣靠右走, T 字路口要左右轉就很怕轉到對向車道上), 我還常有種奇怪的念頭是, 常害怕自己開到一半會心神喪失, 做出什麼驚人之舉, 上次同事來訪, 對香港道路的評語是香港怎麼沒有一條直的路, 所有的道路似乎都有個彎曲度, 所以如果不看車道線只看正前方, 往往正前方可能是分隔島, 有時我便會擔心是否會直衝上分隔島等等

 

反正拿到車以後的兩三週開始對開車這件事發展出無比的畏懼感. 一想到要開車我便心跳加速, 直冒冷汗, 胃部翻騰, 腹痛不已, 半夜醒來也會突然想到開車怕得睡不著, 無時無刻不像喝了八杯咖啡一樣 high, 害得我幾乎每天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有時甚至是已經開在路上, 莫名的緊張卻突如其來, 讓我兩手發抖, 冷汗直流, 可是總不能把車停在路中央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開. 拿車不久, 可能也因為分泌大量腎上腺素過度燃燒脂肪, 竟然爆瘦兩公斤, 一次聚會, 羨煞一班開車一二十年的女友, 直問開車怎麼能減肥, 大家聽說後都要我不要緊張慢慢開就好, 可是當我說我開得很慢的時候, 大家又面露鄙夷異口同聲的說, 哎喲, 我最討厭那種開車很慢的人 哇勒, 教我如何是好...

 

之所以會重學開車重考駕照, 其實很大動力是因為想要克服恐懼, 對各種事物的恐懼. 不能因噎廢食而不去嘗試新東西, 也儘量用理智來說服自己消除恐懼的心理. 除了練車, 經常詢問開車老手, 遇到什麼狀況該怎麼處理該怎麼判斷, 當然聽人意見是一回事, 坐在方向盤後臨場反應又是一回事, 不過, 多聽多練, 速度不要太快, 就比較不那麼害怕了.

 

前幾週有機會和朋友出去, 駕駛多年的朋友在彎曲的山路時速開到 7, 80, 經過突起路障也不減速, 我在後座都快吐了, 坐了他的車之後, 恐懼感便減低不少, 因為我想我這麼小心, 又有駕駛道德, 真的應該很有自信不必害怕. 反之覺得其實坐別人的車才應該擔心, 因為老命交到別人手上, 而你根本不會知道上了什麼樣人的車, 這幾週香港就好幾起計程車司機吸毒上路精神恍惚出車禍被拘捕的新聞.

 

常有朋友問在香港開車好不好開, 因為我沒在其他地方開過車, 很難回答, 不過與台北比起來, 少了摩托車亂竄, 我想基本上應該好開多了, 只是當然有人開車禮儀不佳, 要左右轉不打燈, 硬換線, 這我想在哪裡也都有吧. 我也曾經兩次被好心人提醒晚上開車忘記開燈 (現在當然知道上車就要把燈調到 auto, 就不必擔心忘記開燈). 倒是開車後覺得有些行人真是該送去感化, 明明車子已在不遠處, 照樣橫越馬路而且連頭都不回看都不看, 就認定你一定不敢撞他, 有些街道不算寬, 有人就喜歡不走在人行道上硬是要走在車道邊, 有人在巷子裡喜歡走在車道中央不說, 還一邊玩手機行走有如龜速, 有時我默默在後面跟了三五十米, 都還渾然不覺後方有車, 真是很想叭下去, 但己所不欲, 我也討厭開車的在你身後突然按喇叭嚇得你魂飛魄散, 也就默默跟著一邊在車裡練三字經.

 

至今拿到車兩個月, 雖然仍在克服恐懼感中, 也還不敢一個人開出去買東西因為到現在都是依賴導盲犬老爺在停車場下車指揮才能停車, 但應該慢慢在好轉當中, 剛開始懼怕速限 70 的快速道路, 現在是須要不時瞄一下儀表板以免超過 P 70 的速限, 去赤柱去山頂本來開 30 , 現在可開到四五十, 此外也享受不少自駕的樂趣, 去了許多以前沒去過的地方, 買東西不必再當苦力負重扛回家, 大雨滂沱的天氣可以從一地移動到另一地卻仍能保持乾爽完全不沾到一滴雨, 都是沒有車無法體會的.

 

車前後窗上的紅色 P 字一直提醒自己是新手上路, 一切都要更小心, 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 前兩天第一次因為一邊開一邊苦思該走哪條路結果到雙白虛線的路口竟然忘記停車, 右線車子已經開到跟前緊急煞車猛按喇叭我還沉迷在自己的思緒裡繼續往前開, 我想那部車駕駛一定氣得大罵蠢女人會不會開車, 還好那部不是警車, 否則這樣危駕該讓 P 牌延長好幾個月. 老爺把我痛削一陣, 才驚覺真的應該隨時隨地都要全神貫注, 一點分神都會造成不可彌補的錯誤. 不知道猴年馬月我才能練就成那種我佩服的會開車的女人的技術, 可以一邊開車一邊化妝或一邊開車一邊吃泡麵

10:50 發表於 人生體驗 | 永久網址 | 留言 (2)

2010年05月23日

P 牌上路 -- 中

辦過戶的同時, 我又去了駕訓班繳錢準備上駕駛改進課程, 真正在路上開, 去哪裡隨便我, 要過隧道的話費用自己出, 另外的條件是要用駕訓班的車, 因為前座改裝加了教練用煞車, 比較安全. 開一般沒屁股的小車十堂課一千八, 豐田 corolla 兩千一百五, 但如果想練 Lexus, 十堂課便要價三千七. 歧視開大車的人嗎? 看在錢的份上, 我報了 corolla 的課. 不像考牌教練都是六七十的老頭老太, 改進課教練竟然是年輕小伙子, 不錯不錯, 這樣上課有趣多了. 第一堂教練安排港島東到柴灣, 第二堂港島西到數碼港, 一路有說有笑, 可能教練坐在旁邊很安心吧, 輕鬆愉快, 絲毫不覺得害怕. 第三堂課教練問我說要去哪, 我說要去赤柱, 港島南觀光景點. 開在依山傍海彎彎曲曲的小路上, 方向盤左扭右扭, 手都不夠用了, 教練才說到赤柱這條路應該算全港島最難開的路段了, 路特別窄, 彎路又多. 哇勒 因為左彎右曲, 我這新手常常還開不到 40 公里, 偶爾看照後鏡就發現自己 () 成為車隊隊長, 教練適時要我開進讓車處, 讓其他應該很不耐煩卻因為我是 P 牌很無奈沒有按喇叭的車先過.

 

香港規定在 2009 2 9 日以後報考私家車和輕型貨車的司機要在前後車窗掛上 15 公分見方大小的紅色 P , P 牌算是暫准駕駛, 對交通規則要求較嚴格, 即使上時速 80-110 的高速公路, P 牌車也不得超過 70 公里. 如果沒犯重大錯誤, P 牌要掛一年. 我覺得這規定不錯, 警告別人你是新手不沒有壞處. P 牌最大, 其他人最好閃遠一點.

 

既然開車上路了, Lexus 又在車庫裡晾著, 總得 拉它出門溜溜” (老爺把車說得跟隻狗似的). 上網查了查規格, 修長的 ES300 身長 4.85 , 比三個頭接腳腳接頭的我還長一點, 那個後車廂不叫大, 我想塞進三個我綽綽有餘 (朋友說這樣以後殺人棄屍也比較方便 , 什麼跟什麼) 4.85 這數字對我有無可言喻的魔力, 讓我一想到就害怕. 先別說拉出去溜, 光從停車位開進電梯倒車出來, 開出車庫就夠我練的. 拿到車的當晚下車庫, 發動, 開出來, 練習左轉彎準備進電梯然後倒車回停車位, , 不是快擦撞左邊的牆壁就是快擦撞右邊的牆壁. 老爺站在車道上指揮, 小轉, 大轉, 打到死, 回一點, 不對, 倒回去, 停停停 前前後後來回十幾次, 搞得兩人兩身火. 在夫妻失和前趕緊收工.

 

第二晚也如法炮製, 這次有點抓住竅門, 車子 A 柱看到頭一個彎角柱小轉, 下個柱子大轉, 這樣比較維持在車道中央, 然後是進電梯. 賣車的先生送我回來那天, 我們以為車太大進不了電梯差點傻眼, 左右後照鏡張開的狀況下, 車開進電梯, 左右各剩五公分, 車前大約十公分, 車後面大概剩 20 公分, 還好電梯裡有面大鏡子可以對距離, 不太難. 當晚在附近轉了轉. 練習從家開到老爺公司的路線. 九點多, 皇后大道中車不多, 膽子不大的我不是選最左線便是最右線, 想說開太慢比較不會擋到別人, 不過很快就發現這是個錯誤, 因為路邊往往有人停著, 害我得換來換去, 徒增困擾.

 

拿車三天後便是周末了, 練車囉. 十點多整裝出發, 音響一次吃進六片 CD, 放著音樂, 第一次享受自駕遊的樂趣. 練車沒有目的地, 只是熟練操控車輛和認路. 先往港島東, 上環, 中環, 灣仔, 銅鑼灣一路開下去, 好像在某個路段上還開到公車道上, 完全沒有私家車 等看到左手邊一條不是單行道的路想轉進去, 十字路口幾個路人都指手劃腳要我繼續開, 那條路不得左轉, 真是怪了. 在港島上開車山路特多, 對新手而言其實不大好開, 開著開著便往山頂的方向前進, 去太平山頂的路不比去赤柱好開, 路也不大, 山路上坡下坡, 左拐右彎, 加上速度, 雖然我已經很慢, 不到 40, 甚至接近 30, 但路況不熟, 緊張得直盯著前面的路看, 很難同時注意到兩邊的後照鏡, 只得請老爺幫我看左邊, 我覺得我已經很靠近中線的狀況下, 竟然左方還擦到一次人行道, 一次還微微開上了人行道, 老爺驚慌不已, 一直要我不要靠太左邊, 問題是, 太靠中線萬一撞上對向來車豈不更糟?

 

好不容易上了山頂, 接近中午, 開進山頂廣場停車場, 40 好幾的我這輩子第一次坐在駕駛位置上按鈕取停車票, 一種異樣的感覺油然而生, 有點得意, 有點驕傲, 時間早, 車還不多, 輕鬆選定位置停好車. 用餐畢順便在超市買了幾瓶酒和消毒水等重物, 才幾星期前, 我也沒想到有一天可以把買來的東西, 放在自己的車廂裡開回家, 不用扛得跟豬頭一樣, 真是太方便了, 開心! 回家放了東西, 老爺兩眼一翻說他太疲倦要去睡覺, 哈哈哈, 真可憐, 大概一路上緊張到不行, 也難為他了.

 

休息過接近傍晚便再出門, 想說去港島東的太古城, 有吃有逛還有超市. 我對速限 70 的快速道路有點畏懼, 便走市區道路, 順帶練車. 老爺算是盡職的 導盲犬”, 一路上頗多意見和註腳, 不是說我太慢, 就是說應該走哪一線, 或是要我超車換線 實在令我抓狂, 我跟他說 你就是教練說過那種最討厭的坐在新駕駛旁邊一直碎碎念的乘客”, 只是徒增駕駛困擾而已. 市區路也不好走, 道路常常三線縮成兩線或兩線縮成一線, 我已經要全神貫注在駕車上, 還得分神辯論或說明 我一反駁兩人都提高音量, 讓我更加緊張, 只得請他不要說話, 讓我專心一點.

 

到太古城停車場, 有點心急選了離入口不甚遠的車位, 老爺下車引導, 我準備倒車入庫, 餘光瞄到車道上有兩三台車等著我, 老爺說, 不行, 這樣會撞牆, 調整一下再來一次, 我一時看錯, 以為車位上方斜式的牆會撞到車, 就轉出去, 想找另外的位置, 地上有一正一倒的 L 型突起標出甚窄的車道, 讓我從車裡完全看不出該怎麼通過, 路人甲男好心做手勢要我通過, 慢慢前進, 然後想轉彎去找位置, 這時老爺跑過來質問我為何不停剛才的位置, 一時緊張, 車前保險桿便擦撞上一根柱角, 看老爺氣急敗壞暴跳如雷, 連管理員都跑來看牆有沒有被撞得須要賠償, 他大吼我也跟著大叫, 叫他上車繼續找位, 一陣混亂之後, 找到比較空曠的位置, 老爺下車引導, 停好車, 我下車一看, 車前方已多了道約 15 公分的刮痕, 繼續未竟的爭吵, 老爺大聲質問我為何不聽他指引, 把拿到三天的車給搞破相了等等云云, 我也很氣, 不過就是部二手破車有那麼心疼嗎, 要這樣痛斥老婆, 我自己掏腰包修車行不行 在地下停車場大吼大叫, 聽起來真的很大聲, 這一來, 什麼飯也別吃了, 一肚子火. 沒想到有車雖然方便, 竟然也是爭吵的來源

 

嫁給這位年紀小的男人一大壞處就是老爺不大體貼, 在他腦子裡沒有 這種概念, 我氣得飯都吃不下, 他卻自顧自的去買飯大嚼起來, 等氣氛比較平和下來, 還硬要說完全都是因為我不聽他指揮才會刮到車. 當然啦, 以我對他的了解, 他和我一樣不在乎車有刮痕, 只是這道刮痕來得太冤枉, 完全可以避免的.

07:06 發表於 人生體驗 | 永久網址 | 留言 (2)

2010年05月18日

P 牌上路 -- 上

我開始開車了.

 

我一向很佩服會開車的女性. 這樣說好像有點性別歧視, 認為開車是男性的專長. 其他女性如何我不知道, 我對機械一竅不通, 想到車子, 這麼複雜的東西, 竟然還要操縱它, 讓我打從心底望而生畏. 一直住在大城市, 不開車, 大城市交通之便利讓人一樣趴趴走. 只有在出門度假時偶爾會想, “如果 會開車, 度假時租車自己跑, 行程更自由. 但這種想法也一直停留在想法的階段. 每次度假都還是感嘆, “如果 會開車等等云云.

 

十年前在台灣我就考了駕照, 當時考的是手排車, 記得雖然應考過程不無瑕疵, 什麼離合器操作不當, 引擎有怪聲等, 但一次就考過. 現在駕訓班是什麼情況我不了解. 十年前學車時就在一個教練場裡繞呀繞的. 對於學習本身印象不深, 倒是記得當時四五十歲肥胖的教練老喜歡幫你操縱方向盤順便吃吃豆腐碰碰你的手, 當時一邊懷疑如果面斥他不知怎麼繼續學下去 (怎麼沒想到要換教練, ), 一方面也覺得, 不過就是手嘛, 膽敢吃其他的豆腐就要他好看, 算是感覺有點齷齪的記憶. 唯一一次道路駕駛課, 雖然上了真正的路, 幾乎都是教練從旁操控方向盤, 根本搞不清狀況, 現在想想那教練還真爛, 雖考到駕照, 但不敢開車. 考照目的似乎是別人問 你會開車嗎 時可以回答說, “我有駕照”.

 

去年秋季奮發圖強, 想說在老以前總得學點什麼有用的東西, 便在香港報名學開車考駕照. 報名時拿到一本將近三百題的交通規則問答題, 大概有六週時間準備, 然後就去運輸署考試, 三百題抽考 20 , 錯四題以內就算及格. 如果有背書, 要考不過的機會應該很小. 考過筆試便可以安排道路駕駛訓練. 駕訓的路線也是路考的路線, 港島是安排在跑馬地, 有上坡有下坡, 然後還要在幾條巷子裡鑽來鑽去. 真正路考時還要進考場考 上坡起步” “三手窄路掉頭” (三次動作就要把車掉頭) 路邊停車”, 應付考試其實都不難. 就算窄路掉頭和路邊停車, 教練車身上有些螢光色的貼紙, 讓你在做某些動作時當作位置的參考. 機械的操作, 熟能生巧, 比起手排那種手忙腳亂, 我這次學自排, 真是容易多多. 香港手排車不普遍, 先學會開自排, 萬一將來有機會買跑車 (哇哈哈, 肖ㄟ) 再去考手排駕照應該比較簡單.

 

考試雖有一些問題, “方向盤, 油門, 煞車控制不當” “未使用優先路權” “反應薄弱” (這真是打擊太大了, 反應薄弱???) 但教練還是讓我過了. 出了考場高興得馬上打電話給老爺報喜說我拿到駕照了, 老爺沉默三秒鐘後說 香港一定比新加坡簡單”, 真是很支持老婆. 也難怪, 比起新加坡兩階段筆試, 路考還要加倒車入庫, S , 身為考試大王的老爺都敗北兩次還沒考過, 我一次考過他心裡可能不大平衡吧. (最近老爺的一位男性朋友也在香港考駕照卻沒考過, 顯然也不是人人都一次就過嘛)

 

既然拿了駕照, 不開車, 就等於沒學一樣. 所以老爺說要買部車來練練. 聽我們說考慮買車, 所有人第一反應就是 在香港有必要買車嗎?” 就市區交通便利性來說, 完全沒必要. 爸媽也擔心: 香港路那麼窄, 開車很危險吧. , 滿街都是車在跑, 我又不是要開巴士, 我就不相信別人做得到的事我做不到 (除了生孩子之外, 哈哈哈) 也有人說, 養車很貴的, 還不如需要時租車開開就好. 也許吧, 不過, 現在我們一家兩口, 吃穿用都有限, 花點錢養車, 增加生活樂趣, 無可厚非, 過一兩年, 等老爺和我都熟練開車了, 再把車賣掉也可以. 既然老爺這麼想, 那就決定買了.

 

看車是個漫長的過程. 打一開始我就想買二手車, 因為開都還不大會開, 買新車幹嘛. 港島九龍去看過好多個二手車場, 我屬意的二手日本小車價格並不如想像中便宜, 三五年新的金龜和 Mini Cooper 也都要價接近 20 那還不如全新的像陽春的全新 Polo 或日系小車也 不過” 16, 17 . 掙扎好久, 東看西看, 有一次看到一台2000 年淺綠金龜, 竟然只要價四萬九千五, 哩程數也不高, 老爺立馬想買下, 不過可能有妄想症的我又很擔心這麼低的價格可能買到一個大麻煩. 捱到第二天再打電話給賣車的, 才知道, 我們看完車 15 分鐘後就被買走了. 錯失良機., 至今念念不忘, 緣分未到吧.

 

雖然暫時是我開, 我只著眼在 ”, 老爺對車要求卻頗高, 價格要好, 內裝要齊全, 太陽春的他還不看不上, 四月中看到一台 2004 Lexus ES300, 老爺一屁股坐進去摸摸弄弄, 桃木儀表板, 真皮座椅, 原裝 Mark Levinson音響, 八個安全氣囊, 流線型的外觀, 看他甚為滿意狀, 坐進去就不想下來了, 可是拜託ㄟ, ES300, 那可是快要三千 cc, 會不會有點太大了點, 我們才兩口子而已, 既不載人也不載貨, 可是小殺一下, 價錢算還不錯, 如果要花差不多價錢, Lexus 自然是上選. 老爺興奮不已, 我是憂喜半參. 這麼大一台車, 怎麼開?

 

繳了訂金, 證件準備辦過戶, 還約了香港汽車會驗車, 我倆對車兩竅不通, 外觀漂亮的車難保不是敗絮其中, 第二天我跑去旺角看老師傅驗車, 看他用機器把車身升起, 仔細用手電筒檢查底盤, 東敲西弄, 除了小暇疵並無大問題, 便跟車行約定隔天付尾款完成交易. 隔天下午手續都辦好, 便請賣車的先生先帶我去加滿油然後 , 這笑煞一竿子人, 哪有買車叫人送到家的. 那怎麼辦呢, 我又還不敢開上路.

 

15:30 發表於 人生體驗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10年03月15日

Nine

江郎才盡, 腸枯思竭應該是所有藝文創作者最大的夢靨. 以此恐懼做為題材來創作的這種概念本身頗具趣味性. 前兩天看的 華麗年代” (港譯 華麗後台”) – “Nine” 就是一部這樣主題的電影.

 

“Nine” 的本意和華麗沾不上邊, 但電影風格十分華麗, 以義大利名導費里尼1963年上映的半自傳式電影 “8 1/2” (取其導演生涯到當年完成的六部未刪節電影, 兩部短片, 以及一部與他人合導的電影, 共八又二分之一部作品之意) 改編成的經典音樂劇 “Nine” – “華麗年代 再度改編成的同名電影, 敘述六年代才華洋溢的導演 Guido Contini 在創作第九部電影時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頸, 毫無靈感寫不出劇本, 他想找出原因, 慢慢發現生命中七個摯愛的女人才是他創作靈感的躓礙, 這七個女人在他人生各階段以及事業巔峰與低潮期裡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他試圖釐清和她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到最後最後才又產生新創作的靈感, 重新坐上導演椅.

 

電影改編自音樂劇卻仍保持歌舞劇的風貌, 我原來對歌舞片興趣不大, 卻很喜歡這部片子. 喜歡大多數參加演出的女星是原因之一. 再來, 歌舞精采, 場面華麗壯觀, 大多數歌舞的片段都有看頭. 說到演員, 這部片卡司堅強, 一拖拉庫的小金人排排站, 應該是有史以來包括最多金像獎得主為演員的電影之一 :

 

飾演失意導演古多康提尼的男主角是 My Left Foot – “我的左腳 There Will Be Blood – “黑金企業 雙料奧斯卡影帝 Daniel Day Lewis

古多優雅哀怨的太太 Luisa La Vie En Rose – “玫瑰人生 奧斯卡影后 Marion Cotillard 主演

古多熱情風騷的情婦 Carla Vicky Christine Barcelona – “情迷巴塞隆納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Penélope Cruz 所飾

古多秘書, 服裝設計, 良師兼密友 Lilli Shakespeare In Love “莎翁情史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Judi Dench 所飾

古多靈感泉源, 永遠的繆思 Claudia The Hours “時時刻刻 奧斯卡影后 Nicole Kidman 擔綱

活潑美麗女記者也是古多的大粉絲 Stephanie Almost Famous “成名在望 金球獎最佳女配角 Kate Hudson 所演

古多年幼時性啟蒙的妓女則由 The Black Eyed Peas 黑眼豆豆合唱團的主唱 Fergie 飾演

而古多死去的母親來頭更大, 由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今年高齡 76 的資深美女 Sophia Loren 所飾.

 

年代義大利風情, 飛雅特淺藍色小敞篷車, 歐式古老的街道和華麗的水療旅館是導演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世界, 架設各種燈光佈景的黑暗攝影棚則是導演生命的精髓和他心中想像力自由奔馳的世界. 在為第九部戲做宣傳時, 眾所矚目的壓力, 導演的逃避和與眾女子的互動, 現實與想像交錯, 各角色內心的想法或獨白則用歌舞的型式呈現.

 

cruz.jpgPenélope Cruz 飾演的妖嬌情婦, 慵懶極具磁性的聲音, 性感的身段, 誘人的臉蛋表情, 精湛的歌舞, 身穿馬甲吊帶襪從幾十呎長粉紅布幔上慢慢滑下溜到鏡面上, 抓著繩索扭著舞著叫人屏氣凝神, 不敢稍動. 這樣的情婦大概很難教男人不神魂顛倒.

 

Judi Dench飾演的 Lilli 可說是導演古多左右手兼良師兼密友, 古多被記者和製作人追問電影進度時就把 Lilli工作室當作避難所. Lilli 氣定神閒安撫他時不忘消遣導演的工作再輕鬆不過 : 導演不是只要說 不是 就好嗎? – 紅色? 不是, 綠色? , 更多化妝? 不是, 更濃口紅? , 更多服裝? 不是... 把導演地位從天上一下拉到地面. 年屆 75, 看來卻活力無窮. Judi Dench 有幾段歌舞演出, 一段緬懷昔日豪華歌舞廳 富麗秀” Folies Bergeres 的歌舞中氣十足, 大群舞者華麗演出讓人想見富麗秀場當年的盛況.

 

資深美人 Sophia Loren 幾段歌唱比較靜態, Guarda La Luna “凝視月娘 表現母親對兒子的期待與支持. 據說舞台劇裡母親的這個角色原本是女高音, 這歌特別為蘇菲亞羅蘭低沉嗓音所創作, 她唱來另有風情. 她的戲份不多, 但是國際巨星畢竟是不一樣, 安靜出場卻有懾人的光芒與架勢.

 

另一位戲份不多的是 Nicole Kidman. 飾演古多心中永遠的繆思. 她高貴典雅, 是古多銀幕上的女神, 她幾次質問沒收到劇本, 無法試鏡, 對於古多寫不出劇本一事卻了然於心. 他視她為靈感泉源, 她暗戀著他, 感謝他成就今日的她. 但當他再也寫不出東西, 她也無法繼續當他的繆思, 扯下捲曲的長假髮露出短髮的真面目示人, 吻別得乾淨俐落, 揮別過去. 在夜間寧靜古城小巷裡和噴水池旁拍攝, 氣氛淒美.

 

fergie.jpg黑眼豆豆的主唱佛姬身材壯碩, 狂野性感. 一群小屁孩湊著銅板來沙灘上找妓女莎拉吉娜 開眼 的片段是黑白的, 妓女的老練對比小孩的童真歡顏, 啟蒙小男生對性的感覺, 連貫, 畫面轉到現代身穿紅黑馬甲破洞網襪的佛姬高歌 “Be Italian” – 當個義大利人, 幾十個舞者在滿佈細沙的舞台上搖著鈴鼓拍胸擊臀, 氣勢磅礡, 舞蹈中濺沙的效果加上燈光增加夢幻華麗的特色 (讓我也很擔心她們張著大嘴唱歌會吃到沙, 以致於看這段舞蹈時真是摒住呼吸, 怕呼吸便會吸進沙子), 高亢的歌聲和壯闊的舞蹈場面可說是全片高潮之一, 精采極了.

 

kate.jpg飾演甜美女記者 Stephanie Kate Hudson 歌舞藝不惶多讓. 她是古多的忠實粉絲, 在水療旅館吧台巧遇大師, Stephanie 熱情表示對大師的崇拜, 盛讚大師電影傳達 宗教已死 性革命 的訊息, 古多毫不客氣指出他從不認為宗教已死, 也不知記者口中的性革命所謂為何. (似乎諷刺 大師 本身還摸不著頭腦, 就被影評人吹捧為大師了. 當影評人滿懷尊敬敘述大師運鏡如何巧妙, 光影和人物情緒互相輝映等等云云, 沒想到大師只很單純覺得 那天陽光很強, 反射在玻璃上的光影很漂亮, 如此而已”) 這段電影版本才有的歌舞 “Cinema Italiano”, 配合 Stephanie “Vogue” 雜誌記者身份, 像舞台走秀一樣, 穿黑西裝黑墨鏡的男模羅列伸展台兩旁, 眾星拱月襯托出身穿銀色流蘇短裙, 銀色長靴的 Stephanie, 歌誦義大利片中的時尚元素, 當時一般人對義大利電影著迷也不過就膚淺地為了看歐洲人穿什麼怎麼打扮. 時尚是膚淺的, 步調極快的, 短暫的, 歌曲也給人這樣的感覺, 洋溢青春氣息的 Kate Hudson 唱做俱佳, 十分亮眼.

 

marion.jpgMarion Cotillard 07 年演出法國最著名女歌手 Piaf 生平後再度展現美妙的歌喉. 受託為鼓勵古多而意外出現在餐會上的導演夫人 Luisa, 的確讓古多十分驚喜, 古多趁餐會之便, 彌補忘記太太生日的過錯, 在餐會上幫太太慶生. 我超喜歡這段的安排, 修士滔滔不絕表示對 Luisa 演技的喜愛, 丈夫的美名是多少孤獨的夜晚所成就的? 這裡用淡出的手法, Luisa 好像靈魂出竅一般, 慢慢起身, 幽幽低吟 “My Husband Makes Movies”, 看得到她眼裡的欣賞和愛憐後來轉變為哀怨, 眼中噙著淚水完成整首歌; 另一首高亢激烈的 “Take It All” 是一個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妻子對於外遇的丈夫一種情感和心靈都被掏空的吶喊. 兩首歌曲都有令人流淚的感動.

 

這電影的評價可說相當兩極化, 喜歡的無須贅述, 不能欣賞的多半覺得拍攝得太鬆散, 混亂, 不連貫. 冰雪聰明如我者 (偷笑), 自然一看便知哪段歌舞是演員演員間的對話, 哪些是演員內心的獨白. 就算銜接有點混亂好了, 光看歌舞設計的用心和演員賣力的演出, 也很值回票價了. 男主角呢? 怎麼說哩, 男人反正從來不是事件的重點, 只能說 Daniel Day Lewis 一次跟這麼多漂亮女演員一起演戲真是太幸運了, !

 

 

2010年03月01日

勇氣

TBP1003.jpg好友年前換了跑道, 隻身到中國北方的城市工作. 天寒地凍, 人生地不熟的, 認識她的人, 無不私下打賭, 看她在那裡究竟會待多久. 本來想說, 應該連絡一下這些打賭的朋友, 集中一下彩金, 看看誰能藉此發一筆小財, 不過據說大夥兒一面倒, 都是賭她撐不了太久, 只有一個她朋友的朋友對她有信心, 這樣贏面太小, 沒什麼賭頭.

 

我不知道其他朋友怎麼想. 我之所以認為她待不久, 是因為她是重視生活品質的人. 穿的衣服, 用的東西, 吃的食物, 吃東西的方式, 家居的擺設, 無不講究情調與個人風格. 一旦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 尤其是到了中國北方, 哪還有什麼可以講究得起來呢?

 

先說住, 雖然砸下重金, 租了一個位於安全無虞的小區裡光線良好景觀怡人的公寓, 但建築物品質不好, 據她說住在裡面還可以聽到樓上下鄰居打呼的聲音, 剛聽到時簡直嚇得不知所以, 以為屋裡有其他人, 後來轉念一想把噪音當作 知道自己附近有人 的一種信號來安慰自己. 穿的方面, 已經把幾乎全部家當海運過去, 在穿上面可能和以往的改變不大, 不過如果隨時想要添購點什麼, 大概就不見得那麼方便. 一般日常購物時常常碰到當地人無感於人與人須要 距離 產生美感, 緊挨著她後腦勺排隊, 讓她渾身不舒服.

 

, 自己做飯, 衛生口味都能達到自己的要求, 在家裡點個蠟燭喝杯小酒營造 小資情調 都不是難事. 工作日中午吃飯比較麻煩. 由於算是空降管理人員, 其實一般人本來就不喜歡沒事跟上級打交道, 更不要說文化背景不同的外派高官, 可能不見得有人想找她一起吃飯. 話說回來, 當地人飲食衛生習慣, 吃得又油又辣, 大夥兒在菜餚裡翻翻攪攪更是以前跟自己家人吃飯都慣用公筷母匙的她難以迅速習慣的事情. 其實落得一個人吃飯可能還自在舒服一點, 只是有點寂寞罷了.

 

寂寞, 我想這會是一個比較難以忍受的問題. 有人說過, 異鄉是最大的監獄. 日復一日, 在一個沒有親友相伴的國度生活, 有時會是很令人沮喪的事. 即使現在電話網路那麼發達, 但是說話或筆談, 完全不能取代一伙死黨見面喝咖啡聊是非或淺酌共享美食的樂趣. 想逛個街, 一個人, 想上個館子, 一個人, 看個電影畫展, 一個人, 更別說, 有個病痛小恙什麼的, 還是得自己一個人照顧自己. 即使在台北的生活很獨立, 親友在近處能呼之即來揮之則去的便利遠比在異地遠水救不了近火那種孤立感覺要寬慰多了. 當然可以新交朋友, 但遇到臭味相投的人的機會可遇不可求, 尤其在一個生長教育背景迥異的地方.

 

前兩天接到她的 mail 說要盡快採取行動像上些瑜珈課什麼的來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否則可能要得憂鬱症了. 那種感覺我只能說再了解不過了. 隔天是週六, 早上 msn 問她有無計畫, 她說包了一輛車要去一小時車程外的國家公園走走. 放心之餘, 我打從心底佩服她這種 Doer, 劍及履及的行動力. 一個人又怎樣, 包個車一樣可以去郊外散心. 幾年前, 她也曾趁工作交替的長假, 大老遠飛到西班牙去學西班牙舞. 這種勇氣是我這種習慣自怨自艾的人永遠無法做到的.

 

這些只是我自己猜測可能讓她待不長久的原因, 生活失去慣有的舒適性和熟悉感, 工作上又得跟專業態度和自己天差地別的人共事, 事業上如果能讓她有滿足感還可以, 如果連這點都得不到, 我相信她很難委屈自己窩在那個地方太久.

 

既然有勇氣更換環境到一個完全陌生地方去工作, 應該也會有勇氣再次改變回到自己熟悉地方吧. 衷心祝福她, 我的朋友.

18:56 發表於 非關男女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10年02月23日

百萬小學堂

春節假期在台北過的. 一連下了七八天的雨不說, 又濕又冷, 加上受涼感冒, 哪裡也沒去. 沒事就癱在沙發上看電視兼養病. 電視幾十個頻道, 常常從頭轉到尾從尾轉到頭也找不到什麼好看的, 不是唱歌就是唱歌, 不知為何那種歌藝選拔的節目怎會那麼受歡迎, 多少人想一唱成名. 跟著爸媽看了幾次他們近來最喜愛的節目, 台視的 百萬小學堂”. 在一片歌唱節目中這算是一種異數.

 

百萬小學堂 2008 年十月起播出, 節目性質類似美國的 你比小五生聰明嗎?” (“Are You Smarter Than a Fifth Grader?). 節目裡有固定幾個小學生組成的智囊團. 來賓參加問答遊戲, 每一題可選擇一名智囊團隊員做為 陪考生”, 來賓從國語, 數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英文等十大類型問題中挑選想回答的問題, 不確定答案時, 有三次機會可以參考 陪考生 的答案, 之後便得自立自強. 九題自選題回答完, 有機會回答 十萬元挑戰題 挑戰最高獎金. 無法在最後一關勝出的來賓, 獎金依照答題所得減半. 比如第七題才答錯, 來賓可拿到答對六題獎金兩萬四的一半, 一萬兩千元. 據說節目開播到現在, 許多人雖然能挑戰第十題, 卻都鎩羽而歸. 第十題可不是一般冷闢.

 

台上來賓答得緊張, 我們在電視機前也沒閒著, 跟著作答. 許多題目還真的不容易, 不禁覺得還好早就過了小學唸書的階段, 要不然可能常常要留級了. 也難怪節目用 讀碩士難?還是回答小學生的問題難?” 做為廣告的台詞.

 

這節目不僅具有知識性 (當然有些題目或答案不無爭議之處), 娛樂界大姐大張小燕把節目主持得十分生動活潑, 也很吸引人, 換成任何其他的主持人可能都不見得有她不慍不火的功力. 由幾個國小學生組成的智囊團可說是節目的靈魂. 個個看起來聰敏慧頡, 每次爭取來賓挑選時晃動雙手爭先高喊 選我! 選我! 選我!” 成了現在熱門用語不說, 中選的陪考生上台向來賓拱手做揖, 看起來更是可愛至極. 這些陪考生多數時候也幫來賓多賺了不少銀子.

 

當然, 陪考生也非萬能. 回港前不久看的那一集裡, 陪考生 葉子 不幸在協助來賓答題時出了差錯,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出處 詩經 錯記為 禮記”, 害得頗有潛力的檢場李翊君夫婦下台一鞠躬. 其實沒有人責怪葉子, 但是看得到葉子站在台上表情尷尬, 回座位前在台上還是忍不住嘴一癟淚水奪眶而出. 最後所有參加來賓站在台上謝場, 鏡頭照到葉子哭得厲害. 令人感動.

 

只有小孩子才有這種純真. 因為自己疏忽造成別人損失感到羞愧得流下淚來, 當然啦, 也有可能因為知道自己在全國觀眾面前丟了顏面羞憤而哭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這樣因羞愧而哭的情緒好像也只會出現在小時候. 一旦長大成人, 不論是豁達, 還是臉皮變厚了, 天下一 無難事, 再大的事情也可一笑置之, 很難再因為 羞愧 而掉眼淚. 不知該高興自己看得開, 還是該感傷自己失去了童年純真的心態

 

21:08 發表於 客居台北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10年01月20日

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goat.jpg前兩天去看 “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台譯 “超異能部隊” (這譯名實在挺不吸引人) 港譯 “密探睥死羊”. 一部超無厘頭的電影. 想看一則因為片名有趣, 再者, 同名小說的封面, 也就是電影海報, 由近到遠排列本片 “五大” 主角的側臉, 依序為喬治克隆尼 George Clooney, 傑夫布理吉 Jeff Bridges, 伊旺麥奎格 Ewan McGregor, 凱文史貝西 Kevin Spacey, 以及 “羊伯” Goat. 光看這卡司就夠吸引人的了.

如果期待整片高潮迭起笑聲不斷或像影片介紹所寫 “爆笑, 刺激” 可能要失望, 坐在我們旁邊的老先生大概演到一半時便尿遁再也沒回來, 我是一直看手錶想知道到底還有多久才結束, 而老爺打哈欠大聲到我都覺得不好意思, 片終出場後, 被老爺痛削浪費錢… 說實在也沒那麼難看, 不過這算是超黑色幽默, 要慧眼獨具才能欣賞.

飾演記者鮑伯的 Ewan McGregor 因為要向落跑老婆證明他可以成就大事跑到中東戰地去挖新聞, 巧遇他以前採訪人物曾經提到的某位神秘人士 – 由 George Clooney 所飾演美軍 80 年代成軍首支特異功能特種部隊 “新地球軍團” 的菁英份子琳卡西迪. 這個所謂 “新地球軍團” 專門訓練有特異功能, 如武僧般有強大心靈攻擊力量的戰士, 企圖以讀心術, 思想干擾術, 穿牆術和預知未來等超能力的戰技要徹底改寫世界的戰略兵法 (聽起來就很扯吧). 鮑伯硬纏著卡西迪要跟他深入中東, 對於卡西迪所講述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似乎半信半疑, 也暗自認為卡西迪是個瘋子, 但已誤上賊船, 只得展開一段驚險的旅程, 在旅程中, 他慢慢相信琳卡西迪所說他們與眾不同, 說他們是 “絕地” 武士, 說鮑伯血液中與生俱來的 “絕地” 在冥冥之中讓他們相識, 把他引進這個新地球軍團, 最後, 鮑伯受軍團信念感召, 強烈相信自己能穿牆, 所以也真的穿過去了.

雖說小說是改編於真人真事, 究竟有沒有這個軍團或那些士兵有沒有特異功能都不重要. 影片諷刺戰爭的愚蠢 (例如新地球軍團面臨解散命運時上校們一段類似繞口令的超白目對話), 諷刺過度迷信 “無形力量” 的團體個人 (銳利可以打散雲層或讓敵人屈服的眼神其實看起來只是很可笑而已), 也諷刺過度相信自己能力, 卻無法看清事實的人 (相信有穿牆特異功能的上校一頭撞牆撞得臉都快平了). 影片的笑點不用那種誇張的動作舉止來表現, 而低調的, 幾位型男用嚴肅到不行的表情說一些無厘頭到不行的對白或是做可笑的動作, 煞有介事的模樣比事件本身更好笑. 這戲的終極幽默應該在借用星際大戰 “絕地” 的角色, 這裡由 Clooney 擔綱, 配上原本就在星戰前傳中飾演絕地武士 Obi-Wan Kenobi 的 Ewan McGregor, 另一部戲裡絕地本尊跑到這部戲搖身一變成為路克˙天行者來學習絕地的精神與力量, 麥奎格絕對是不二人選. 當然啦, 要了解這種背景的人或是星戰迷才可以體會.

我對 Ewan McGregor 開始比較有特殊的好感跟電影無關, (雖然星際大戰三集我都看過數遍, 但是真歹勢, 前傳我卻一部也沒看過) 而是前年看他為國家地理頻道拍攝, 協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宣傳的紀錄片 “Long Way Down” – “長路迢迢”, 他和好友 Boorman 騎 BMW 重型機車縱走非洲大陸長達 85 天之久, 目的在喚起世人對非洲貧困地區孤兒, 地雷, 兒童醫療等問題的關注. 那部紀錄片展示 McGregor “平民”, 普通人而非明星的一面, 給人印象滿好的.

George Clooney 以帥氣的外型從急診室 “ER” 一躍而上大螢幕, 演而優則導則製作在近幾年屢創佳績, 像是 “Syriana”,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像這樣無厘頭搞笑的角色除了 “睥死羊” 之外, 我看過記得的還有 2008 年的 “Burn After Reading” – “閱後即焚”, 同樣也是超無厘頭, 一群美國最高情治單位的精英, 為了爭奪一張遺失的前中情局資料分析員所寫回憶錄初稿的光碟, 糾結了兩對與情治單位有關的貌合神離的夫妻, 猛上網釣男人迫切想整形卻沒錢的健身房女員工, 心地貪婪卻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健身教練, 看似軟弱無能卻是深情款款暗戀女員工的老闆全捲進錯綜複雜搶奪光碟的故事, 無事化小, 小事化大, 莫名其妙搞死了好幾個人. 當時就看到帥哥飾演多元化角色的成功, 在這部 “密探睥死羊” 裡再度展現冷面笑匠不一般的功力.

其他演技派型男如 Bridges 和 Spacey, 雖然發揮空間不大, 喜歡這兩人的觀眾可以欣賞到他們與以往大不同角色的演技. 而羊伯 — 一隻如假包換鷹鉤鼻, 長耳朵, 又面帶一副 “看三小” 眼神的努比亞山羊, 僅出現數秒卻帶來很大的張力.


2010年01月19日

吃牛肉救地球

bf.jpg最近幾年全球開始特別關注環保問題, 不只是垃圾分類循環再利用, 節能減碳, 碳足跡, 碳交易… 新的概念不斷被提出, 就想引起世人更多的關切, 要大家由自身做起, 拯救我們生存的空間.

 

不久前有人呼籲要大家改成吃素, 因為飼養食用牲畜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加劇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 根據一份 2006 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 牲畜飼養佔人為排放溫室氣體的 18%. 所有食用牲畜當中又以飼養牛隻產生溫室氣體最多, 產出一公斤的牛肉會製造出 13 到 30 公斤的二氧化碳. 牛一下成為暖化的罪魁禍首之一. 不僅餵食消耗大量能源, 就連排放出的甲烷 (增溫效應為二氧化碳的 23 倍) 也比飼養其他牲畜要多得多. 開始只有一些素食主義者以此宣導素食的好處, 但慢慢有其他環保人士採用這些報告數據大力鼓吹素食拯救地球的概念.

 

最新一期的 TIME 上卻有一篇文章, 斗大標題寫道 “Save the Planet: Eat More Beef”* – 要拯救地球? 多吃牛肉就對了. 要注意的是, “Beef” 這個字眼加了一個綠星星, 註腳解釋是要自然放牧的牛隻才算數.

 

這可不是任何阿貓阿狗的論點, 而是由美國備受尊崇的有機農業專家 Eliot Coleman 及其夫人 – 華盛頓郵報園藝專欄作家 Barbara Damrosch 所提出. 這位 Coleman 先生以致力發展寒冬種植技術聞名, 在他位於緬因州的四季農場 (Four Season Farm) 裡, 即使嚴寒, 也可以在毫不或極少使用暖氣的狀況下生產蔬菜作物. 由這兩人提出這樣看似與眾背道而馳的論點的確令人驚訝, 同時似乎也提高這樣論點的可信度.

 

麻州的一位牧場主人 Ridge Shinn 完全同意並支持這樣的說法. 理由是, 根據他本身的實踐經驗, 自然放牧, 讓牛隻在牧場上分區輪流吃草, 吃草一則刺激草的再生, 草只需要陽光和牛糞就可以長得很好, 不需要額外成本, 同時間, 牛隻在草原上行走, 有助於將糞便及其他腐敗的有機物踐踏進泥土裡, 不僅讓泥土變成營養豐富的腐質土壤, 泥土也因為草根保持水分和微生物而更健康, 健康的土壤則可以將二氧化碳保存在地底, 不散發到大氣層當中. 如此一來, 既節省了傳統飼養方式需要大量飼料殺蟲劑以及運輸飼料殺蟲劑的費用, 也不須要砍伐樹林開闢成農地用以栽種做成飼料所需要的農作物, 因為即使在無法生長農作物貧瘠的土地上, 草還是能生長得很茂盛. 雖說吃草的牛隻會排放更多的甲烷, 但自然放牧牛隻的過程整體來說會排放較少的溫室氣體. 如果大量推廣自然放牧, 在各種條件配合的情況下, 未來二十年內可望有效增加現有農地草地荒地土壤碳含量 2% 左右, 而根據某些理論, 只要提高 1% 土壤碳含量就可平衡溫室氣體效應. 所以這種理論支持者著眼更長遠的角度而鼓吹多吃自然放牧牛肉.

 

不僅對環境有利, 自然放牧的牛肉含有更少飽和脂肪酸卻有更多類似在鮭魚身上有益心臟健康的 Omega-3s 脂肪酸. 但是由於自然放牧牛隻需時兩到三年才能宰殺產肉, 遠比在飼養場 14 個月就能長大成牛的成本要高得多, 之前提到 Mr. Shinn 牧場的牛所絞成的絞肉, 零售市場上一公斤要賣到 14 美元 (比一般絞肉貴兩三倍). 這些人認為以素食拯救地球的說法荒謬, 因為素食者食用的豆腐, 可能使用原產於巴西的黃豆製造出來, 這樣的過程可遠比自然放牧牛隻排放的溫室氣體要多得多了.

 

如果價格合理, 我想牛肉的消費者大概很樂意改吃自然放牧的牛肉. 但暖化問題成因複雜, 真能單純靠改吃素或多吃自然放牧禽畜就能輕易解決那就太美好了.

 

*原文參考 TIME Issue 03, Jan. 25, 2010, p.32 “Save the Planet: Eat More Beef*” by Lisa Abend

 

2010年01月11日

中菜命名

Food.jpg前幾天在台灣看報紙寫道, 網路流傳一篇文章說去西餐廳用餐看到外國菜名通常落落長, 比如說, 酸豆奶油燻鮭魚細麵, 羅勒風味海瓜子蛤蜊義大利寬麵, 有些好像是中菜煮法, 但只要取了繁複的菜名, 價格便可翻幾翻. 該作者提起中菜名西化的討論, 提供有心開餐廳人士參考, 建議把傳統小吃改成類似的命名法, 這樣小吃看來更高貴, 也許會更受外國人歡迎? 例如:

陽春麵 => 中式燉肉末佐青蔥蔬菜細麵
臭豆腐 => 油炸發酵豆腐佐醃漬生菜
滷蛋 => 茴香豆蔻甘草百里香風味白蛋 (我覺得 “醬油蛋” 比較好, 對很多老外而言, 醬油是最中式的調味料之一)
蚵仔麵線 => 精燉牡礪台式細麵佐日式柴魚高湯
肉包 => 中式精緻麵皮佐清蒸鮮肉
蔥油餅 => 油香煎餅佐嫩綠青蔥


我想這樣的命名非常適用於小吃的譯法, 改名可能讓本地食客一頭霧水. “陽春” 表明什麼配料都沒有的概念, 任何會中文的人一看就懂, 最原本的陽春麵可真是清湯掛麵, 這些蔥末啊肉燥啊都是後來才加的. 不過給老外看的菜單上若寫 “Yang Chun Noodle”, “Lu Dan”, “Cho Tofu”, 可能沒有老外敢點, 許多對中華飲食文化不了解的老外還老覺得中國人都愛吃貓吃狗. 在大陸比較常見這種 “音譯” 的翻譯原則, 這讓我十分佩服中國人藉機推廣中文的用心, 城市交界處或商場入口的招牌可能不說 “Welcome to x (城市)” “Welcome to y Department Store”, 而直接說 “x Huanying Ning”, “y Shangchang Huanying Ning” x 城或 y 商場歡迎您, 或是 “Huanying Guanglin x” , “Huanying Guanglin y Shangchang”, 歡迎光臨 x 城或 y 商場, 讓你老外看多了就知道 huanying = welcome, shangchang = department store 或是 mall.

西菜名稱雖長, 說穿也不過就是把食材標示出來, 一目瞭然, 望名生義, 像: 培根鮭魚捲佐紅酒牛油醬, 番薯藍紋乾酪韭蔥派, 一看便知會吃到的菜主要食材或味道為何. 喜歡烹飪的人, 可能看到名字就大概能猜出做法. 小吃保留原名但譯名按此原則翻譯那是再好不過了, 要我們點一碗 精 燉 牡 礪 台 式 細 麵 佐 日 式 柴 魚 高 湯, 等唸出全名大概已經餓昏倒在店門口了, 老外看到 “Ke Zei Mian Xian” 不一定敢吃, 不過如果知道這是 “Taiwan Style Angel-hair Pasta with Oyster in Japanese Bonito Flavoured Soup” 可能賣點比較好.

比起多數一定要知道內容是什麼才敢吃的老外, 中國人在吃方面, 就更具想像力也更勇敢得多了, 有時光看菜名可能不知道內容究竟是什麼. 中菜命名主要根據食材, 味道, 形狀, 顏色, 時令, 烹調方式, 地方, 較抽象的還會參考人物, 典故, 比喻, 寄意等.

許多中菜也像西菜根據食材直觀命名方式, “番茄炒蛋”, “青椒土豆絲”, “蒜茸菠菜”, 清清楚楚, 點這種菜最安全, 不必擔心菜上桌卻不敢吃. 根據味道命名的像 “怪味雞”, “甜酸肉”, “蒜香骨”; 以形狀命名例如 “菊花酥” (做成菊花形狀的棗泥甜餅), “干貝繡球” (肉丸子外裹切成細絲的食材, 干貝繡球是外裹蒸過撕成絲的干貝, 也可以外裹蛋皮絲, 成本較低廉, 顏色更鮮豔); 至於顏色, 比如 “白雪紅梅”, “翠綠白玉”, 一眼望去已在腦中形成一幅賞心悅目的圖畫, 還沒吃到嘴就令人感覺舒暢.

以烹飪法命名, 中菜烹飪方式千百種, 舉凡燒, 烤, 烘, 燻, 燙, 煮, 燉, 煨, 煎, 炸, 炒, 煸, 蒸, 燜, 爆, 燴… 但凡出現 “火”, “灬” 的中國字多跟烹飪有關, “族繁不及備載”, 菜名像是 “茶燻鴨”, “瓦罐煨湯”, “蒜茸開邊蒸”, “蝦子燴烏參”, 你不會想吃清爽的點到炸的, 想喝湯的點到乾的.

有些菜名 “虛實參半”, 讓人一眼參不透: “松鼠魚”, 在黃魚身上劃出十字紋炸過以後魚身鼓起形似松鼠尾巴, 而不是松鼠肉加魚去煮. “荔枝肉” 也是把豬肉厚片表面劃出十字紋, 用紅糟調味, 切成薄片小塊去炸過顏色形狀神似荔枝而得名, 跟水果荔枝沒有直接關係. “獅子頭” 更不是使用獅子肉, 而是因為 “大肉丸子” 圓潤飽滿狀似雄獅頭而更名, 讓這道菜更顯富貴吉祥.

有些菜名出現人名地名, 說明該菜出處或淵源, 比如說, 東坡肉, 北京烤鴨, 左宗棠雞等等. 北京的烤鴨世界聞名, “東坡肉” 相傳是蘇東坡在杭州刺史任內, 用心治理西湖, 杭州四周莊稼大豐收, 百姓感懷所以抬豬擔酒給他拜年, 因為收到豬肉很多, 便命人把豬肉切成方正塊狀, 燒得紅紅的, 分送治理西湖民工家庭, 大家高興之餘, 誇讚其為賢明的父母官, 稱他送來的豬肉為 “東坡肉”. 而 “左宗棠雞” 淵源說法各異, 有的說因為左宗棠每次打勝仗回家必定請夫人烹調這道他愛吃的香辣雞丁來犒賞將士得名, 也有的說是民初譚氏所創, 紀念左宗棠戰功彪炳而取名, 另外比較多的說法是彭園餐廳創辦人彭長貴因為一晚蔣經國甚晚來用餐, 餐廳其實準備打烊, 高檔食材多半用罄, 剩雞腿堪用, 其臨時創作, 並託左宗棠之名加持這道菜, 從此變成彭園招牌菜不說, 後來彭長貴到美國開餐廳, 這道菜極受當時國務卿季辛吉欣賞, 也因此美國中餐館多半都有這道 “General Tso’s Chicken”, 只不過可能中菜西化, 口味隨各餐廳廚子老闆個人喜好做了調整, 不見得能吃到始創的原味.

抽象命名法那可就真是天馬行空, 年節菜單上多見 “富貴吉祥”, “發財就手”, “花團錦簇” 之類的, 結婚喜宴菜名像是 “琴瑟和鳴”, “魚水相依”, “早生貴子” 什麼的, 食材內容無所謂, 名字討喜最重要. 有人收集各地令人抓狂的中菜名, 像是 “母子相會” – 黃豆拌豆芽, “絶代雙嬌” – 青椒炒紅椒, “一國兩制” – 煮花生配炸花生, “悄悄話” -- 豬舌拌豬耳, 這種菜名故弄玄虛, 可能令人失望居多. 就像 “青龍臥雪” 據說是一盤白糖上面擺著根黃瓜, “猛龍過海” 是清湯上漂著一根蔥, 而 “心痛的感覺” 則是一杯 50 大元的白開水! 這些應該是好事者為博君一笑而虛構的, 哪個餐館老闆真敢供應 “心痛的感覺” 可能會嚐到 “被扁的感覺” 早就關門大吉才是.

2009年12月16日

恐懼及其他

yipes.jpg搬新家一晃眼也超過半年了. 每天進進出出, 總覺得應該有很多東西可以寫. 光是餐廳大概就寫不完了. 以後慢慢介紹.

 

這一帶算是旅遊路線, 家旁邊是香港醫學博物館, 往下走個三百公尺是文武廟, 文武廟前一條大街是荷李活道, 古玩古董藝廊特色小店街, 隔壁小巷走個五百公尺便是大名鼎鼎的蘇活美食區, 中西特色餐廳酒吧林立, 再往前一點則是半山手扶梯, 向下通中環金融區和蘭桂坊, 向上通半山和山頂, 有陣子每天順著半山扶梯走到舊山頂道爬上太平山頂繞凌霄閣一圈下山回家正好是一個半小時.

 

朝西大約也是三百公尺遠之外則是東華醫院. 所以這一帶還有個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棺材店特多. 荷李活道靠近上環方向的段落便有好幾家聚集.

 

記得前一陣子看到台灣某條社會新聞說可能因結怨人士報復, 將許多具棺材放置在某大樓樓下, 害路過小學生晚上睡覺做惡夢. 不只小孩, 我想就算大人也不大愛看到這種大木盒.

 

文武廟旁便有一間棺材店. 簡單乾淨的招牌, 明亮的落地窗, 頭一次走到附近還想說, 什麼店開在巷子裡, 公寓底層, 弄得這麼雅緻. 走到門口一瞧, 被樓梯間隔開的兩間店面, 一間擺放西式一間擺放中式棺木, 各有十來具. 當場悚然一驚, 感覺瞳孔一下縮小放大, 眼前一暗一亮, 低頭快步走過, 默念升官發財升官發財, 記得幾年前看到年節小飾品有棺材這一樣, 心想怎麼這麼觸霉頭, 後來才知是取升 之諧音. 以後每次從這家店前走過便默念數遍. 好像這樣可以沖淡不祥之感.

 

這種恐懼不知從何而來. 不過就是六片木板組成的大盒子. 其實我從沒細看, 不過西式棺木方方正正, 感覺沒有中式前端突起那麼怵目驚心, 顏色不如黃色調的中式那麼嚇人, 加了襯裡感覺也比中式的舒服一點 (). 可能是怕自己躺在裡面的封閉感 (當然啦, 該躺進去時, 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 可能是怕親友躺在裡面天人永隔的事實, 也可能是怕鬼故事裡殭屍都從棺材裡爬出來的描述, 人人有朝一日都會用到此物, 卻害怕正視它的存在, 視它為晦氣不祥. 有點可笑吧.

 

前幾週翻譯到一部名為 一級恐懼 的自然科學影片 (“Primal Fear”) 就提到說與生俱來的恐懼讓人類在面臨侵略者時產生 戰或逃 反應 (“fight or flight”) 得以生存至今, 人類對於溺水, 被火燒死, 或是被活埋, 都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 古代火刑水刑就是利用這種恐懼令人心生畏懼不敢做壞事. 而以前醫學技術不發達, 無法用科學方式鑑定生死, 許多重症病患因為呼吸心跳極為微弱, 往往被當成已經往生而遭活活埋葬, 在地下受盡折磨之後真正死去, 就連美國華盛頓總統也懼怕活埋在臨死前囑咐秘書, 一定要等他 死後 兩天以上才可以下葬. 後來有一些棺材問世, 帶有能通氣或是能與地面陽界聯繫的裝置. 片子裡也介紹在一次活動裡, 12 位來自美加人士, 為克服被活埋的恐懼, 仿照古印地安習俗, 自掘墳墓, 自願躺進能通氣並有錄影設備的棺材, 被埋進地下一整夜. 即使自願, 知道自己安全, 知道會有人把自己挖出來, 多數人仍說當蓋上最後一片木板泥土轟天蓋地而下與世隔絕之際, 心中立刻產生無以名狀的恐懼, 也有人終夜敲打棺木喊叫要出來, 叫聲淒濿.

 

這片子還解答了為什麼人會怕老鼠. 讓我恍然大悟. 人腦中主宰情緒反應恐懼記憶的杏仁核體, 讓人類面臨恐懼時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反應, 例如說, 血液集中到四肢準備戰鬥或逃生, 瞳孔放大好聚焦在眼前的威脅上等等. 另一方面, 歷史演化讓人類已經習慣白天的生活, 夜間成了是生理上通常須要休息比較脆弱的時刻, 由於戰鬥力不足, 因此對夜行動物自然衍生出恐懼感. 難怪. 我常自嘲大概看到鬼也不像看到老鼠那麼怕, 大概因為自己是早起的鳥, morning person. 照這說法, 晚睡晚起的人應該比較不怕老鼠囉? 沒研究, 這可就不清楚了.

 

 

2009年11月18日

外遇大事件

這兩天台灣最大條的社會新聞要算是形象良好的某立委被狗仔活逮攜女性友人去汽車旅館開房的外遇事件. 幾天來, 報紙電視新聞不斷追根究底, 男女婚外關係究竟從何時就開始, 為何男方如此高調外遇, 去公眾場合毫不避嫌, 什麼原因造成外遇, 女方衣著品味, 女方過去與生活背景等等, 曾經捲入類似事件的公眾人物也被拿出來再消費一次, 當事人可能好不容易已經平復的心情和關係又再一次被攪亂, 算是池魚之殃.

 

事件發生第一時間男方就公開承認去旅館過程就像大家想像的一樣, 不像以前有人找些聽起來可笑的藉口, 什麼聽爆料或是尿急沒地方上廁所只能去開房間, 男方鞠躬道歉, 宣布閉關五日反省, 先不論事件造成對男方及其家庭和女主角及其家庭的傷害, 能勇於承認, 算是這一事件到現在唯一可愛之處. 雖然這份勇氣對於彌補過錯毫無幫助, 但比起其他很多那些被抓包無恥的男人硬要拖著老婆上電視故做恩愛狀大發什麼 我們的婚姻很幸福” “我們的性生活很美滿, 我先生不須要玩 3P” 的鳥聲明, 或是那些死不承認, “我發誓絕無不軌 那種誓比個屁還不如的男人要高明得多. 要嘛就別做, 有種做, 不被抓則已, 被抓包就勇敢認了唄.

 

外遇不僅是 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相信有很多結了婚的女性也會犯這個錯, 跟這些人搞外遇的單身男男女女也同樣在犯錯, 不論世界各地, 文明進化與否, 不論社會地位高低, 不論工作職位貴賤. 每天任何時間在世界任何角落, 都有外遇事件正在進行著. 很多人都在做, 並不會積非成是, 只是表示這種事情的複雜程度, 不是說對或錯大家就能遵行不悖.

 

本來嘛, 人是很複雜的動物, 情慾, 道德, 能力, 紀律, 古今中外, 有幾個人能面面俱到從來不出小差小錯? 公眾人物的情感是否專一, 道德是否高尚, 能力高下以及守法與否, 特別會被人用放大檢視, 處事能力再怎麼好, 一旦出現道德瑕疵, 能力很難不跟著被人否定, 雖然能力和道德不見得有因果關係, 但這牽涉到信任度被破壞的問題. 這事件之所以搞得沸沸湯湯, 正是因為那位立委形象良好, 常常一副正義凜然狀¸ 以道德為出發來問政, 自然讓人 以為 他本人道德操守也是高人一等. 現在被逮到操守也有問題, 他變成了假道德, 偽善, 當然對所有的 信徒 是個莫大衝擊, 才會搞得一發不可收拾, 一般認為其政治生涯大概就此畫下句點.

 

值得嗎? 不論本身的形象多麼好, 像這位立委, 不論多麼位高權重, 像柯林頓 (全世界大概都還記得他怎麼面對鏡頭信誓旦旦一字一句: I’m going to say this again, I did not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that woman. 引起無數爭議辯論口交到底算不算性關係的一種) 都無法抵擋外遇的誘惑, 外遇真是致命的吸引力. 對本人事業的傷害還是其次, 因為算是自作孽. 對自己婚姻的另一半, 像這事件中的立委太太, 對婚外情的對象, 這事件中到現在仍行蹤成謎的孫小姐, 一般認為外遇對女人的傷害還是遠大於對男性的傷害.

 

可憐的立委太太, 不知她以前是否就知道自己的丈夫出軌, 就像一個古老的美國影集 “Damages” – “裂痕 , 精明強悍的女律師正在教誨屬下自己與丈夫關係和諧長久是因為彼此信任不渝, 一邊講話拆開手上匿名信件卻看到有人偷拍到自己的丈夫親吻另一個女子的照片. 她氣個不死, 倒不是因為丈夫出軌這件事的本身, 而是氣丈夫為何那麼大意被狗仔抓到證據. 如果立委太太不知情, 那更糟, 幾十年自以為美滿婚姻的謊言要在眾目睽睽這麼尷尬的場面下被戳穿, 所有的信任, 愛情, 付出, 支持, 都變成了笑話. 不僅如此, 新聞在討論立委外遇原因, 還分析說, 立委太太不愛打扮從不化妝, 順便附個素顏照, 好像在把外遇合理化也美化了第三者, 告訴天下結了婚的女性, 光是愛, 光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支持都沒用, 還要注意外表, 出得了廳堂才行. 真正哪個又賢淑進得了廚房又打扮光鮮出得了廳堂的女性的丈夫出軌, 可能原因又變成進不了睡房, 取悅丈夫不夠力 什麼嘛.

 

社會媒體對事件女主角的待遇也不會更好. 先細細分析她衣著品味, 為此意外引發香奈兒之爭, 曾經做過什麼工作, 與政治社交圈的淵源, 情史, 以前唸什麼學校, 祖宗八代都要挖掘出來, 然後批評, 身材不是很纖細肉肉的, 所以老穿寬鬆衣服遮掩, 說她算是慣犯, 以前就曾經被看到與有婦之夫用餐出遊等等云云, 還有女性立委面帶微笑評論, “說她是老狐狸不太好聽, 她應該是黃金獵犬, 人見人愛.” 實在笑裡藏刀. 進一步追蹤哪個立委在猴年馬月跟她用過餐, 一副那種不找到孫小姐玩弄政界人士的證據誓不罷休的樣子 , 誰不是人生父母養的, 我想孫小姐的父母看著聽著這些報導可不難過得不得了.

 

不是說我比較同情第三者或合理化外遇事件. 外遇事件曝光, 沒有贏家. 被抓到的人可以道歉可以解釋是一時意亂情迷, 但之後要怎麼收場呢? 承認的勇氣或道歉也無法彌補被破壞的關係和被傷了的心. 受到傷害的人和家庭要經過多長的時間, 付出多大的勇氣去寬容去諒解去遺忘, 是一旁看好戲不相干卻刨根究底的人無法體會的. 那句話是怎麼說的, 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頭來砸她. 誰都有可能成為這樣事件的當事人, 看這些事件的同時更要警惕自己不要陷自己或他人入這樣的局面.

09:49 發表於 非關男女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09年11月17日

快樂有價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 Telegraph 報導, 昆士蘭科技大學教授 Paul Frijters 創造一種公式可以計算出人生重大事件的 現金價值”.


這位被提名為四十歲以下年度最佳經濟學家自 2001 年起追蹤大約一萬名民眾他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再比較事件發生前後他們快樂的程度. 這些民眾入選成為追蹤對象是因為發生的事件都毫無預警出乎意料, 如此一來, 比較事件發生前後的快樂程度的正確性也比較高.


這一萬名民眾被要求用從一到十的數字來描述自己對生活的滿意程度, 大多數人都給八分. 但這分數在重大事件發生之後或是收入突然改變之後也往往隨之更改, 讓經濟學家得以計算重大事件對人的現金價值.


Paul Frijters 的結論有點出乎意料之外. 例如結婚, 結婚帶給女性的快樂價值相當於 8,726.25 英鎊, 而對男性超過一倍, 17,675.68 英鎊.

 

離婚對於男人相當於損失了 61,116.46 英鎊, 而女性離婚等同於 損失 4,977.08 英鎊. 相差超過十倍.

 

人常說, 失去了才知道擁有的可貴, 這句話在這裡也能得到應證, 摯愛的伴侶或子女過世對女性而言猶如失去 73,204.86 英鎊, 對男性來說卻相當於損失 350,830.36 英鎊, 確實沒看錯, 三十五萬與七萬三之比.

 

生孩子對女性來說相當於得到 4,866.77, 對男性則是 18,236.39 英鎊

 

生病對女性和男性而言, 分別相當於損失 28,124.61 以及 201,264.68 英鎊.

 

即使煩人, 搬遷對女性是高興的事, 相當於獲得 1,453.80 英鎊, 而對男性來說卻像損失了 8,947.11 英鎊

 

看來生命中重大事件對男性的影響遠超過對於女性的影響 (或應該說男性對金錢的價值比女性敏感?). 對於這種結果, 這位經濟學家無法解釋, 卻說, “眾所皆知, 婚姻大大改善男性的生活, 對女性卻不然.”

 

 

 

 

原文出自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newstopics/howaboutthat/6581685/Cost-of-happiness-discovered-by-Australian-economist.html

2009年11月04日

外國月亮比較圓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有趣的法新社新聞 – “Millions worldwide would like to switch countries”

 

蓋洛普自 2007 到今年度做了一項抽樣調查, 調查對象為全球 135 個國家中, 年齡在 15 歲及以上一共 26 萬人, 調查方式為電話或面對面訪問, 誤差率為百分之五.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大約有七億多人想要移民到另一個國家, 數量超過整個北美加上南美的成人人口總數.

 

所謂 黑色非洲” –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 (地理上, 除了阿爾及利亞, 埃及, 利比亞, 摩洛哥, 突尼西亞以及西撒哈拉以外的非洲國家, 國土面積全部或有相當的比例位於撒哈拉沙漠及以南的範圍) 有百分之三十八的人民希望移民到別國, 大約一億六千五百萬人, 居各大洲之冠.

 

這實在也很難怪非洲人不想住在非洲. 撒哈拉非洲到二十一世紀仍然飽受戰爭飢荒及愛滋病之苦, 聯合國發展計畫署今年公佈全球最不適合居住的國家前十名中除了阿富汗其他九國全是撒哈拉非洲國家.

 

多數人最希望移民定居的國家是美國, 在這想移民的七億人口裡佔了大約四分之一. 大概是美國人塑造國家形象太成功, 美國夢, 好像只要拿到綠卡, 到了美國, 一切都會變好. 就連1986 年卡通 Somewhere Out There – “美國鼠譚 裡蘇聯老鼠家庭都想要移民到美國, “因為美國沒有貓”, 沒貓的生活可是多麼的無憂無懼啊.

 

其次是英國, 加拿大和法國, 各為大約四千五百萬人想移民到這三個國家. 三千五百萬人想移民到西班牙, 三千萬人想移民到沙烏地阿拉伯, 澳洲和德國分別有大約兩千五百萬人想移入.

 

根據報導, 在亞洲的我們生活可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是想移民比例最低的地區. 只有百分之十的亞洲人希望移民到其他國家.不過, 話說回來, 亞洲佔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2008 年亞洲約四十億人口來算, 百分之十也有四億, 真是不可謂不多. 這是統計數字很神奇的地方, 說比例最低似乎表示亞洲人都很滿意不會想移民, 但如果這些數據都正確, 用四億來算, 變成: 全世界想移民的七億人口一半以上住在亞洲, 聽起來亞洲就不那麼美好了. 兩種幾乎對比的說法, 端看如何解釋.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好像看別人的老婆總比自己的漂亮, 別人的老公賺的錢總是比較多, 別人家的飯菜一定比自家的好吃, 別人的國家也比自己的要好. 俗話說, 有一好沒兩好, 不管住在哪, 不管嫁娶的是誰, 總是各有各的優缺點. 前兩天看到一個朋友 msn 的註腳說, “天堂是 : 美國的工資, 俄羅斯的妻子, 英國的房子, 和中國的飲食”. 美國工資不低, 不過可能還要加上 香港的稅率, 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 日本的生活環境, 德國的麵包, 法國的紅酒, 西班牙的火腿, 台灣的水果 可能更完善一點. 很貪心吧.

 

當然啦, 真上了天堂, 再也不用考慮移民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