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1月04日
環保不及格
到新加坡半年多了. 常有以前同事笑我從天堂 (慕尼黑) 掉入地獄 (東莞) 現在又回到了天堂.
確實, 在進步國家如德國新加坡生活, 的確享受某種程度的生活品質, 因為有機構監督, 你不大需要擔心喝的水是否不乾淨, 吃的東西是否有問題.
目前讓我感覺這兩地最大差異之一在於環保概念的落實.
德國, 這樣可能以篇蓋全, 因為我只在慕尼黑長住過, 就拿慕尼黑來說吧, 這個南德第一大城可以說是一個環保到骨子的地方. 在慕尼黑市區, 處處可見大型回收桶, 通常好幾個連在一起, 上面標明回收的物品, 包括紙類 (所有的舊報紙雜誌及利樂包飲料包裝盒或牛奶盒), 玻璃 (無色玻璃, 綠色玻璃以及咖啡色玻璃還要分開), 塑膠製品 (舉凡所有可以想得到的優格盒子, 超級市場盛裝蔬果的透明塑膠盒, 包裝火腿起士的塑膠封套, 餅乾糖果的塑膠包裝袋...), 金屬 (多半是罐頭, 玻璃瓶上的金屬蓋), 若是住在郊區有庭園的家庭, 還需要把殘羹剩菜及修剪下來不要的花草樹枝丟到所謂 Kompost 堆肥桶. 這些回收桶都定期有專門的車子來清理. 在這樣嚴密的垃圾分類系統下, 其實根本不會有 "垃圾" 出現, 因為幾乎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再利用. 不只如此, 公共廁所提供的衛生紙也是黑不溜秋又粗又硬的. 我第一天到德國, 還把公廁衛生紙撕下一截寄回家 (那時還流行寫信), 因為在台灣二十幾年也沒看過更甭說用過那麼原始的衛生紙. 買東西得自備購物袋, 塑膠袋要錢, 一般菜販水果攤也只用圓筒型的牛皮紙袋裝.
以前在慕尼黑一到週末就忙著把收集一週的垃圾一袋袋提到住家附近的回收桶一一丟棄. 一到丟垃圾的時候才會驚訝的發現一個人的家庭竟然可以製造那麼多的垃圾. 台北從這一兩年開始慢慢開始注意環保問題, 老爸固定在某一天丟紙類, 塑膠製品也都拿到附近超市回收桶丟棄, 老媽每晚六點十五分就出門丟廚餘.
到新加坡發現塑膠袋使用超級頻繁, 不僅超市, 小吃攤賣外食也多用塑膠袋, 還有新加坡人特別喜歡喝冷飲, 到這兒看到專門裝冷飲的小型塑膠袋, 袋口打了兩個孔, 用塑膠繩穿過, 便於手提,
大多數的包裝上也未標明資源回收的警語或標示. 我住的這一區大概也有上千戶, 就看到三個小小的資源回收桶孤單的站在不起眼的角落, 我從未看到有人去丟東西, 我去丟的幾次也發現很容易就可把東西丟進去, 不像慕尼黑的回收桶常常被塞到爆. old habits die hard, 我還是都把能回收的資源分類放在大袋中, 三不五時就拿下樓去丟. 這麼小的國家確實有很多令人稱讚的地方, 不過資源回收這方面真的不及格, 還需多多努力.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