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2008年03月10日

城市記憶 - 北京一日

去年年底去了三天北京. 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


在我的印象裡, 深圳跟工廠連在一起, 廣州跟革命連在一起, 上海跟黑道幫派和有錢人連在一起, 而想到北京, 腦裡出現的則是穿長袍馬卦坐在人力車上在胡同里亂竄或是穿朝服的滿清官員在偌大的紫禁城從端門午門太和門一路低頭疾行趕著上太和殿晉見皇上的畫面 (電影看太多了...)


北方人一般較南方人高大, 在北京突然感覺自己將近一米六其實很小隻, 當地人不疾不徐字正腔圓的“京片子”聽起來很悅耳. 北京好大. 三天不夠, 連個皮毛都還看不完. 我們只逛了天壇, 故宮, 長城 (天下第一雄關 - 居庸關段), 恭王府和南鑼鼓巷一帶的胡同.


在大陸旅遊我不大擔心會被騙, 一則我跟我家老爺旅遊經驗都算豐富, 二則老爺的江蘇口音應該比我台灣口音不容易引人注意. 這次去長城還是算被小騙了一下.


搭北京地鐵時, 看到地鐵站里有告示牌搭地鐵到积水潭站換乘 919 公車即可前往長城八達嶺,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去了积水潭. 路上沒有指標, 路旁店家夥計手在空中一揮, 指示我們搭車的方向, 又找了好久才看到一個類似汽車站的地方, 很多公車站牌, 突然聽到有人喊長城八達嶺, 一看, 果然有標示 919 的車子, 已有不少人擠在車前詢問購票. 一人三十元來回, 還挺便宜的, 我們趕緊買了票上車.


在車上等了二十分鐘, 坐滿了二十六七位乘客才出發. 之前售票的小姐拿起麥克風. 短髮的她看來幹練但笑容滿面, 歡迎了大家乘坐長城旅遊專車, 說大家夥有緣撘同一車去旅遊, 幾項規則先跟大家說清楚, 別壞了旅遊興致. 這種專車算是北京旅遊局安排專門去長城的車, 送乘客來回, 原車去原車回, 不會中途載客, 不能中途下車, 所以要大家固定座位, 也希望乘客不要在車內食用氣味較重的食物, 以免引起會暈車乘客的不適, 吃零嘴可以, 但是要注意座位的清潔. 下午回來時會有清潔工上車檢查, 座位太髒的要付清潔費用. 車票三十元不包括景點門票. 小姐本身是領公家薪水, 不是導遊, 乘客也不須要付導遊費用.


嗯, 這些規則都挺好的, 我想內地還是有爲教育民眾文明旅遊作努力, 真不錯.


本以為講完了, 準備閉目養神, 北京人還真能“侃”, 這位小姐根本沒結束的意思, 開始介紹到北京必遊景點的“四大氣”— 長城的霸氣, 故宮的貴氣, 頤和園的秀氣和恭王府的福氣. 先說長城, 今天的目的地, 我們去的關口是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立碑的好漢坡, 沒有纜車, 沒有其他輔助工具, 要用兩腳爬上去. 爬長城很累, 一定要喝水, 不過在景點水賣得貴, 因為當地居民得靠長城吃飯只能扛扛水和零食上長城販賣, 長城山腳下一瓶水賣五塊, 慢慢往上爬, 水價翻倍地漲, 十一黃金週一瓶水賣到三四十塊要喝還是得買, 不過當地居民為節省成本都是撿遊客丟棄的空瓶裝自來水當飲用水販賣, 花錢不要緊, 喝壞肚子, 這一路上可是找不到廁所等等云云. 所以為了替大家著想, 車上備有小瓶水, 兩瓶五元, 算是服務大家. 好吧, 聽來也合理, 兩瓶五元, 比自己在超市買只貴一倍, 還可以接受, 我們便買了兩瓶備用.


接下來就說這是唯一帶遊客去兩個景點的團, 去長城的途中還要帶大家去明皇十三陵. 哇, 我們心想, 真不錯ㄟ, 要自己包車不知要多花多少錢. 這小姐接著開始說故宮在明朝時建成, 明朝哪個皇帝如何如何, 並提出三個問題要男士們待會兒參觀十三陵時找出答案, 之後上車她會考男士們, 誰答出來就“請”大家吃烤鴨. 車行近兩小時後在一個廣場停下, 小姐讓大家下車前又說了規則, 大家帶輕便重要隨身物品即可, 零食水啊可以留在車上, 為避免不必要的問題, 全車人都得下, 車上不留人, 車門會在出發前五分鐘才開啟, 便趕大家下車買門票.


眾人下車並買了門票. 拿到手上一看, 什麼十三陵, 售票處賣的是“大明皇宮蠟像館”的票, 一人四十元. 啊? 怎麼會這樣? 蠟像館? 我們對這種東西一點興趣也沒有. 但票都買了, 很無奈地站在門口. 大夥兒魚貫而入, 我們的隨車小姐把每個人的門票都收去了, 我想她一定是去算人頭領取佣金了. 這一看就看了一個小時. 真浪費我們的時間.

2007年11月21日

廈門 - 美味小吃

cf277310b91d1c7ec814630c032fe525.jpg 以前去大陸旅遊多半去較有名的地方, 甚麼蘇杭桂林啦, 黃山北海啦, 幾週前趁我家老爺出差廈門之便, 我也跟著去小玩幾天, 對廈門印象相當好.


廈門眾島嶼陸地面積共一千五百多平方千米, 分六個行政區, 我們多半在廈門島上所在的思明區活動, 有一天我到廈門大橋另一端的集美區學村參觀, 在去看客家土樓的路上穿過海滄區. 看樣子廈門這幾年房地產熱起來, 新建樓盤相當多, 建設中的工地也不少, 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觀. 市區挺乾淨的, 公共汽車路線很多很方便, 物價低廉. 目前廈門兩百多萬人口僅有約三分之一是本地人, 廈門籍歸僑僑眷及台胞為數不少. 一般人說閩南語或是帶閩南腔的普通話聽來很親切, 好像回到台灣, only in better version. 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家老爺參加的經濟論壇第一場就是兩岸關係分析的演講. 演講重點著眼在大陸持續穩定每年可達 10% 以上的經濟成長將兩岸的貧富差距越拉越近, 很快便超越台灣, 大陸武力犯台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要打下台灣太容易了, 沒什麼挑戰性, 真的要打, 美國也不會再像早年為自身在東亞的經濟利益出面干涉, 因為大陸貿易軍備的市場更大; 老爺想起在 2003 年參加類似的論壇, 就曾經聽日本經濟學者分析台灣對大陸的優勢最多持續到 2008 年, 現在雖還不能論定, 但發展趨勢看來差不了太遠. 好好一個地方在短短幾年被弄成這樣, 真令人感傷. 離題了, 還是介紹廈門吧.


廈門市區景點不少, 廈門大學校區寬敞景色優美, 假日遊客眾多儼然成一觀光勝地, 和鄰近的南普陀寺, 萬石山, 植物園均位於西南城區, 離中山路步行街不遠, 市中心白鷺洲公園佔地廣闊, 為市民絕佳休憩地點. 集美中學,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和集美大學所在的集美學區文化氣息濃厚, 鋼琴之島鼓浪嶼也是遊客必到景點. 市區街上常見有人在路邊架起小桌泡著功夫茶, 生活看來悠閒寫意. 豐富的廈門小吃更是遊客不可錯過的經歷.


思明區北部新興的江頭區很多大型購物商場及餐廳. 酒店附近巷弄裡有家 “東北老知青” 頗具特色 (連鎖店), 服務員身穿文革時代知青白襯衫, 寬大軍綠色的褲子, 白襪子黑布鞋, 女生頭上都綁著兩條麻花辫, 繫著紅色小絲帶, 臂上有 “為人民服務” 的袖章, 身上斜揹一個軍綠麻布書包裝抹布及菜單, 看來淳樸而態度熱情, 不像一般在上海深圳或廣州大城市的餐廳服務員冷冷的或是比較滑頭. 牆上塗鴉似地畫有很多特色人物跟介紹, 一個小黑板上模擬農村公告欄上手寫著東村張家上繳的豬糞摻有木屑要罰, 西村李家大哥中午有位四十多歲婦人來找你沒留下姓名等等, 很是有趣. 東北著名的醬骨架和醬羊腿鹹淡適中不油膩, 尤其是長逾三十公分的醬羊腿, 骨節上巴掌大的一塊肉醬得入味又爛, 戴手套抓著啃真是過癮. 麵食做得也不錯.


輪渡附近的舊城區小吃多, 像樣的餐廳沒幾家. 大同路上兩家著名的小吃一是 49 號的 “佳味再添小吃店” (吳再添小吃), 店裡燈光昏暗, 卻時時門庭若市. 這裡有廈門著名的沙茶麵, 油蔥粿, 蝦麵, 芋包, 土筍凍, 肉粽, 魯麵等等. 沙茶麵的湯底為濃郁的沙茶湯, 沙茶醬加大骨熬製而成, 不同於我們平常熟悉當蘸料的牛頭牌沙茶醬, 略紅淺棕色的湯汁看來十分吸引人, 喝到嘴裡口感很細, 不會有哪種香料特別突出或刺鼻, 微辣的口味恰到好處, 不吃辣的人應該也可以接受, 到櫃檯買票時小姐力薦我們買八元一碗的, 說是料多比較好吃, 其實本來三元一碗該有的也都有了, 重點是湯頭, 買五元或八元可多選大腸, 腰花, 豬血, 雞胗, 鴨腸, 雞肉等自選料. 芋包有點像台灣的肉圓, 不過外皮用搗爛的生芋泥扮勻澱粉放在塗好油的碗中, 裡面包筍, 香菇, 蝦仁, 瘦肉等蒸出來的, 食用時佐以甜辣醬. 油蔥粿就像台灣的碗粿和新加坡的水粿一樣, 不過粿的部分做得很彈牙, 很 Q. 芋包, 肉粽跟油蔥粿的蘸醬都一樣, 吃來有點重複. 倒是沙茶湯的滋味在口中久存齒頰生香. 兩人吃得飽飽不過花費人民幣十四元, 真是便宜到笑. 雖然沒吃, 特別介紹土筍凍, 跟筍一點關係都沒有, 是用本地特產沙蟲 (俗稱土筍) 去熬成膠狀物做成, 應該是對人體有益的食物. 不過一想到沙蟲長得像超大隻的肉色蚯蚓就毫無嚐鮮的慾望.


另一家大同路 128-130號百成大同鴨肉粥也很好吃. 同樣昏暗不起眼的小店面, 門口灶台上三層高小玻璃櫃裡擺放一二十種料, 從滷好的鴨腿鴨肉鴨血心啦肝啦胗啦腸啦到鴨蛋大腸薑絲蔥花等, 客人選好的料被放在大漏杓上放在一鍋滾水裡燙一下放在碗裡, 再從旁邊一大鍋的鴨肉粥裡舀幾杓熱粥即成. 一碗粥兩元, 看你加甚麼料價錢不一. 做粥底的鴨湯香而不油, 細細的薑絲去掉家禽的腥, 用的不知何種米, 煮爛但還是成米型, 而且中心好像有一點點不熟, 整個粥不會糊糊的, 食用前可淋一點點醋, 別具風味. 中山路 KFC 對面有一家黃則和花生湯, 也有很多小吃. 必吃的花生湯去皮花生燉得很爛, 略甜, 很小一碗兩元, 不過跟在台灣一般可以吃到的花生湯差不多, 我倒不覺得有什麼特別. 店裡兩層樓共幾十個座位, 常常座無虛席, 但流動性高, 有耐性等一會兒都可以找到位子. 其他小吃如沙茶麵, 蚵煎, 油條等, 毀譽參半, 一般對花生湯評價不錯, 可以試試.


天氣轉涼, 晚上吃碗熱騰騰的沙茶麵或是鴨肉粥整個身體暖和起來, 真好. 慢慢散步到中山路步行街, 去靠近思明南路的那端有家小亭子買串糖葫蘆, 大粒去籽的山楂配上包裹的糖衣, 這時候的山楂還不會乾澀, 山楂的軟配上糖衣的脆, 甜中帶著微酸, 真是好吃極了, 一人一串吃完還意猶未盡會覺得兩人買三串更解饞.


特別介紹廈門海景皇冠假日酒店, Crown Plaza Harbourview, 酒店外觀因逾十年有些老舊, 內部今年中重新裝潢, 浴室裡地板設備都是新的, 還不錯. 值得推薦的是, 自助餐式的早餐選擇豐富, 咖啡是現磨現煮的, 麵包種類不少, 用德國扭結麵包 Brezel 麵糰烤成的小麵包, 用手撕開露出揉麵後長長的紋理, (最怕吃到那種一撕開都是一個一個小洞的麵包, 又乾又難吃) 用料實在, 皮脆而香, 淡淡的鹼味配上海鹽的鹹味, 配上奶油, 真~是~超~~好~~吃!!! 不誇張, 這小麵包是我在離開德國以後吃過最好吃的一次, 香港新加坡跟台灣都找不到.

2007年09月05日

蘭卡威 - Stardust Adventure Day Cruise

fcfd608b92aa8389a00913d48ed92c17.jpg 蘭卡威當地旅行社提供各種一日半日遊的行程供遊客選擇. 這種七小時包吃包喝的遊艇探險航程涵蓋其他幾種較短的單一行程, 即使較昂貴, 我們還是決定參加.


到達蘭卡威本島東部 Kilim Geoforest Park 的渡船口才知另兩位參加該旅遊的客人當天臨時取消, 只有我和我家老爺兩人. 高瘦黝黑的導遊帶我們上小汽艇, 他解釋這只是接駁船. 很快到達第一站, 養魚場, “田”字一樣的魚場每格中是不同的魚種. 我們先看 sting ray, 導遊要我蹲在魚池邊給我半條小魚讓我把手順著池壁伸到水面, 黑乎乎菱形的魔鬼魚從水底游上來包住我的手, 軟軟滑滑的, 嘴巴一直拉扯著魚, 想到被刺死的 Steve Irwin 我有點緊張, 同時間參觀魚場的幾個馬來人不是那麼活潑, 沒人要嘗試, 害我又冒著生命危險餵了好幾條魚.


另外一種十幾二十公分長黑白斑紋的魚很有趣, 導遊把一小塊麵包弄濕了包在我食指前端, 要我把手指伸到水面上約二十公分高的地方, 我有點怕, 導遊一再保證這些魚沒牙齒, 不會弄傷我, 說時遲那時快, 一條魚從水裡一躍而起咬走了我食指上那坨軟麵包, 導遊說, see? no harm, your finger ok? 我縮起食指裝做被咬掉了一節痛苦大叫 my finger? my finger? 其他人都在笑, 其實真的不痛. 這小魚為了吃還有種本事, 導遊黏了一小塊濕麵包在池邊, 因為在池邊, 魚要是跳起來吃可能會撞昏了, 牠們也很聰明, 從水中伸出嘴巴朝食物噴射一道水柱, 把麵包擊落水中然後去吃, 命中率奇高, 導遊又要我示範, 要我把食指的指甲朝水面放在池邊, 指甲反光白白的看來跟麵包差不多, 我放好手指, 果然有魚上當, 噴得我一手的水. 這看來比較 harmless, 我家老爺跟其他遊客也試了一下.


玩完魚去看 eagle feeding, 小汽艇在紅樹林間的水道航行, 來到一片較寬敞的水面, 船夫熄掉引擎, 紅樹林倒影在水中, 水比樹還綠, 不一會兒幾隻小型白頭背上有著磚紅色羽毛的老鷹出現. 蘭卡威名字得自此鷹, 牠們在空中盤旋, 不時俯沖到水面刁起小魚等, 磚紅翠綠雪白三種顏色配在一起煞是好看, 可比人間仙境. 賞罷美景我們便航向遊艇. 汽艇開動的聲響劃破如畫的景緻, 我有點覺得不好意思. 如果不是遊客, 大自然可以完全不受干擾.


汽艇減速熄火, 停在一艘遊艇前, 哇, 不會吧, 就我跟我家老爺兩人ㄟ, 我們相視偷笑, 還有導遊跟船長伺候, 真是豪華旅遊團. 爬上遊艇, 導遊介紹船長後我們便啟程往北. 75 呎長 65 呎高的帆船已有數年歷史, 並未配備最新的自動導航設備, 船長還須手動操作. 遊艇後方掛著平底鋁船和 kayak. 導遊說最多一團帶過十八人, 我們運氣真好, 站在甲板上, 有小汽艇載著一船遊客呼嘨而過, 船上的人抬頭看我們, 大概猜想這是哪個 bloody millionaire 開自己的遊艇出遊. 當場有點神氣起來 (真虛榮).


蘭卡威共由一百多個小島組成, 不過有些小島其實只是大石塊, 漲潮時便看不見, 所以一般僅稱 99 個島. 一會兒下錨, 導遊說要帶我們去小島上看看. 爬下遊艇坐到平底鋁船裡開往岸邊, 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岸邊有隱密的入口, 上方鐘乳石不斷滴水下來, 導遊很有技巧划動鋁船通過僅容船身大小的水道, 眼前豁然開朗成一小湖, 湖邊滿是紅樹林, 後方有十幾米高的岩石山, 導遊解釋該岩石山的奇特在於從上到下有五種不同的岩種組成, 蘭卡威的這種石山是軟岩, 不適合攀岩活動.


回遊艇, 船長正悠閒地釣魚, 並說是我們的午餐, 看船尾架著兩個烤肉架, 再看桶裡幾條可憐的小魚, 我想我們要被迫減肥了. 導遊換了長袖泳衣褲後, 放下船右弦的網子示範所謂的 saltwater Jacuzzi. 船在航行時爬下船躺在網中有如置身移動的按摩浴缸裡, 我家老爺趕緊換了泳褲爬下去, 一陣掙扎後才在網裡就定位, 我平時不游泳, 不過為了與老爺共享鴛鴦戲水之樂 (差點寫成天倫之樂, 中文越來越差了) 也去換了泳衣, 剛剛暗笑我家老爺小胖的身軀行動不夠利索, 等我自己爬下去才知還真不簡單, 船一邊前進, 人下去要在網上找落腳處, 幾次一腳踏進水裡踩了空, 好不容易才坐到老爺身旁. 我們反航行方向而坐, 溫度宜人的海水拍打著背部, 十分舒暢, 不過緊張大王如我坐不住, 幾分鐘就怕海水把皮膚泡皺, 請導遊拍了幾張照存證後就先上船了. 沒想到上船比下船更難, 我四肢都用上了並以慘不忍睹的姿勢終於離開網子固定在船邊, 導遊大概發現我自網中消失許久, 才到船邊拉我上船.


時近中午, 肚子咕咕亂叫, 導遊不知何時已在船艙擺好一桌大餐 (參看 “相簿 Langkawi”), 還好不是真的要等著吃船長釣的魚, 可能公司有規定, 即使我們邀請導遊一起用餐他還是婉拒, 和船長兩人一逕在船尾釣魚. 待我倆享用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導遊又帶我們坐著平底鋁船去珊瑚礁保護區和蝙蝠洞. 大片大片的珊瑚礁在透明的海水中清晰可見, 導遊說很多人到該海域浮潛. 能浮潛看到的景色不知有多美. 只希望那些人都能只動眼不動手, 留珊瑚一條生路. 船到岸邊, 導遊跳進水中把鋁船拉到蝙蝠洞下方, 暗無天日的洞穴上有拍打的聲響, 導遊大叫一聲, 驚起一些蝙蝠亂竄, 有隻大概嚇得, literally, 屁滾尿流, 滴了一坨稀糞在老爺的膝蓋上. 我趕緊戴上太陽眼鏡跟用手掩住口鼻以免中彈.


回船上看船長還在釣魚, 我們也試試, 我家老爺釣起兩隻巴掌長的石斑. 導遊戴著蛙鏡和呼吸管下水浮潛, 老爺穿了救生衣也跟著去湊熱鬧. 我們下錨的海域有十八米深, 其實看不到什麼, 導遊回來抓了隻寶螺, 在海岸風景區紀念品店最常看到這種看來像萊姆對半切的形狀, 腹部有條鋸呎狀裂縫的貝類, 深咖啡色, 背上花花的, 對我而言稀奇的是這隻是活的還有肉, 導遊把寶螺翻過來用手摸它的肉肉便縮回殼裡. 我拍了兩張照片便讓它重返大海懷抱. 我釣魚的技術與手氣均欠佳, 半條也沒釣上, 倒是魚餌被吃掉一次, 也就放棄, 要老爺跟我去划 kayak. 這是我頭一次玩 kayak, 老爺坐後面兀自划著完全不聽指揮, 我們的槳打架好幾次, 老爺又老把我們划向山壁上, 頭都快撞到了, 我不時哇哇大叫, 唉, 還是在夫妻失和前趕緊回船上為妙.


該吃的吃了該玩的也玩了, 船長要導遊拉錨升帆啟航, 大概想藉風揚帆. Sailing lesson 也屬行程的一部分. 早上天就陰陰的, 直到我們吃飯時才艷陽高照, 現在一看又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景象. 海平面盡頭的島嶼已籠罩在一片灰濛濛的霧氣中. 豆大雨點開始落下, 導遊忙著收帆, 還來不及放下船艙擋雨蓬, 已降下傾盆大雨, 雨大到海上所有可以當座標的島嶼都看不到了, 全世界好像只剩下我們一條船孤伶伶在暴雨中掙扎. 三位男士在甲板上忙著, 我躲在船艙裡仍被雨噴到, 還好風不大, 船身不致晃動得很厲害, 等雨小些我拿出相機忙拍照. 不知過了多久才回到 Geoforest Park 入口, 島上的樹木經雨沖刷更顯翠綠, 山嵐裊裊, 十分美麗, 零星還有幾滴小雨, 天氣宜人, 我們的離島一日遊在詩般美景中畫下完美句點.


這種行程一人要價 295 馬幣 (近三千台幣), 另外各給導遊和船長五十馬幣當小費, 這一趟就花掉七千台幣, 我咋咋舌, 七千ㄟ, 不過換個角度看, 天氣撐到我們該玩的都玩了才變臉, 額外讓我們體會暴雨中航行的樂趣, 沒有其他人, 好像是我們的私人旅遊, 七千塊交換一次一生可以一再回味的經歷, 我們都覺得值得.

2007年09月03日

蘭卡威 - Cenang Beach

5ce4359343b57bb0929090c98800d129.jpg 第二天去較熱鬧的切南海灘 Cenang Beach.


搭計程車時我們總試著跟司機交談, 看當地人對於當地餐館或景點是否有比較好的建議. 不像在泰國, 曼谷清邁的司機們往往跟你扯一大堆, 盡量想辦法帶你去這兒去那兒的好多賺些錢, 這裡的司機可能普遍英文不好或是比較害羞, 常答非所問或根本不回答, 讓我們覺得泰國人比較友善. 好不容易得知馬來餐廳較多的路段, 我們到那裡正值午餐時間, 挑了家當地人最多的小店吃馬來菜飯, 我常想還好我家老爺跟我的口味還頗為相像, 咖哩, 魚露, 蝦醬, 椰漿這些南洋味我們都能吃, 只要看來不是太髒的餐廳我都還可以接受, 不像我們認識的有些朋友只吃中國菜, 去哪裡都要找中國餐館, 不能領略當地食物的風味, 旅行的樂趣大大減少; 或是一人愛吃的另一人不吃, 也很麻煩.


Cenang beach 旅館和餐廳集中在一條街上, 旅館的後方就是海灘, 用餐和玩耍都很方便. 加上沙灘又平整海岸線又長, 遊客非常多. 飯後我們延著沙灘往南, 看到一個全新沒人的酒店, 一棟棟深咖啡木造小屋配上紅磚屋頂很漂亮, 還有游泳池, 我們想到櫃檯拿些資料以便下次來時可以住, 走著走著有一個警察來問我們是否住在酒店, 我們據實以告, 警察說那是 Bank Negara 的私有產業給員工度假的, 不對外開放, 我還想, 什麼銀行那麼跩, 佔地那麼大又蓋得那麼漂亮, 老爺說是馬來西亞的中央銀行. 難怪. 酒店直通海灘沒有圍牆也不能怪我們誤闖.


晚餐在海邊吃馬來海鮮煮炒. 大概以為我們是馬來華人, 給我們的是馬來文菜單. 有新加坡生活經驗, goreng, nasi, mee, ayam, sotong ... 我們還看得懂, 要吃簡單的炒飯炒麵不成問題. 不巧老爺只想吃咖哩, 問老闆有無咖哩, 講半天講不通, 老闆說要拿英文菜單來, 一看氣結, 同樣的菜, 價格卻不一樣, 馬來文菜單上三馬幣的炒飯到英文菜單上就變五馬幣, 四五塊的炒菜變六七塊, 還沒有咖哩, 又被敲竹槓了. 唉, 遊客就是要繳學費.


Parasailing – Cenang Beach

第三天我們還是到 Cenang. 海邊有人提供各種海上活動. 看到有人玩拖曳傘 Parasailing 有點心癢. 我有點猶豫, 因為不知飛上天後會不會怕, 如果怕, 吊在空中進退不得, 可能只能一路大哭; 擔心萬一跟遊艇相連的繩索斷了, 不知會被吹到哪裡, 可能撞到山壁遍體鱗傷或漂到外海被鯊魚吃掉… 又怕技術不好回不了岸上, 種種情節在腦中上演. 最後還是決定試試. 穿好救生衣跟弔傘帶, 問清楚我要怎麼做, 四位黑得像炭似的壯丁隨侍在側, 把我勾上降落傘後說只要他們一放手我就開始跑, 才說 ok 他們就放手, 我乖乖地起跑, 跑了兩三步雙腳便離開地面, 快艇向前開, 我跟著飛了起來.


本以為高度落差會像坐雲霄飛車般讓人覺得心臟快跳出來, 我想我一定會臉色發青手腳發軟, 不料離開地面的感覺竟讓人無比開心, 幫我家老爺拍到他離地剎那的相片中他也是咧著嘴笑, 很奇妙的感覺, 不親身經驗無法體會. 地面海面上的人啊船啊越來越小, 人的喧鬧海的波浪聲也通通不見了, 耳邊只剩風的呼嘨, 雖然他們說在空中可完全放鬆, 我仍緊緊抓住兩條弔帶, 風迎面吹來有強大的阻力, 前進的速度感不如想像中那樣快.


前方夕陽正盛, 無法直視, 下方汪洋大海呈翠綠色, 一個人飛翔在空中的感覺挺好的, 身體有點緊張心情卻很輕鬆, 和現實世界僅靠一條粗麻繩聯繫著. 遊艇在海上畫出一個大大的 8 字後就折返, 試著在空中尋找我家老爺的身影, 因為跟他吩咐要在地面跟我招手, 不過他大概忙著拍照手沒空 (後來看到一堆在空中我在畫面上小如螞蟻的照片, 見篇頭), 倒是四位壯丁, 揮手用華語大叫 “拉!” “拉!”, 升空之前說好, 他們喊拉時, 要拉右手邊的繩索, 降落傘才會回岸上, 女生力氣比較小, 我用雙手把全身的重量移到右繩索, 真的慢慢往岸上的方向移動並下降, 到離地面兩三米時, 他們又叫 free, 那時得放開手, 哪裡也不准拉, 人也就慢慢降落在地面, 四位壯丁上前準備接住我, 我的降落無懈可擊, 雙腳穩穩站在地上, 不像有些遊客或跪或坐或踉蹌幾步. 真好玩. 很高興自己有勇氣嘗試.


這短短的飛行經驗要價七十馬幣.

2007年08月31日

蘭卡威 - 上

8139c9b98ad3e67797c7708afb7152c9.jpg 上星期去蘭卡威玩了一週.


以前住新加坡時, 去馬來西亞通常只去新馬邊境的新山, 就像香港到深圳一樣, 週末去吃個飯順便看個電影啦, 最遠到過麻六甲, 不過麻六甲給我的印象跟台灣鄉下小鎮差不了多少. 這次度假選擇蘭卡威, 一則因為去其他地方我得申請簽證, 太麻煩, 二則蘭卡威是少數幾個馬來西亞景點我家老爺還沒去過的, 再說去馬來西亞還可以順道回新加坡看看.


抵達 Sheraton Beach Resort 時已近晚上八點半, 辦好入住手續後竟下起傾盆大雨, 酒店緊鄰安達曼海灘, 架高的兩層樓房一棟棟交錯而建, 房間內部從天花板牆壁到地板都是木造, 很休閒的感覺, 也很寬敞, 比現在住的香港兩房兩廳公寓還大一點, (搬到香港後我變成習慣性用我們的公寓來當測量房子大小的基準) 落地窗外是十分寬敞的大陽台, 陽台邊有大樹, 房裡有足夠的隱私. 安達曼海在蘭卡威的西側, 並不是島上最熱鬧的地方, 從機場來的一路上都是黑漆嘛烏的, 加上大雨, 我們只好在酒店用餐. Spice Trader, 顧名思義, 是香料較多的印馬菜. 因時間已晚, 只點了咖哩羊肉配印度麵包 Naan 和炒秋葵. 現做的 Naan 散發烤爐的火氣跟蒜香, 引人垂涎, 撕一小塊蘸上濃郁的咖哩羊肉汁送入口中, 慢慢咀嚼, 享受食材與香料融合的美味, 只能用滿足兩字形容.


雨下了一整夜到一大早才停. 這次請旅行社代辦有點失策, (也該怪自己家庭作業沒做好), 酒店地處偏遠不說, 還不包早餐, 我們以豐盛的迎賓水果藍果腹後, 在度假村內逛了逛, 安達曼海灘可供遊玩的沙灘不大, 海邊還沒有很多人. 天空藍得不得了, 空氣清新, 要了毛巾躺在樹蔭下躺椅上, 看天看海, 放空一下.


Kuah Town

下午去市中心. Kuah Town 在島上東南邊, 搭計程車晃了三十分鐘才到, 公路修得不錯, 路旁盡是農村景象, 田, 很多水牛黃牛, 矮房子, 跟泰國蘇美島的感覺有點像. 名為市中心, 卻不像想像中那般熱鬧, 可能地大人稀都分散了還是怎地, 一排排兩層樓房林立. 我們在街邊小店吃了些油餅roti canai 配咖啡和奶茶當點心, 三片餅加兩杯飲料共四馬幣約四十台幣. Kuah Town 很多免稅商店, 蘭卡威是免稅天堂, 菸酒香水進口巧克力一大堆, 還賣很多很多康寧餐具, Corning Ware, 幾乎每家商店都有, 且式樣與數量之多, 讓我有點不解, 不知是市場策略有問題還是真有那麼大的需求, 我很難想像當地人那麼愛用陶瓷器皿烹調, 也難以想像觀光客大量消費那麼沉重的商品. 此外車輛也很多. 因為汽車便宜, 在馬來西亞幾乎家家都有車. 晚餐時間路上突然多出很多人, 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 我們在路旁吃華式煮炒, 一條蒸白鯧, 馬來風光, 鹹魚茄子堡加一瓶啤酒五十馬幣. 採購了零食早餐便打道回府.

2007年07月13日

城市記憶 - 水都威尼斯 下

a9300716e7246c965b258b3cd98932f0.jpg八月十八日, 在威尼斯最後一天, 我們搭船去離島 Murano 以及 Burano. Murano 距威尼斯北方約一哩, 以手工玻璃業著稱. 西元五六世紀該島曾是漁港, 鹽產地及貿易中心, 後來漸漸沒落. 十三世紀末, 顧及威尼斯島上木造房有可能毀於火災, 所有玻璃工匠被迫遷移到 Murano, 該島名氣逐漸響亮, 曾經還是歐洲主要玻璃產地. 今日島上除了幾座教堂為著名景點, 幾乎都是玻璃製品店, 大多店家有自己的工作室, 去的時間對還可以參觀吹玻璃師傅工作的過程. 每家店展示大大小小玻璃製品, 五顏六色煞是好看, 如果擔心旅行攜帶不便, 店家也提供打包寄送到家的服務.老媽看中一組三隻彩色的小鳥, 象徵我們三姊妹, 就買下作為紀念, 現在還放在家裡的書房中.

 

Burano 也是早在五六世紀就存在. 十六世紀該島因為手工蕾絲製品聞名於歐洲. 十八世紀有些沒落, 十九世紀末島上成立一家蕾絲手藝學校該行業慢慢復甦. 今日較少店家真正用手工製作蕾絲織品, 因為太耗時成本太高. 喜歡精緻的手勾桌巾餐墊等等的人可就來對了 Burano, 老媽買了一小方巾, 這次回家整理才從不知何處挖掘出來. Burano 另一大特色為彩色房子. 島上房子多是兩三層樓高, 間間相連沿著河岸建, 每一家都漆成不同的顏色, 共同點是在窗子和門的周圍漆上一圈約十公分寬的白邊, 寶藍色的房子旁邊是太陽黃, 旁邊是鮮綠, 再旁邊是粉紅, 再旁邊水藍, 再來是火紅, 這些顏色單看也許不是很配, 不過共同的白色增加了這些房子的關聯性. 拿起相機隨便一拍都像是風景明信片, 如篇頭照片所示. 可惜當時相機是用膠捲, 不像用數位相機可肆無忌憚亂拍, 此外已近旅程尾聲, 大家都有點照相疲疺, Murano 根本沒相片, Burano 也才三五張而已.    

 

舟船勞頓折騰了一天, 晚上在旅遊指南推薦猶太區 Ghetto 的一家家庭式餐廳吃墨魚麵和炸魚. 我們坐在庭園中喝白酒吃海鮮, 天氣不冷不熱很是享受. 這家餐廳的墨魚麵不是用墨魚汁做成的黑麵, 而是用一般的義大利麵加上新鮮墨魚汁和墨魚切片製作, 但墨魚汁用量之足可把整盤麵弄成黑乎乎的, 奶油爆香大蒜加上墨魚汁的味道超好, 令我難以忘懷. 同年十月初我再度造訪威尼斯時仍念念不忘, 帶著我家老爺又去光顧了一次.

母女三人三整天的威尼斯之旅就在享用好吃墨魚麵的滿足感中劃下完美的句點. 

 


2007年07月12日

城市記憶 - 水都威尼斯 中

7d0a8cf9860518d6b829353534be10ed.jpg第二天一早, 先去 mercato, 菜場. 愛做菜的老媽每到一地必看當地傳統市場. 尾隨著提著空菜籃的歐巴桑前行, 果真到了 Rialto 橋附近的菜市場. 歐洲傳統市場很好看, 一籮筐一籮筐的各色蔬果擺放十分整齊, 配色鮮明, 白蒜頭, 紅黃番茄, 紅黃桔綠椒, 黃杏紅桃, 青蘋果, 褐蘋果, 紫茄, 葡萄, 白的淺褐的紫的洋蔥, 淡黃, 淺綠, 翠綠, 深綠, 紫紅的生菜, 土色紫色紅褐色的馬鈴薯… 賞心悅目恨不得每樣都買. 不過不像在亞洲, 這裡買家是不能隨便挑撿的, 你只能跟老闆說你要甚麼, 要多少, 老闆會用折成三角椎的牛皮紙袋裝好秤好給你, 如果隨便動手, 碰到兇悍的店家老闆可是會破口大罵的. 我們買了些桃子擦了擦就吃起來邊往 Rialto 橋前進.

 

Ponte di Rialto, 里奧托橋, 完工於十六世紀末, 橫跨大運河上, 是威尼斯最古老也是最有名的一座橋. 早在十二三世紀, 該地就有浮橋通往菜市場, 因為交通日益頻繁, 1250 年把浮橋改建成木橋, 木橋中段是活動式的可供較大的船隻通過, 該橋因附近的菜場而改名為 Rialto. 十五世紀前半葉, 橋上設有商家, 營業所得交國家財政部供該橋維修之用. 1444 年, 橋上聚集觀看船隊的人太多而壓垮了這座橋, 約 80 年後又垮了一次. 早在 1503 年就有建議重建該橋, 不過要到 1551 年政府才公開徵求該橋改建的計畫. 現存的石橋完工於 1591 年, 外型與之前的木橋極為相似, 橋上也設有商家, 有知名建築師認為石橋結構太像原來的木橋, 總有一天也會垮掉, 不過該橋佇立至今, 白色橋身上有十三座拱門, 成為威尼斯的標記之一. (見上篇篇頭照片)  

 

隨後參觀了著名的嘆息橋 (篇頭照片). 嘆息橋的一端是監獄, 另一端是 Doge's Palace, 威尼斯公爵寓所, 今日所見的建築是在跨十四十五世紀約百年的時間裡根據九世紀原址建物所增修的. 寓所一樓為律師辦公室, 政治性社團組織, 二樓有議會機構, 三樓除了政府機構還可接待外賓. 橋的名字之來由是因為罪犯在設於寓所內的審問室審問完畢後要走過這座橋, 在橋上有小窗可以再看看美麗的威尼斯最後一眼, 然後就進入另一端暗無天日的監獄, 傳說罪犯最後一次凝望美景總忍不住長嘆一聲, 因而得名嘆息橋. 聽來很是悲哀. 我們參觀 Doge's Palace 時, 動線規劃也經過嘆息橋, 遊客走過橋上可以模擬當時罪犯往窗外望最後一眼而揣摩罪犯悔不當初的心情. 夜間經過, 橋兩端的建物淹沒在夜色中, 只有嘆息橋被聚光燈照亮著, 看來有些陰森詭譎. 沒想到這浪漫的水都也會給人這樣悲慘的感覺.

2007年07月10日

城市記憶 - 水都威尼斯 上

2e3a5a42115bcaef5889b0833c32c545.jpg八月十五下午母女三人離開翡冷翠. 火車快要離開義大利半島時下起傾盆大雨, 通過鐵路長堤前往威尼斯時, 天色昏暗, 煙雨濛濛, 海中豎立一座座停船用木樁, 老媽說看來像一條條漿過的巨大牛仔褲站在水中.

 

到達威尼斯聖塔露西雅車站已傍晚, 打電話給旅館得知搭 82 號船可達 Piazza San Marco - 聖馬可廣場. 由於車輛不得進入城區, 威尼斯和一般城市最大不同點在於在別的城市是柏油路的地方, 在這兒是水路, 巷弄間是有陸地可以行走, 但是較大的通路是水路, 有公共交通工具, 只不過是以船代車, 如公共汽船, 計程船等. 一樣有站牌供乘客上下, 其實概念一樣, 不過車換成船, 感覺很稀奇.

 

三人加行李一日船票票價兩萬里拉. 到聖馬可廣場下船跟著地圖左拐右繞才在廣場後方一條一人半寬的小巷找到 hotel panada. 旅館應是重新裝潢過不久, 衛浴設備相當新, 馬桶旁還有 "洗屁盆" (聽來不雅, 不過不知此物學名為何). 當時歐洲講究一點的旅館都有這種設備, 看來就像馬桶跟臉盆的混合體, 只是較馬桶淺, 坐上去一按鈕有水可洗淨私處, 不論是冬天太冷不想洗澡或是其他原因, 不用打濕全身就可以洗淨重要部位實在方便. 聽說有些消息不靈通的遊客把這種設備誤當馬桶用, 打掃的人大概抓狂不已.  

 

安頓好後在廣場附近小逛一下也就要吃晚餐了. 有見多識廣和多金又大方的大姐同行, 我們選了旅遊指南上推薦四個 $ 的 Do Forni. 這家應該挺有名氣的, 藏在小巷裡依然門庭若市, 推門一看, 大多數是西方人而且穿著十分講究, 不像我們一副遊客打扮, 侍者引我們穿過廚房從另一扇門進入另一個區域, 客人服裝較不那麼正式. 我們點了前菜, 白酒, 墨魚飯, 海鮮湯和烤魚. 餐後侍者推來整車甜點, 每樣看來都很好吃, 讓我們無法決定, 一位應是職位較高穿黑西裝的餐廳經理大概看跟我們解釋半天也沒多大作用, 竟拿湯匙舀了某種甜點送到大姐嘴邊, 大姐又很配合地張開嘴巴一口吃下, 經理餵大姐之舉惹得所有人發笑, 另一個黑西裝經理效尤也餵了一口甜點給一位穿白衣的跑堂, 而那黑衣經理又突然跑進廚房拿了根剛炸好的薯條就往我嘴裡塞... 我們三人突然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一陣混亂的餵食後, 我們趕緊點了 espresso 配某種甜斃了的蛋糕和清爽的奶酪 panna cotta. 晚餐很好吃, 四個 $ 也不是亂寫的, 連一人八千里拉的檯布費, 這餐三人吃了四十萬里拉, 折合兩百零五歐元. 在義大利餐館或咖啡館除了站在吧台邊喝東西不另計費, 只要用到桌子一坐下就會收檯布費, 是桌巾清潔, 擺放餐具等的服務費, 依餐廳高級的程度不同費用不一, 當時一般餐廳差不多一人收三四千里拉.

 

餐畢已十點半, 我們去聖馬可廣場散步, 夜裡的威尼斯更迷人, 燈火通明的廣場遊客仍多, 一杯要價十幾塊美金的露天咖啡廳座無虛席, 每家咖啡廳都有自己的小樂隊, 演奏者西裝筆挺, 無論古典或流行音樂聽來都十分專業. 我們換了幾家聆聽不同的音樂, 即便站著聽還是很享受. 回旅館前又走了走, 欣賞廣場上賣玫瑰的小孩, 賣畫的小販, 坐 gondola 的遊客, 十分熱鬧卻不吵雜, 涼風襲來, 波光粼粼, 情調十足. 

2007年07月06日

城市記憶 - 翡冷翠

497a68e860a88b9a634d1db098f7a68a.jpg這次回台北幫家裡從舅舅家搬回裝潢好的老家, 有機會重讀 2000 年夏天我做給老媽的一本遊記, 除了手寫紀錄我們的行程與好玩的事, 還貼滿了相片, 火車電車車票, 旅館住宿券, 博物館門票, 電話卡, 餐廳帳單做為紀念等等, 那次旅行的記憶又鮮活了起來.

 

2000 年中決定要回亞洲, 離開德國前特邀台北的老媽和美國的大姐來慕尼黑, 三人一起去奧地利和義大利小玩了幾天. 八月十三日, 我們從慕尼黑搭火車穿越奧地利晃了七個小時後來到義大利中部偏北托斯卡尼區的佛羅倫斯, 徐志摩筆下的 "翡冷翠", 聽來更雅也更接近義大利原文 Firenze.

 

到火車站打電話給旅館問路, 按指示搭巴士, 十分鐘左右就到了, 四床兩衞的家庭房給我們三人住十分寬敞. 放下行李便進城. 那天正好是國際青年教友聚會, 百花聖母大教堂 (Duomo) 廣場上擠滿了揹背包的各國年輕人準備一賭大教堂的風采. 廣場邊一家冰淇淋店大排長龍, 我們也湊熱鬧人手一球邊吃邊逛. 晚餐在廣場附近小巷露天雅座吃的, 經過希臘菜餐廳看到餐廳準備一疊白色餐盤供客人摔, 地上滿是餐盤的碎塊, 我曾經聽過這種風俗, 但頭一回看到感覺十分新奇. 晚上搭巴士回旅館, 找了幾家小店換零錢頻遭白眼, 好不容易換到銅板, 到了車站卻發現車票自動販賣機故障, 上了車與司機又無法溝通, 當晚三人只好坐霸王車回去.

 

雖是四星级旅館, 早餐遠不如東歐國家豐盛 (其實不記得吃了什麼, 遊記上記載老媽如是說). 我們本想去大教堂參觀, 無奈人山人海, 便轉往中央市場 Mercato Centrale. 老媽花了五萬五里拉買了瓶 95 年的某 reserva 紅酒和一小罐鯷魚罐頭做紀念. 然後我們去如圖所示維奇歐橋, 又名舊橋, "ponte vecchio". 此橋在 1218 年是阿諾河上唯一跨河的一座橋, 今日所見為 1345 年洪災後重建也是二戰唯一沒被德軍炸燬的橋. 13 世紀以來有各種商人在橋上做生意, 1593 年, Duke Ferdinand I 覺得魚肉舖太腥臭, 下令橋上只准許金匠和珠寶店營業, 所以今日這條橋上三四十家店全是賣金飾珠寶的.

 

我們還去了城北的 Fiesole, 居高臨下可俯瞰整個翡冷翠, 米開蘭基羅廣場 Piazzale Michelangelo 可以看到翡冷翠的三個標誌 - 阿諾河, 維奇歐橋和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形屋頂, 是必停的景點, 有機會去一定要在那裡拍照, 三景可同時入鏡.
 


2007年06月13日

城市記憶 - Verona

medium_Verona01a.jpg前陣子朋友們聊天有人問到我和我家老爺在交往過程中有無特別浪漫的事. 要說什麼送一大束花啦, 小禮物啦或是安排個小驚喜等等這些浪漫之舉從來沒有, 我家老爺算是心思浪漫但行動實際的人. 朋友這麼一問, 我想起我們去 Verona 旅行時的一件小事. Verona, 位於義大利北部. 2000 年十月從慕尼黑搬回台北前, 和當時男友現任我家老爺去了趟威尼斯, 途中在 Verona 停留一晚.

 

此人旅行比較隨興, 不喜歡事前計畫. 而我是緊張大師型, 連買機票都喜歡先訂座位的, 無奈在交往之初, 怎麼樣也要假造良好印象不好嘮嘮叨叨指使他做這做那的, 也就包一提票一買跟他上了去 Verona 的火車. 晃了大半天穿過奧地利來到 Verona 火車站, 人山人海, 當天不知正好有什麼活動, 車站裡供人訂旅館的櫃檯竟說預訂一空, 要等到晚上六點以後才可以把沒來的客人訂的房間出讓.  外面傾盆大雨, 我們沒帶傘, 等了好一會兒雨稍小些, 他建議我們先去吃中飯, 說著把他有雨帽的防水外套脫給我穿, 免得我淋濕.

 

拿著地圖, 跟著人潮很快走到競技場附近, 隨便找家 pizzeria 吃了片 pizza. 大概看出我一直擔心找不到住處, 我家老爺可樂都還沒喝完就起身說他去找旅館, 要我再點個什麼吃的喝的坐在原位等他. 我雖然心急也無計可施. 他再出現時已是一兩小時以後了, 滿頭滿臉的雨水, 身上的防水外套也都濕了, 原來他大街小巷一家家旅館進去問進去看, 因為我, 房間條件不好的他還不要, 終於找到一間旅館有人取消訂房而且房間看來還不壞. 放下行李再回城裡逛, 除了競技場, 只記得還去了照片所示誤傳是舞會後在 villa capelletti 茱麗葉佇立月下獨白對羅密歐愛慕之情的小陽台, 而今變成情侶必到之景點,室內有遊客留言簿, 我們也寫了幾句. 園內有尊茱麗葉的銅雕, 據說撫摸她的胸部可給情人帶來好運, 古銅色的銅像上胸部晶亮晶亮.

 

對食物毫無印象, 沒日沒夜的雨, 這段找旅館的插曲和 villa capelletti 成了我對 Verona 的記憶.

2007年06月10日

城市記憶 - 慕尼黑 下

medium_Muenchen_Grosses_Stadtwappen.png說到吃, 讓我一直搞不大懂的是德國人對蘆筍的熱愛, 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種食物. 去百貨公司廚房用品部門可以看到蘆筍專用削皮器, 削皮刀, 蘆筍夾 (夾頭長寬各約五公分呈波浪紋以免傷及蘆筍), 蘆筍撈杓, 蘆筍煮鍋, 蘆筍碟, 蘆筍托盤... 每年蘆筍上市的三到六月間也處處可以看到廣告, Spargelzeit! (asparagus season), 同事奔相走告, 各餐廳推出蘆筍特餐, 好像在 6 月 24 日蘆筍季正式結束前 (對, 正式結束也有日期) 沒吃到蘆筍是一件多大的憾事. 德國人吃白蘆筍通常喜歡水煮到爛, 放在盤中濕答答, 混上黏呼呼的醬料, 噫... 我吃來風味盡失, 削好皮, 切小段, 爆香蒜頭, 熱火快炒, 起鍋前加些蠔油, 或是煎得香脆的 bacon 碎末, 簡單快速, 又能保持清脆的口感. 

 

德國各種多穀物及酸麵糰麵包也是一絕, 料實在味道香嚼勁足, 塗上乳酪, 或夾上兩片醃肉, 配幾顆櫻桃蘿蔔, 喝杯小酒, 就可以算一餐. 不過中國胃就是中國胃, 人在外國又特別想吃那些吃不到的, 吃膩了金毛食物, 餃子包子油飯蘿蔔糕等等樣樣自己來. 每次從台灣回德國, 皮箱滿滿都是補給品, 蝦米, 蘿蔔乾, 金針, 木耳, 香菇, 鍋粑, 肉乾肉鬆. 我還帶過老媽的愛心, 白斬雞滷牛腱乾煎虱目魚等, 剛回到德國頭幾天的 "哀傷期" 總要靠這些家鄉味來度過.

 

留過學的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 除了自己張羅各種吃的, 還"被迫"精通十八般武藝, 每到中國節慶, 學生會或華僑組織會舉辦一些聚會, 那些會樂器或特殊才藝的一定會被點名表演, 像我們這些不學無術但是手腳堪稱靈活的女生則會被抓去跳舞, 我就曾身著螢光綠鳳仙裝大跳盤子舞, 還曾經臉畫得跟國劇旦角般的濃妝主持節目... 現在回想能跟同胞在異國同享樂共患難真是一種緣分.

 

慕尼黑所在緯度與哈爾濱相當, 夏天因日光節約時間調前一小時, 加上日照長, 早晨五六點天就亮了, 晚上到九點半左右天都還沒完全黑, 夏天的歐洲太舒服, 日光充足, 氣溫宜人, 空氣乾淨, 生活步調緩慢, 沒事舔著冰淇淋, 在露天咖啡座吃塊蛋糕喝個咖啡, 買一包新鮮櫻桃邊走邊吃, 躺在公園草地上曬太陽, 晚上坐在露天餐廳喝杯冰涼的啤酒... 有如天堂一般. 不過這天堂生活很短暫, 一年大概只有兩三個月可以如此享受, 其他六個月是灰色的, 看不大到太陽, 還有些月份, 有太陽, 但太陽好像是假的, 即使站在太陽下也冷得要命, 令人非常沮喪. 剛到德國頭兩三年, 每年冬天一下雪就興奮莫名, 電告親朋好友 "下雪了", 慎重地在日記記下 "初雪" 的日期, 翌日拿著傻瓜相機到雪地像個傻瓜一樣猛拍照. 過幾年好奇心漸漸淡了, 一到下雪, "靠, 又下雪了", 那時出門多半騎腳踏車, 下乾雪還好, 下濕雪弄得一身濕, 如果天氣稍稍轉好又突然降溫那更糟糕, 因為微溶的雪面遇驟降的氣溫結成冰那可就不好玩了, 隨時都可能跌個四腳朝天五體投地.

 

多年在慕尼黑的酸甜苦辣是一生難以磨滅的回憶, 不過擇其一二好玩的寫寫罷了.

 

 

 

 

   

2007年06月07日

城市記憶 - 慕尼黑 上

medium_Breze.jpg以前同事 A 來訪, 她去美國快一年, 見識到許多美國人以美國為世界 (不是世界"中心" 而是全世界) 的態度, "幹嘛要學第二外語? 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要說英文嗎?", "幹嘛去外國旅行? 美國就夠大了..." 有笑話說布希在當上總統前是沒有個人護照的, 因為沒有出國的必要. 這種態度有點自以為是, 世界之大, 無奇不有, 豈是美國能做代表?

 

我很幸運, 不僅能到處跑跑, 還有機會在好幾個不同的地方長住. 有時回想曾經到過住過的城市, 城市記憶往往不是旅遊指南上讀到的歷史背景或地理景觀, 而是味覺的, 對某種食物的記憶, 或是感覺的, 對某些特定事件的回憶. 當然啦, 長住過的城市因為 "人", 感情複雜得多.

 

慕尼黑, 以居住時間長短來說可算我的第二故鄉, 說到這個城市不能不提到啤酒, 每年九月底到十月初的 Oktoberfest 是世界最大民間活動. 起源於 1810 年巴伐利亞王子和德意志聯邦下某獨立公國公主的婚禮慶典, 演變成一年一度民俗活動. 短短兩週內有約六百萬人 (其中 15% 來自世界各國) 參與盛宴, 喝掉慕尼黑啤酒廠年產量 30% 約六百萬公升的啤酒, 吃掉一百多條烤牛, 二十多萬雙各色香腸和四十多萬隻烤雞, 並製造約一千公噸的垃圾. 大帳棚裡穿低胸傳統服飾的女侍雙手一次可捧起八個十個一公升容量的大啤酒杯最引人注目.

 

德國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 4.7-5.4% 間, 有些特釀黑啤可達 12%, 一次喝一公升真夠嗆的. 酒量不大的人可喝 "Radler" - cyclist , 淺色 lager 配上等量的七喜. 下酒食物通常很鹹, 各種香腸, 烤雞, 酸菜配豬腳等等, 南德人還喜歡照片所示的 Brezel, 扭結麵包, 一般直徑約 15 公分, 烘烤前浸泡鹼水的程序造就表面的深咖啡色及特殊風味, 外脆內實很有嚼勁兒, 表面的粗鹽粒增加口味, 剛出爐的 Brezel 橫剖開加上厚厚一層奶油, 哇, 口水都要流下來... 在啤酒節或其他傳統餐廳還有超大 Brezel, 直徑 50 公分, 吃來更過癮.  新加坡和香港都有賣 Brezel 的, 可惜都形似而無神, 試過後十分失望, 正宗的 Brezel 口味真是無法複製, 是我每次回慕尼黑 "必吃" 之一.

2005年11月12日

外國人比較有錢?

在柬埔寨旅行, 外國人比柬埔寨籍的人要多花許多成本. 從一踏上柬埔寨的土地上, 外國人觀光落地簽證美金二十元, 商務二十五. 而原籍柬埔寨, 不論現在是什麼國家的公民, 免簽證. 暹粒活動項目之一的熱氣球, 定點升空到兩百米高空俯瞰吳哥遺址, 前後十分鐘, 外國人收費美金十五元一次 (小孩半價), 柬埔寨大人七塊半, 小孩三塊七毛五.

參觀吳哥窟門票分為一天二十美金, 三天票四十, 七天票六十. 柬埔寨人免費.

從暹粒到金邊我們搭乘空調巴士. 車票九美金一人. 不過坐在車上, 我看到當地人拿的車票上標價為六元. 也就是一個 9 的標籤, 賣給外國人就是9, 賣給本國人標籤倒著貼, 就變 6. 一標兩用, 挺環保的.

參觀吳哥第一天早上先到大吳哥, 逛了約五小時後再走了兩公里才到小吳哥. 大吳哥附近倒不是沒有吃的, 只是以我龜毛的個性, 看到 三桶水 攤販, 寧願餓肚子也不想用想起來恐怖的碗盤, 先生在我恐嚇威脅說會拉肚子得肝炎之下也只好跟著挨餓. 兩人僅各喝一個椰子的汁充飢. 到小吳哥已經餓得發慌 看到附近也有很多小吃攤販. 很多是賣竹筒飯的, 這應該乾淨, 不需要食器, . 拿出一千里耳紙幣, (1USD=3500Riel), 攤販給一根直徑約莫四五公分的竹筒, 內盛約二十公分長度的米飯, 後來到金邊, 同樣價格竹筒起碼大上一倍. 另外看起來很安全的蕉葉香蕉糯米飯, 五百里耳一捲. 到金邊, 五百里耳兩捲不說, size 還大上一倍.

這些都是異地旅遊必須缴的 學費”. 還好都是很小的數目. 至於觀光景點收取的費用, 只要當局善用這些金錢, 修護古蹟, 或建立更完善的設施, 我是很樂意付這個錢的. 旅行結束要離開金邊還要被榨最後一次. 小小金邊國際機場, 機場稅二十五美金一人, 若你是柬埔寨籍, 十八元.

超齡兒童

暹粒及金邊的旅遊資訊做得不輸泰國. 在酒吧餐館隨處可拿到A5大小當地指南, 包括當地歷史沿革, what to buy, where to dine, where to live… 對吳哥窟每一神廟景點有年代, 風格, 及建築背景的簡介. 沒有僱當地導遊解說行程的, 拿這本對了解吳哥窟遺跡也不無幫助. 行前即看了數本柬埔寨旅遊書, 加上當地拿到的資訊, 我們決定, 巡禮吳哥窟從大吳哥城 Angkor Thom開始. 讓司機放我們在城北下車, 向南逛完大吳哥城然後順路走回小吳哥.

Terrace of Leper King 拾級而上, 遍地長滿青苔的大石塊, 很有古蹟的味道, 遠遠看到後方有大尊佛像, 我們慢慢向前進. 如同其他多數景點, 一走進景點, 突然就從不知何處冒出來一些小孩, 用稚嫩童音詢問 “post card?” 然後把明信片一張張翻開 “Bayon, Angkor wat, Ta Prohm, Preah Khan, Banteay Srey… ten temples, one dollar”. 你客氣說 “no”, 他們會再試探 “post card? one dollar…” 幾回之後, 知道你大概是真不買, 也就離開等待下一批遊客.  過了這群小孩, 我們觀看佛像時, 有一面貌黝黑甚為清秀的小男生走過來, 兩個較高的男生離他有些距離但也靠過來, 小子個頭很小, 大概才 120 公分吧, 英文卻算是十分流利, 告訴我們這尊佛像是後來造的, 沒有什麼好看, Preah Palilay在後方不遠處, very beautiful temple, if you want, I can show you, I can explain to you history, outside not look good, but you go inside, very beautiful temple. You want? Only one dollar, I will show you. 我家先生和他聊了幾句, 小孩十二歲, 英文在學校學的, 看他英文不錯, 想想一美金多知道一些也值得, 就說ok.

我們跟著他往樹叢和半人高的草堆中走, 隨後是那兩個大孩子. 走了一分鐘, 繞過一些民宅 (很奇怪吧, 住在古蹟裡面…)¸ 什麼廟的鬼影都沒有, 一向過分謹慎的我問先生, 待會他們三個把我們騙到他們老窩, 一群人出來搶劫我們怎麼辦 我家先生馬上反應 “Where you take us? Where is the temple?” 小子熟練地手指前方, “There, one minute.” 我回頭看了看兩高個子, 他們有點退縮, 停住腳步. 再一會兒果然看見約一百公尺外一座小破廟. 帶路小子馬上說 “See? There? You go inside, inside beautiful” 然後說, “I am small, cannot show you, other man bigger, need license, I cannot show you, I cannot go there, you go” 就停下來. 導遊是需要執照的. 先生拿出一美金給他, 轉身就要走, 小子卻指著後來又跟上的兩個高個男生, 要我們也給他們一美金, 好像是說他們也陪我們走了那麼段路. 我跟先生說哪有這種事, 從小就想不勞而獲 先生說 “no” 我們就離開去看小破廟了.

那十二歲兒童超齡的世故表情及處理遊客與同儕的老練方式讓我難忘

 

2005年11月11日

老市場

第一天到達暹粒已中午, 下午即在暹粒市區閒逛.  “老市場Old Market 為觀光客集散中心, 頗具異國風味餐館(酒吧) 林立, 菜色多半混合泰, 高棉, 越南, 及西式 (主要為漢堡, 義大利麵或 pizza).  老市場除了蔬果魚肉及日常五金用品, 也是觀光客購買紀念品最佳去處之一.

柬埔寨是個貧窮的國家, 每個人都必須想盡辦法賺取生活所需. 走在市區街上, 不時有機車停在你身旁,“Taxi?” 有點像東莞的載客機車.tuk tuk 司機, 一有遊客經過, 必定問一句 “tuk tuk?” 英文好一點的, 用多一點資訊推銷 “you want go Angkor Wat sunset?” 乞討的也不少, 多半是地雷的受害者, 肢體殘缺, 或是婦女懷抱嬰孩, 有的沿街, 有的據地行乞.

大一點的兒童, 有的抱著年幼的弟妹向旅客乞討; 有的身上背著一個木箱, 裝滿盜版英文書籍, 書可能快有他的一半重, 沿街向露天用餐的遊客推銷 “you want English book?”; 在老市場裡面, 還看到一群年約三四歲沒穿鞋的小孩在菜販丟棄的蔬果堆中翻揀仍可食用的蔬果 我家先生說他小時也做過這種事, 要撿菜給家裡養的豬啊雞啊吃. 我不忍想像他們撿菜究竟給誰吃, 當時拍了一張相片現在被我刪除到資源回收筒, 一看照片似乎也聞到爛菜堆裡潮濕酸腐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