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8年01月15日

你丟我不撿

看到上星期六新加坡海峽時報有一整版關於市民愛亂丟垃圾的報導. 乍看之下頗感奇怪. 到過新加坡的人應該都會對該市的乾淨清潔印象深刻.


上週是我們去年三月搬到香港後第四次回新加坡, 不光是住在那裡一年半, 每次回新加坡,城市 “乾淨” 的感覺一直令人覺得很舒服和佩服, 人家新加坡就是有辦法弄得這麼乾淨.


香港和新加坡因為地小人稠, 因為同樣中西文化兼具, 因為同為亞洲交通轉運樞紐, 常被拿來做比較. 有一點香港是絕對比不上新加坡的 – 市區樹木的數量. 香港山地多, 市區人口建物稠密的程度令人喘不過氣, 旺角每平方公里十三萬人的密度世界之冠, 綠地是負擔不起的奢侈品. 而新加坡應該只有中心商業區少見到綠色, 其他大街小巷多植有樹木, 遊人如織的烏節路兩旁五六層樓高的大樹將城市裝點得熱情起來, 空氣也得以淨化.


報導說新加坡愛亂丟垃圾的人增加了. 國家環境局在 2007 年統計有 21269件亂丟垃圾被紀錄的案件, 是 2006 年的三倍 (7027 件), 2005 的六倍 (3819 件). 除了各色各樣你可以想得到的東西, 衣服床墊舊書廚餘還有用過的衛生棉跟保險套, 丟得最多的是煙蒂, 幾乎佔所有垃圾的三分之一, 去年國家環境局一項調查顯示, 受訪的三千多人中一半習慣亂丟垃圾, 據統計這些人多半是三十歲以下教育程度不高的男性煙民. 另外, 家有女傭的生活型態讓年輕一輩覺得亂丟垃圾無關緊要, 反正有清潔工會清掃, 令人較為憂心.


一個地方要乾淨除了主動不製造髒亂還要被動的維持. 新加坡人說新加坡是個 “被打掃乾淨的”, 而不是 “乾淨的” 國家 (cleaned vs. clean). 一千兩百個清潔工負責全國 7000 公里道路和 4500 公里人行道的清潔, 總年薪三千四百萬新幣. 其他有一些被抓到亂丟垃圾被而處罰服清潔勞役的市民 (除了罰款可選擇服勞役), corrective work order – CWO, 負責其他公共區域如公園的清潔.


CWO 自 1992 年實施以來共有將近 4800 位市民因為被逮到亂丟垃圾而被處罰義務清潔勞動. 最初只是針對累犯, 開始實行頭幾年, 亂丟垃圾的人數確實急遽下降, 累犯更是少之又少. 近幾年來, 如果隨意丟棄大型垃圾, 即使初犯, 被抓到也須服清潔勞役. 去年共 533 人, 比 2006 年的 122 人多了四倍多. 這些市民服勞役時穿著顏色鮮豔的背心, 很容易辨識, 有時這些人會被拍照登在報上因而成為眾人的笑柄, 所以為保護他們, 他們在服勞役時, 法律准許他們戴面具或以塑膠袋將臉孔遮住以免被認出. (還是很有人性的!) 後來這種方式受到爭議, 因為有報導指出有些想加入幫派的青少年故意丟垃圾被抓去服勞役來滿足入幫派的要求, 或是這種公開羞辱的處分不是很正面.


即使對初犯的罰款從 1965 年 25新幣增加到現在的 200 新幣, 丟垃圾人數仍然明顯上升. 報導說不知是否應該實行更嚴峻的處分來遏制惡化. 有建議加裝閉路電視監控社區, 有建議居民舉發, 也有建議應該列出累犯黑名單, 讓這些累犯在求公職或申請學校時受到 “特別關注” 來嚇阻亂丟垃圾的行為.


愛乾淨這種特性不知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天教育的. 十二月底回响水看公婆, 走在路上不論大人小孩都可能把手邊正在吃的零嘴包裝極為順手就往地上一丟了事, 有次還看到有個二十出頭的小姐, 從路旁店舖走出來把她吃過的速食碗麵連湯帶水加筷子扔到大馬路的中央, 令我咋舌. 北京上海好些, 多半有清潔工維持市容.


城市整潔乾淨絕對是該國人民是否真正進化到文明生活的一項指標. 即使法律嚴格如新加坡, 亂丟垃圾還會是個問題. 報導贊成用更嚴厲的處罰來規範市民的行為直到市民習慣不亂丟垃圾為止. 其實我想很多其他國家也可効法, 法律的規範和嚴格的執法應該是對抗人的劣根性比較有效的方法.

16:54 發表於 人在獅城 | 永久網址 | 留言 (2)

2006年05月29日

鼎泰豐在新加坡

以前到新加坡旅遊, 看到鼎泰豐只是很驕傲地向朋友介紹, 這是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美食的店, 台北的喔. 但怎麼樣也不會想進去吃. 要吃回台北吃正宗的就好嘛. 自從定居獅城, 鼎泰豐似乎成了唯一可以慰藉鄉愁的地方, 隔這麼一兩個星期就想去吃一次.

鼎泰豐在新加坡從四五年前在烏節路上百利宮地下室第一家店到現在已有三家. 誇張的是, 另一家就開在百利宮對面 Wisma Atria 樓下. 還是座無虛席. 這兩家購物中心緊鄰義安城高島屋百貨. 台北市兩家鼎泰豐幾乎天天有日本旅遊團報到, 當初選在這個地段是不是考慮到鼎泰豐在日本的名聲響亮就不得而知.

這三家我都吃過. 陳設裝潢與台北相似, 簡樸清爽, 食物美味也與台北無大差異. 小籠湯包比杭州的鼎泰豐要接近台北的水準, 每一家鼎泰豐的入口都設有精美食譜立牌, 另外有放大照片特別介紹小籠包, 強調每一個小籠包至少擁有十八道皺折封口, 玻璃隔間開放式的廚房也是賣點, 常有過客圍觀師父好手藝.

我比較喜歡 Wisma Atria 的分店, 這裡的小籠包蒸餃燒賣都有五件裝小份的, 兩人用餐時, 可以點較多種的餐點來分食. 這幾天我家先生出差, 昨天一個人去犒賞自己一週工作的辛勞, 點一份五件裝小籠湯包, 一個特小碗酸辣湯, 加上小菜一道. 這道芝麻菠菜台灣沒有. 菠菜汆燙擠乾水分後, 用鹽醃上, 拌上白芝麻和麻油, 小菜份量很少, 大約只有八乘十公分的白色小方盤, 盛上翠綠的菠菜, 點綴以米色的白芝麻, 十分爽口.

我一邊享受著家鄉風味的美食, 一邊觀察眾生相. 鼎泰豐會成功除了食物的美味, 我覺得對服務人員的管理成功佔很重要的因素. 這裡的服務人員也穿著黑白色制服, 服務迅速而專業, 隨時有人來清理桌上不需要的餐具, 杯中也總是有充足的茶水, 是去某些本地餐館無法享受到的. 真希望鼎泰豐能再多開幾家分店, 我可以更常去光顧.

21:47 發表於 人在獅城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06年01月06日

吃在獅城

新加坡衣食住行跟台北沒大差別, 當然啦, 這裡四季如夏, 有人說新加坡只有兩種季節, hot 和 very hot, 冬衣是用不到的, 其他生活習慣差異不大. 不過吃的方面我覺得一般說來比台北市要便宜. 新加坡不是沒有好的餐館, 東海岸公園內的幾個海鮮餐館提供著名的胡椒蟹, 辣椒蟹及其他各式生猛海鮮, 不過很多好吃且有名的東西就只有在小吃攤 (hawker center) 才能吃到, 像馬來叻沙 (Laksa), 印度薄餅 (Roti Prata), 海南雞飯, 肉骨茶, 炒福建麵, 炒蘿蔔糕等等.

馬來叻沙是粗米粉浸泡在混合咖哩, 椰漿, 花生粉, 蝦米碎, 各式香料和辣椒煮成湯汁裡. 由於粗米粉不是在湯裡一起煮, 所以並不會稀爛, 加上用以熬湯汁都是香氣十足的材料, 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 Laksa 端上桌, 呼嚕下肚一口也不能停.

印度飯以香料眾多聞名, 重味道的咖哩, 除了可以搭配添加不同香料而成的彩色米飯, 也可以搭配烤麵包或印度薄餅. 印度飯的小吃攤最吸引人之處就是廚師當場做薄餅. 只見師傅抓著薄餅的一端將另一端朝空中甩, 並順勢將薄餅用力甩在調理台面上. 直到整張薄餅薄如紙張, 中間可加雞蛋, 或大蒜末, 或花生醬等等, 放到鐵板上, 將餅的四周往中間摺疊成一個方形, 翻個面, voila, 一張美味的 Roti Prata 就出爐了. 若不點肉, 廚師也會給一小碗咖哩肉汁, 蘸薄餅吃.

海南雞飯吸引人處在於飯香雞嫰. 大米飯用雞油一起蒸煮, 香得不得了, 配上大蒜辣椒末的蘸料, 一口雞一口飯, 實為人間美味. 肉骨茶說穿了也就是排骨湯, 但是配方每攤各異, 有的加上白胡椒粒一起熬煮, 有的也有加藥材, 吃的時候常佐以油條. 炒福建麵和炒蘿蔔糕的做法在台北沒見過. 福建麵將油麵與米粉加上蝦仁, 香料大蒜辣椒拌炒在一起, 上桌時店家會附上一小碟特製辣椒醬及一個金桔般大小的小檸檬, 食客將檸檬汁先擠在麵上拌勻後食用. 炒蘿蔔糕用大火將切成小丁的蘿蔔糕與蝦仁和雞蛋拌炒在一起, 起鍋前拌上蔥花, 蝦仁鮮味加上蛋香, 別有一番風味.

新加坡政府在 1997 年推行小吃攤分級制度, 就攤位的整體環境管理, 食物調理區的衛生, 人員衛生, 食物清潔, 及是否有不該出現的 "小動物" 來評定小吃攤的等級. A 級優良, B 級好, C 級一般, D 級則在一般之下. 要拿 A 級, 除了要維護用餐的環境 (裝盛剩菜剩飯的容器必須隨時都掩蓋著, 食具不得有破損), 人員衣著必須清潔, 不得留長指甲, 必須戴手套才能接觸食物, 食物必須被妥善地保存 (生熟食分開擺放, 熟食不得暴露在空氣中), 食物食具或煮菜用具任何時候都不得擺放在地上... 商家必須將等級告示掛在攤位顯著的位置, 好讓食客在選擇食物時有所依據. 像我怕 "三桶水" 攤販, 已經很久不吃夜市的食物, 但是到此地也能入境隨俗敢在小吃攤用餐, 還得感謝這種分級制度哩.

15:10 發表於 人在獅城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06年01月04日

環保不及格

到新加坡半年多了. 常有以前同事笑我從天堂 (慕尼黑) 掉入地獄 (東莞) 現在又回到了天堂.

確實, 在進步國家如德國新加坡生活, 的確享受某種程度的生活品質, 因為有機構監督, 你不大需要擔心喝的水是否不乾淨, 吃的東西是否有問題.

目前讓我感覺這兩地最大差異之一在於環保概念的落實.

德國, 這樣可能以篇蓋全, 因為我只在慕尼黑長住過, 就拿慕尼黑來說吧, 這個南德第一大城可以說是一個環保到骨子的地方. 在慕尼黑市區, 處處可見大型回收桶, 通常好幾個連在一起, 上面標明回收的物品, 包括紙類 (所有的舊報紙雜誌及利樂包飲料包裝盒或牛奶盒), 玻璃 (無色玻璃, 綠色玻璃以及咖啡色玻璃還要分開), 塑膠製品 (舉凡所有可以想得到的優格盒子, 超級市場盛裝蔬果的透明塑膠盒, 包裝火腿起士的塑膠封套, 餅乾糖果的塑膠包裝袋...), 金屬 (多半是罐頭, 玻璃瓶上的金屬蓋), 若是住在郊區有庭園的家庭, 還需要把殘羹剩菜及修剪下來不要的花草樹枝丟到所謂 Kompost 堆肥桶. 這些回收桶都定期有專門的車子來清理. 在這樣嚴密的垃圾分類系統下, 其實根本不會有 "垃圾" 出現, 因為幾乎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再利用. 不只如此, 公共廁所提供的衛生紙也是黑不溜秋又粗又硬的. 我第一天到德國, 還把公廁衛生紙撕下一截寄回家 (那時還流行寫信), 因為在台灣二十幾年也沒看過更甭說用過那麼原始的衛生紙. 買東西得自備購物袋, 塑膠袋要錢, 一般菜販水果攤也只用圓筒型的牛皮紙袋裝.

以前在慕尼黑一到週末就忙著把收集一週的垃圾一袋袋提到住家附近的回收桶一一丟棄. 一到丟垃圾的時候才會驚訝的發現一個人的家庭竟然可以製造那麼多的垃圾. 台北從這一兩年開始慢慢開始注意環保問題, 老爸固定在某一天丟紙類, 塑膠製品也都拿到附近超市回收桶丟棄, 老媽每晚六點十五分就出門丟廚餘.

到新加坡發現塑膠袋使用超級頻繁, 不僅超市, 小吃攤賣外食也多用塑膠袋, 還有新加坡人特別喜歡喝冷飲, 到這兒看到專門裝冷飲的小型塑膠袋, 袋口打了兩個孔, 用塑膠繩穿過, 便於手提,
大多數的包裝上也未標明資源回收的警語或標示. 我住的這一區大概也有上千戶, 就看到三個小小的資源回收桶孤單的站在不起眼的角落, 我從未看到有人去丟東西, 我去丟的幾次也發現很容易就可把東西丟進去, 不像慕尼黑的回收桶常常被塞到爆. old habits die hard, 我還是都把能回收的資源分類放在大袋中, 三不五時就拿下樓去丟. 這麼小的國家確實有很多令人稱讚的地方, 不過資源回收這方面真的不及格, 還需多多努力.

15:45 發表於 人在獅城 | 永久網址 | 留言 (0)

2005年11月16日

Kopitiam

Kopitiam, 咖啡店. 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方. Kopi 咖啡, 源於馬來語, Tiam 閩南話, 店.

說是 "咖啡" 店, 不過卻販賣傳統小吃, 茶水只是其中一部分. 大概因為天氣炎熱, 這裡人們用餐多半喜歡佐以飲料, 甘蔗汁, 薏仁水, 豆花水, 萊姆汁... 另外, 傳統咖啡也是很受喜愛的飲料之一. 其有別於西洋咖啡處在於, 長長的棉布袋裝海南式咖啡粉 (以牛油, 糖, 經炭火烘培而成) 沖出來的咖啡, 稀釋或原味, 加糖或加煉乳, 一堆相似的名字, 不是當地人很可能會點到不是自己想喝的咖啡.

Kopi, 杯底倒上厚厚一層煉乳, 沖入咖啡再對上一些熱開水稀釋, 又甜又有奶味. 想喝濃些, Kopi Gao, (摳批搞) gao? 用台語唸唸看, 厚嘛, 不加水就厚囉. 喜歡甜不喜歡奶味? 就點 Kopi O 喔! O? 台語 "烏", 烏者黑也, 這裡的黑咖啡純指顏色, 不加奶卻加糖, 甜的. 不喜歡甜的, 卻想要一些奶味? 沒問題, Kopi C 的 C, cream, 加奶不加糖. 若要喝真的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呢? Kopi O Kosung, 馬來語的 kosung 為零, 甚麼都不加, 只加些許熱開水稀釋. 想喝濃一些, 就在飲料後面 "搞一搞" 就好了, Kopi O Gao, Kopi C Gao, Kopi O Gao Kosung... 紅茶也一樣. Teh, Teh O, Teh C, Teh O Kosung.

下次你們來, 可以試試點自己想喝的咖啡囉!

19:45 發表於 人在獅城 | 永久網址 |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