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死刑
12 月 21 日預告已久的世界末日並未發生,對於全台六位死囚來說,這天卻是他們人生的末日。夾雜在世界各地眾人如何慶祝末日未來和冬至吃湯圓的新聞之間,各電視台以跑馬燈方式,重複播放六位死囚伏法的新聞,他們的姓名,罪行,是否捐贈器官,遺言為何等等,實在是一大對比。
前幾週正好在 Discovery 頻道看到「死囚最後24小時」紀錄片,主要報導美國死刑犯伏法前24小時的生活,執行死刑的方式與步驟。即使講人權,美國仍有2/3的州仍執行死刑,五種行刑方式,槍決,絞刑,電刑,注射毒液或毒氣室。死囚在最後一晚能指定最後的晚餐,但據說大多數死囚面對成本可高達40美元的最後晚餐,也多半食不下嚥,嘔吐不已。
全世界已有2/3 國家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廢止了死刑,目前仍有死刑的國家多半集中在中東,北非,亞洲以及北美,歐盟所有國家,紐澳,加拿大都是沒有死刑的。死刑存廢在仍有死刑的國家一直是贊成與反對兩派爭執不休的議題。支持者主張死刑可以有效遏阻罪犯再度犯罪,保障社會安全,並且給受害者家屬還他們公道的慰藉,正義得以伸張。而反對派則主張死刑具不可回復性,若是司法誤判,因冤獄而誤殺無辜者的後果完全無法補償; 要尊重生命,以死止死並非良策;死刑率高低與社會治安並無可證明的絕對關連;死刑並無放諸四海皆準的客觀標準,容易被當做打壓,控制或剷除異己的手段;再者,死刑造成更多的家庭破碎,帶來更多社會問題等等云云。
治安不好,良民生活缺乏安全保障,台灣大約有4/5 的民眾不贊成廢死。法務部在一年多未執行死刑後再度開鍘,據說也是因為一位失業已久想吃牢飯的隨機殺童犯說了「隨便殺幾個人不會被判死刑」,受到輿論龐大壓力所致。 的確,如果誤判,冤枉受死的後果確實無法逆轉。但在審訊定罪漫長過程中應該盡可能避免這樣的不幸,而不是在執行死刑與否這點上把關。死刑犯的生命權被剝奪,通常因為犯下嚴重罪行,雖然嚴重罪行的定義因為社會發展狀況有所不同,但「蓄意殺人」一定是重要理由之一。既然殺人犯能殘酷地結束他人的生命權,他們的生命權就沒有理由受到尊重。
我覺得全世界流行的虛擬殺人遊戲和美國電影工業應該要為愈來愈殘暴的人性負很大部分責任。已經奄奄一息的人,在施暴的特寫鏡頭下,繼續被用更變態的手段結束性命;虛擬世界裡,操縱搖桿或敲擊鍵盤即可殺人,殺人如麻對遊戲者來說也是無感,生命只是螢幕上的漫畫形象,開機關機輕鬆自在,完全無視生命存在之神聖,生命面對死亡威脅時的恐懼,或是血濺四處的腥臭,無感。虛擬和真實世界差別的界線可能愈來愈模糊。不說這幾位伏法的死刑犯,近年來發生太多令人髮指的虐殺事件,用香煙燙生殖器,拔指甲,只因為好玩而給幼兒施打毒品致死,人肉雕鏤,用美工刀將情敵身體刻得體無完膚... 要講罪犯的人權,那這些被虐殺致死的人的人權何在?誰替這些人伸冤?替他們的家屬伸張正義?
對,我是絕不贊成廢死。尤其對這些惡性重大,以泯滅人性的手段虐殺他人致死的人。其實也不用「執行死刑」,只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好,也許這樣才有可能遏阻犯罪吧。
2011年08月26日
小三倫理
這兩天好不容易把前陣子內地流行的現代連續劇 “裸婚時代” 看完,該劇由去年在台灣也大受歡迎的 “蝸居” 主角之一,飾演小貝的文章主演,講述相愛的兩個年輕人沒錢沒房結婚之後,愛情被瑣事瓦解殆盡終至分手一途的故事。我說好不容易看完是因為覺得這戲拖得有夠兇。文章飾演劉易陽不似 “蝸居” 裡的小貝一般自然,感覺匠氣,加上劇本並不特出,可說頭一回看內地連續劇看到要用快轉的方式跳過某些劇情,否則幾乎看不下去。女主角佳倩的表姊陳嬌嬌,活脫一個拜金女,一切向錢看。逮住個出手闊綽的黃有為,能撈就撈,黃有為一直拖拉不肯娶她,在她質問下,他承認已婚並有女兒,嬌嬌跟他說想跟她在一起就得先結束婚姻,並自負的說,「我的字典裡沒有小三兩個字」。 這句話倒是讓我覺得有點新意。
長久以來,許多人把「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當做一切行為合理化的理由,歌頌愛情至上的,對婚姻那薄薄一紙視如糞土,不論有夫之婦或有婦之夫照樣去愛別人或照樣接受別人的愛,婚姻出現小三 (尤其是女小三) 變成好像吃喝拉撒一樣順理成章,周遭的親朋好友或是朋友的朋友有此經歷的不在少數。一干人妻女友在談到這類事件多半義憤填膺責怪小三。有朋友說,遇上這種事情,男人該死,女小三死兩次,因為女追男,隔層紗。天底下有多少男人能抵擋主動投懷送抱的女人?有男性友人自己都說了,只要女方 “保證” 出軌不用負責任,應該幾乎百分百的男人都會欣然嘗試。男性把持不住自己純屬自然,所以出事該怪女小三。
感情的發生無法控制,但人的行為可以控制,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許多人理直氣壯的想,我只是默默的付出我的情意,又不要對方給自己什麼承諾或是改變婚姻狀況,介入別人的婚姻,因為無所求,似乎變得無傷大雅。而被背叛的一方,似乎被迫接受現狀,因為表面看起來無甚改變。 果真 “只是默默付出”,做小三的好像應該有些 “職業道德”。
比如說不搽香水。明明知道是在跟別人的老公攪和,還故意搽得香噴噴的,弄得別人的老公滿身芳香,好像在向元配示威一樣。
比如說別拿自己的臉在別人老公襯衫上蹭啊蹭,留下粉跡或口紅印什麼的。
比如說不要佔用家庭時間。不要在晚上和週末的家庭時間現身,不論是打電話傳簡訊,更不要說偷約會。
比如說在外面約會時,不要太張狂,目中無人摟啊抱啊親啊的,增加給熟人活逮的機會。
比如說不要打電話來靜靜地不出聲,啟人疑竇。
比如說,比如說。
聽我這麼說,朋友笑我是外星人,邏輯不似一般地球人。出軌已屬錯誤,哪還能有道德倫理可言? 我或許不正常,但我想要到全天下的人都能拍著胸脯說,“我的字典理沒有小三兩個字” 時,才有正常可言吧。
嘆。
2009年08月28日
該放手的時候
最近跟朋友聊到感情的問題.
我有時感嘆, 從週遭親朋好友所聽到所看到的例子, 怨偶多, 佳偶少. 有可能大家對佳偶的故事沒什麼興趣, 沒人稱頌, 因為幸福的人生/婚姻只有一種, 而不幸的人生/婚姻卻各有各的不幸, 比較有八卦價值, 但我想所謂 “不是冤家不聚頭” 的說法可能不無道理.
一個關係中, 讓兩人終究選擇分手的原因會是哪些. 肢體暴力? 報上有多少案例即使 (多半是) 丈夫一再施暴, 妻子不管為了孩子或其他理由還是堅持保有婚姻, 香港今天有個新聞, 一對夫妻前陣子口角, 七十幾歲的丈夫一時氣憤用硫酸潑傷結髮五十多年的妻子被判刑入獄四年, 年紀相仿的老婆最近寫信給法官求情, 希望丈夫改日出獄後, 法官能准許他再回到自己身邊. 連硫酸都潑不走, 真是... 精神暴力? 週遭有的女性朋友被前任老公拿孩子扶養權要脅這要脅那, 有的是完美主義的老公無事不嘮叨無事不批評, 自己都快相信自己一無是處, 也有的是老公花心, 家裡常有莫名其妙的無聲騷擾電話加上老公常不接聽手機, 自己整天在猜疑中度日, 但是還是維持著婚姻的名份或是為了孩子不得不還是受制於前夫.
許多人應該都有這種經驗, 不論一時低潮向親友述說自己的情事不順生活苦悶, 或是在傾聽別人訴苦時, 很容易被建議或下評論, “這種人, 不如早點斷絕來往算了” 說得容易. 愛就愛了唄, 真的要選擇分手, 可能還得看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我一向對人熱心, 尤其對初結識的朋友, 不論男女, 往往全心投入, 恨不得什麼都給對方, 曾經真誠對待朋友, 無意間從他人口中聽到對方對我們關係的評語是 “我們不是好朋友啊, 只不過認識而已” 讓我大感受傷而馬上收手, 這句傷人的話是最後一根稻草; 交朋友翻臉容易, 一旦有婚姻約束, 是否還能為了一句話, 一件事就反目, 那我就有大大的疑問了. 那句話會是什麼? “我不再愛你了”? “我後悔娶了你/嫁給你”? 還是 “我從來沒有愛過你”? 極限在哪裡?
這兩天娛樂界頭條感情大事件就是劉德華終於 算 是 公開認了朱麗倩, 因喪父之痛讓娛樂天王在公開場合牽起背後女人的手, 24 年了, 這是偉大還是悲慘? 這讓人聯想到林鳳嬌, 默默隱忍 20 年, 甚至當老公公開承認 “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外遇到連女兒都生了, 受盡世人撻罰時, 她還是選擇站在老公身後, 據報導, “外遇重創林鳳嬌的心, 但是拉近林成的距離, 之後成龍把名下所有財產所有權更改為林的名字, 隱忍了 20 年林鳳嬌才得到成龍 遲 來 的 信 任 和 完 整 的 愛”, 這聽來頗為奇怪, 有點像在歌誦男人背後的女性要逆來順受, 等受夠了, 自然有其回報. 我想除非是心機重到為了最後的財產能這樣堅持下去, 懷抱愛情的女人可能寧願做受丈夫全力支持能見光的妻子而不要什麼財產吧. 比起長年隱忍, 屈辱, 委屈, 這些財產算什麼? 這兩位女性可說是堅守地下妻崗位忍辱負重超越極限的模範.
婚約一張紙, 是沒有辦法保證幸福快樂的, 但是, 婚姻, 有小孩的婚姻更是如此, 除了幸福快樂, 好像還有義務和其他責任, 不能說一不快樂就分手. 一個已婚有兩個小孩的朋友明白告訴我, 她從不贊成所謂 “道德” 的概念, 因為老公並非她理想中完美男人的典範, 堅信老公不會是她生命中最後一個男人. 我想, 如果沒有道德約束, 很多事情會亂了套. 另一方面我卻相信, 她不過是比較誠實敢說這樣的想法, 許多人可能只敢暗地裡背叛婚姻, 卻不敢大方承認. 這也是很讓人疑惑的, 如果實質都沒有了, 為什麼還要維持住那一張紙?
有的人沒有面子也要保住裡子, 有的人沒有裡子卻要保住面子. 究竟何時才是該放手的時候?
真是, 怎一個 “惑” 字了得?
2009年06月22日
說話的藝術
大學之後就沒見過面的同學, 大概是從其他同學網頁看到我的資料, 突然邀我加進她的 Facebook 朋友清單之中. 看此女瓜子臉蛋白裡透紅, 俏麗短髮, 大墨鏡, 風韻猶勝於學生時代, 確認加入清單後, 在她的牆上留言盛讚 – “他X的, 為何妳還是那麼年輕貌美…” 過了幾天, 看到她的回應 – “沒有啦, 那只是照片啦, 妳要是看到我本人, 就會發現我 其 實 跟 妳 一 樣” 我知道她暗爽之餘想謙虛一下, 不過這話的意思對我來說, ㄟ, 無言… 我是招誰惹誰了...
另外久未聯繫的同學, 前兩天突然 msn 說最近讀我的部落格, 很喜歡我 “碎碎唸”. 我謝謝她的恭維之餘, 不禁懷疑這可能有點寓貶於褒. 熟知我的親友皆知 “絮叨” 為我的 middle name, 不過把我忠實詳細對自己生活經歷的報導說成碎碎唸… 可能我該換一種敘事風格了.
前陣子搬家, 老媽老妹特地飛來幫我舉行入宅儀式, 捧人場湊人數熱鬧一點, 在香港逛街時, 看到很有特色的棉布改良式旗袍, 老妹要媽媽試試看, 她有一兩件這類的衣服, 很合她的型, 老媽隨口推託, “我哪行, 我最近 也 很胖.” 不知 “也” 什麼勁兒, 是暗諷我跟老妹都很胖嗎? 我之前說自己胖了就再也瘦不下來, 老媽立即附和 “妳要 這 麼 胖 才好看一點” 老媽也未免誠實得過份.
趁老妹在, 和在港工作老妹的朋友 F 及其先生小聚, 席間談到老妹的部落格, 老妹心思細密文筆生動穩健, 結交不少原本不認識的讀者為友, 真可謂以文會友, F 說她先生是老妹的忠實讀者, 這自然不足為奇, 但 F 緊接著說, “因為他很無聊, 所以他常看她的部落格” 這句話可問題大了. 我不禁消遣 F 這前言後語組合起來怪怪的, 不過 F 好似渾然不覺. 我也就不窮追猛打.
前兩天祝賀前工廠主管生日快樂, 久未聯繫, 他回電郵說我記得這小生日真是讓他 “感動到不行”. 我再回覆, 要他感動可以, 千萬不要不行, 我可擔待不起… 吃吃前主管的老豆腐, 能想像他在那廂邊讀邊笑的神情.
中國語言很有意思. 像這樣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情況不勝枚舉. 隨便舉幾個最近發生的例子供大家笑笑.
2008年11月24日
無條件的愛
久不聯絡的 B 丟了一封 mail 問我最近如何. 簡述自己最近像爛肥皂劇的經歷順便感嘆一番, B 很盡朋友職責地在回信裡安慰我看開點, 然後前言不著後語地加了一句, “記住, 只有狗狗會給妳無條件的愛”. 看他前一封 mail 裡提到不久前養了一隻小米格魯, 大概是有感而發.
讀起來有些好笑. 前一句還在說, 有沒有孩子都要看開點等等云云, 一個句點後面緊接著 Remember, only DOGS give you unconditional love.
常在想究竟有沒有 “無條件的愛” 這種事.
嚴格說來應該沒有. 不要說像德雷莎修女或是證嚴法師那樣的特例, 我想絶大多數人做不到. 誰不是在 “默默” 付出的同時, 下意識期望對方有相對的回報?
寵物對飼主真的會無條件地愛嗎? 舅舅家以前的 coca 很黏人, 如果舅舅舅媽上班在外一整天晚上還有應酬要出門, 那隻 coca 被留在家很不爽就會玩垃圾桶, 把垃圾都翻出來, 弄得整個家裡到處都是垃圾以示抗議 “你們再把我一狗留在家裡那麼久你們試試看”
親如父母子女也不能完全無條件吧. 老子這麼辛苦栽培你, 你考這什麼爛成績? 不唸醫竟然要唸沒出息的語文? 交什麼狐群狗友? 還學壞? 敢頂撞老子? 賺那麼多錢也沒想到孝敬一下? 父母辛苦付出總期望孩子能出人頭地規規矩矩, 不是說孩子只要不如父母意, 父母便放棄對孩子的愛, 但總是會失望難過吧. 至於金錢的回報, 我想父母在意的不是金錢多少的本身而是那種被孩子感恩圖報的心意.
夫妻間有無條件的愛嗎? 可能性應該更低一些. 要不然不會老是有什麼拋棄人老珠黃的糟糠妻, 或是嫌丈夫不夠岀人頭地下堂求去的故事, 也不會有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這句千古箴言了. 你身強體建口袋多金我可以愛你, 妳年輕貌美溫柔體貼我可以疼妳, 一旦條件不在? 那就看個人運氣了.
朋友之間可能更難無條件. 本無血緣因緣際會碰在一塊兒的人, 本來就誰也不欠誰, 如果不是對你好, 或有某種程度利用價值的, 幹嘛愛你啊. 這麼說不是悲觀或勢利, 不是說口袋沒兩子兒可以賒給你花花或幫你跑腿辦事介紹你工作才叫有用, 舉凡能讓你心情高興愉快 (個性相投言語趣味), 突顯個人價值 (能讓你產生個人優越感) 等等都可以列在利用價值之列. 所以才有 “患難見真情”, 或是 “可以共享樂不能共患難”, 或是 “可以共患難不能共享樂” 之說. 如果一個跟你話不投機半句多的人還一天到晚找你麻煩, 你不逃之夭夭敬而遠之才怪.
我現在常往來的朋友, 有幾個是小學一年級開始同班, 算算認識超過 35 年的, 也有畢業後工作頭一年的同事, 認識超過 20 年, 當然也有一些是近幾年來因為工作而認識的. 我自認為對朋友夠義氣, 但仔細反省, 我也不敢說對朋友的友情毫無條件, 這麼說吧, 當朋友做一些令我心裡不舒服的事情, 我也會把她或他打入冷宮放進謝謝不聯絡的黑名單裡.
對某些失散或失去的朋友, 有時不免傷感, 想說如果不發生不愉快或是自己看開一點, 可能友誼還能維持. 有時為了朋友對自己怎樣或不怎樣而煩心, 一面又想法說服自己不要太計較. 願意為朋友多做一點就做, 不願意也不必勉強, 最怕就是一邊付出一邊抱怨.
年紀愈長, 愈覺得人生就是這樣, 勉強不來, 勉強不了自己更勉強不了別人. 緣起緣滅, 你可能對某些人特別好, 另外某些人對你特別好, 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接受某些人的善意, 再把善意付出給另外不同的某些人, 得到一種收支平衡.
前幾天朋友轉來一篇文章, 裡面說得好, 世間一切都是借我們用的, 父母, 身體, 家財, 子孫… 父母配偶子女不過借給你陪你幾十年, 其間因為意外或離異的, 緣分更短了. 不執著, 不結冤, 不結仇, 口說好話, 多作好事, 隨順因緣, 歡喜來, 歡喜去, 歡喜說再見, 歡喜互相祝福.
共勉之.
2008年09月08日
百無禁忌
前兩天打了一早上電話回台北家裡一直都沒人接. 下午在外面又試了幾次, 終於老爸接起電話, 我問他們跑哪去了, 老爸說他跟我媽去看靈骨塔. ??? 老爸故作輕鬆狀說, 這也沒什麼, 總是要計畫一下 “以後” 的事情. 回家跟老媽連上線, 老媽才解釋說, 前一天報上有靈骨塔 “促銷” 的廣告, 說現在加入比較便宜, 老爸看到廣告硬是要拉著老媽前去弄個清楚.
靈骨塔在市區, 跟我們台北家距離不很遠, 老爸一向害怕麻煩 “別人”, 這裡所謂 ”別人” 也包括我們, 他至親的家人, 想趁現在能自己處理自己決定身後事時先辦好, 以免到時家人措手不及. 老媽解釋該機構說明他們的服務從 “即將過世” 前就開始, 比如說, 萬一生病住院, 從醫院發出病危通知開始, 就可以請該機構處理, 按那機構的說法, 每個家庭遇到這種狀況因為沒有處理經驗都會忙茫然不知所措 (哪一家是天生經驗豐富或是隨時隨地準備迎接這種狀況的發生啊? 說什麼 “肖話”), 不肖殯葬業者會趁機打劫搶生意, 亂敲詐一通或是服務品質不好, 他們機構絕對不會如此對待客戶等等云云 (他們才算不肖業者吧, 在 “起跑點” 之前就趕著搶生意了), 算一算, 連這些身前身後各種手續儀式安排加上在靈骨塔 “永久” 佔有一席之地的場地費用, 兩老加起來 “優惠價” 也要花上五六十萬台幣.
這種事情, 說真的, 生老病死, 只有死亡是公平的, 沒有人可以避免. 但是真的要拿出來跟老人家討論, 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聽得出來老媽心情很沉重. 我想到的是, 現在簽了約繳了錢, 有可能接下來十年二十年還用不到他們的服務, 那麼長一段時間, 會有什麼變化誰會知道, 可能政府強制關閉遷移在市區的這類場所, 經濟景氣那麼不好, 可能這段時間裡機構經營權換手到時新主不認帳, 告訴你十幾年前繳的錢不敷開支什麼的或者機構乾脆倒閉, 種種事情, 到時憑著一張紙究竟有多少效力誰都不知道.
我建議老媽轉告老爸既然要 “做準備” 不妨多看看, 或是大家表示意願, 這種事誰都會碰上可不是老人的專利, 想要怎樣, 不想要怎樣, 想在哪裡, 哪個地點或哪個機構, 有個大方向應該就很好了, “當事人” 應該不必太擔心細節的問題, 不管準備再怎麼好, 一旦發生, 對留下來的人心理衝擊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不可能像老爸預期大家可以輕鬆處理和面對. 不過, 一下子要把這麼一大筆錢送出手就大可不必了吧, 太冒險, 這些錢在接下來十幾年裡拿來花掉不是比較有趣一點? 而且, 萬一真的一個人先使用該機構服務, 結果不滿意, 那另外一人的費用可不可以拿回來, 還是雖不滿意但得等著自己將來往生時接受不好的服務? 老媽說到了那個地方不覺得喜歡, 很猶豫是不是 “將來” 真的想在那裡度過, 而且哪有什麼 “永遠” 佔有一個位置, 幾十年後如果後代子孫久無人去祭拜應該早晚都會被 “處理掉”, 另外, 如果不跟老爸選擇同一個地方很怕將來在另一個世界裡孤獨無伴, 現在老媽心理上還沒準備好要去決定自己的身後事. 老爸好像頗為執意, 堅持說這樣做可以減輕女兒們的精神負擔.
幸好那天下午沒連上視訊, 我在這端已經忍不住留下眼淚, 只能盡量讓聲音聽起來平靜跟老媽對話, 還好她看不見我. 光想到老人家被放在一個小罈子裡孤伶伶被安置在一個小小的方格之中的那種畫面就夠讓我難過了. 在這件事上, 一方面覺得應該尊重老人家想減輕我們姊妹負擔的心意讓他安心, 又覺得勸老爸打消簽約的主意比較保險一點. 看來要開個家庭視訊和電話會議聽聽大姐跟小妹的意見再說.
正巧最近香港的南華早報剛好也有好幾篇文章是有關於這個議題的.
一篇是說廣東某個小市鎮, 大約有一百多個老人或遊民被不法份子殺害, 因為中共政府不允許土葬, 避免往生者與活人爭地, 但是有些人家希望至親過世土葬, 所以購買無名屍體來進行公開火葬的儀式, 再暗中將家人以傳統的方式埋葬. 集團份子落網也坦承犯案不諱, 一具屍體可以賣到上萬人民幣. 另一篇是關於香港市區內靈骨塔因為焚香造成空氣污染等等, 還有一篇是宣揚海葬的好處, 省錢省地儀式簡單. 香港地小人稠, 不僅人擠人, 要不斷擴建墓地也有困難. 香港政府因而在去年重新開放二十多年來的海葬禁令, 規定在少數離島海域得以從事這項儀式, 申請與核准的流程嚴謹, 須向食物環境衛生署提出申請, 該署徵詢有關部門包括海事處, 環保署, 漁農署, 民政事務署, 康文署跟水務署相關意見後來核准或否決申請, 就是要確保海葬的作業不會影響任何食物環境衛生. 但是華人傳統入土為安要有塊墓碑讓後人憑弔的觀念讓海葬乏人問津. 香港每年約有四萬名居民往生, 但是願意海葬的僅有一兩百人.
我不知道等我再老一點時會不會改變心意, 不過就我目前的想法而言, 海葬倒是不錯的選擇. 在我身後留下來活著的親友, 能讓他們在心裡懷念我就夠了, 有沒有一個位置在哪裡供人憑弔好像沒有很大差別, 反正我一直居無定所也沒有小孩, 朋友又滿天下, 也很難常要朋友從世界各處飛到一個地方探望我吧, 哈. 親友心裡懷念總比一塊墓碑矗立在世界某個角落無人造訪要好得多了. 待在黑暗冰冷的地下也不會給我更好受的感覺. 還不如撒得不見蹤影還好一點.
唉.
2008年04月05日
一粒
在深圳街頭看到很多按摩業者的廣告, 有的標價寫著 “一粒鐘” 多少錢.
ㄟ... 殺了我也想不出為甚麼鐘頭的單位竟然是一 “粒”.
各種不同量詞單位的用法應該是外國人在學中文最難的部分之一. 好像沒有個清楚的規則, 或是說因為我們已經用習慣, 也沒學過中文文法, 所以當學中文的人問我們這個問題, 也很難馬上給他們一個清楚的規則說甚麼該怎麼用.
一匹馬, 一頭驢, 一隻兔子, 一條狗, 一尾魚, 一個人, 同樣是生物, 卻不能用同一種單位. 也有人說一隻狗一條魚的.
一件上衣, 一條褲子, 一副耳環, 一架電扇, 一雙襪子, 一張 CD, 真是夠亂的, 用品也有各種講法.
食物勒? 一把青菜, 一塊豆腐, 一根葱, 一瓣大蒜, 一把紅豆, 一撮鹽, 一串葡萄, 一根香蕉, 一粒蘋果, 一枚雞蛋... Stop, 這叫老外怎麼學啊.
說到粒, 我總覺得粒好像用在比較小體積的圓形物, 一粒沙, 一粒米, 一粒老鼠屎... 很多人說一粒西瓜, 一粒球, 在我聽來就很不順, 西瓜那麼大應該要用 “個” 吧.
新加坡人對 “粒” 卻情有獨鍾. 這個單位量詞幾乎無所不在. 一粒雞蛋一粒梅子一粒葡萄一粒蘋果一粒西瓜一粒高麗菜一粒足球也就罷了, 竟然還有一粒導彈, 一粒眼睛, 一粒地球, ㄟ... 好吧, 姑且說導彈那種圓柱體勉強用一粒吧, 買賣債券竟然也用 “粒” 就很神奇吧. 你要買幾粒? 我要一粒半. 一 “粒” 債券等於一百萬加不同幣別, 一粒可以是一百萬美金或一百萬新幣等.
唉, 債券都可以用 “粒”, 時間用 “粒” 那真是不足為奇了, 畢竟多數的時鐘都是圓形的...
2008年01月17日
量化人生
用了一陣子 Facebook, 發現 Facebook 似乎很喜歡 “量化” 人, 人的活動.
首頁上除了個人照片和資料, 其他標準或自選應用程式項目羅列兩旁, 每個人選擇的應用不同, 所以每個人的畫面也不不一樣. 像我的是,
朋友 11 (指同樣使用 Facebook 的朋友)
盆栽禮物 1 (可以長出錢, 香檳或各種花卉植物)
驚奇蛋 6 (孵出來可以是小狗小貓或其他小寵物)
看過的電影和影評 300 (其實看過的片子不止這個數目, 這是 Blockbuster 清單上可以挑出來的西洋片及揚名國際的國港片)
最喜歡的電影 10 最近想看的電影 5
到過的地方 17國 87 個城市 等等...
沒有人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 “時間” 因為沒有清楚的終點變得好像無止盡.
如果量化, 把一個人一生的時間用看得見的東西表示, 比如說, 假設我可以活到台港新加坡女性平均壽命八十二歲,
我如果
一週吃一個漢堡, 還有 2080 個可吃
按照 2007 年平均每月搭飛機一次, 還有 480 張機票可用
平均每季買雙新鞋, 還有 160 雙新鞋可穿
每年寄聖誕卡 1 次, 還有 40 次要寄
每兩年體檢一次, 還有 20 次要做
每四五年看望在德國的朋友一次, 還有 8-10 次見面機會...
一量化, 才知道生命有限得可怕, 這些數字還是最樂觀的可能性.
(一陣沉默 :| )
珍惜生命, 也珍惜跟親朋好友相聚的時間
2007年10月10日
小小悲傷的午後
拉了三天肚子, 病懨懨窩在家每天看超過八小時的 DVD, 看得眼珠都快掉出來,今天終於有重返健康的感覺, 下午出門想好好享受一頓美味的下午茶. 端了內容豐富的三明治, 飽滿的炸薯條與香濃港式奶茶坐定位, 開始大口大口嚼著三明治, 享受蛋, 火腿, 雞肉, 蕃茄與美乃滋混合的好滋味, 不遠處一直有很大聲的對話聲.
抬頭尋找對話的來源, 一對老夫婦, 神態看來像有八九十歲了吧, 戴著大眼鏡的老先生, 聲音很沙啞, 可能喉嚨不好說話很費勁或是自己重聽吧, 講話非常大聲, 其實不是對話, 他一個人一直說, 因為有點距離, 而且是粵語, 我不知道他在說甚麼. 移動一下視線, 他對面是他老伴, 老太太也戴著眼鏡, 頭戴軟帽, 肩上披著圍巾, 應該是要抵抗室內強勁的冷氣, 她插著鼻管, 下巴幾乎垂到胸前, 整個人縮在輪椅裡. 桌上有一杯飲料在老先生面前, 一小盤看來像炸薯塊的點心, 兩人中間坐著個菲傭, 一直講著手機.
我很少盯著人看, 不過因地利之便, 忍不住偷偷觀察他們. 老先生一直向老太太的方向說著話, 有時還帶有些手勢, 我不知道老太太究竟聽不聽得見或有沒有意識, 因為看不到她有任何反應, 半張的雙眼甚至不曾動一下, 一直講著手機的菲傭還盡職地一會兒拿紙巾擦老太太的嘴巴, 可能有口水流出來吧, 一會兒拿起叉子叉起一塊點心餵老先生.
唉. What a sight. 我突然覺得三明治乾澀得難以下嚥. 其實到那個年紀還可以活動應該高興才是. 常聽人說怕死, 我每次都想, 死可能不像要死不死那麼可怕吧. 真的死掉, 傷心的是活著的人, 怕的是想死死不了, 生命被動的被維持著, 苟延殘喘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新加坡立法准許人們在生前簽訂讓自己有尊嚴結束生命的約定, 當生命進行到一個無法自主的地步, 如果有這份協定, 所有 “多餘的” 救治行動可以被停止, 我很贊成這種做法, 不僅維護個人尊嚴, 也節省醫療資源.
可能是因為這兩天身體不適, 看的又是 “Grey’s Anatomy” - “實習醫生”, 深深體會疾病和死亡的發生是沒有條件的, 它不會只挑年老或體弱的人. 上次請老妹幫我注意我的保險費帳單是否寄來, 告訴她我在想是否要停保, 我加入保險的時候已過三十五歲, 一年保費十分可觀, 我說, 即使發現什麼重大疾病, 我可能也會放棄治療, 不知保險還有何好處, 她勸我暫時不要退保, 萬一以後我有小孩可能我的想法會改變. 不知道.
未知生, 焉知死. 生死大課題自古以來就沒有令人滿意放心的答案. 這對老夫婦讓我不禁胡思亂想一陣, 一個人在熱鬧的餐廳裡過了一個小小悲傷的午後.
2007年09月14日
幸福的極限
最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 你的命也太好了吧. 好像不論是親人或是不同時代認識的朋友, 大家都超時空不約而同有著一樣的感嘆. 每天跟不同的人說話幾乎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
情境一, 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老闆 B 人在美國, 前幾週在 skype 巧遇, 問我適應香港沒, 香港生活方式跟新加坡跟台北差距不大, 但人擠人步調太快常常弄得心情煩躁, 不過反正不上班, 也沒有什麼適應的問題, 他接著問我每天做些什麼. 我說, 早上就上上網跟爸媽聊天, 寫寫東西, 下午買個菜, 做晚飯等老爺回家. B 說, “哇, 妳的命也太好了吧”
情境二, 老妹在辦公室趁老闆在開會時上 gtalk 小聊幾句, 問我當日計畫, 我說, 先去健身房運動一下, 下午去逛個街, 周五不做飯, 晚上接老爺下班順便在外面吃晚飯, 老妹羨慕地說, 真好命.
情境三, 前兩天跟在新加坡工作時的老闆 Y 請教瑜珈的問題, 從上週開始終於戰勝懶惰去外面健身房報名上肚皮舞跟瑜珈的課. 當被問及是否還在過 “太太” 的生活, 我羞愧地承認, 換回 Y 的一句, “妳真太幸福了, 找到好老公可以養妳…”
情境四, 每當電視上有節目介紹那種每天必須張羅一家大小吃喝, 又是照顧公婆, 又是拉拔幾個拖著鼻涕的小孩, 還得天不亮就下田工作或出門撿垃圾為生的婦人, 或是那些生活在沒有女權國家, 連跟陌生男人說話都可能被自己父兄動以私刑處死的可憐女人, 我家老爺一定會投來慈愛的眼神並以近乎詠嘆調的語氣揶揄我: “妳看妳多~好命啊, 還可以喝咖啡上健身房喲…”
要先說明講這些我並不是帶著得意的笑容或是像某房地產廣告裡面那隻貴賓狗一樣頭抬成 45 度角驕傲地以斜眼睇人, 反而是比較接近愧對家人國人的心情, 好像 “命這麼好” 是種罪惡.
一個女人正值壯年卻賦閒在家, 找著金飯碗不用跟人在職場上拼個你死我活就是好命的想法, 真該歸功於以男性為尊的社會傳統. 異地而處, 如果換了是我朋友跟我形容她一天如此悠閒的行程, 我大概也會稱讚她好命吧. 嫁到這麼好的先生, 不逼我去找工作, 沒有公婆父母大姑小叔在身邊要應對, 沒有小孩, 又不養狗, 幾乎沒有任何 “負擔” 的生活, 照理說我該高興得晚上作夢也會笑, 我雖然惜福, 但不僅無法安心, 反倒覺得自己沒有重要性, not needed, 使得心中十分焦慮. 每當有人說我命好, 我只好說根據調查, 當家庭主婦的壓力比上班婦女還大, 或趕緊辯護自己很好養, 所費低廉, 不買名牌衣物, 吃得又少, 又沒有花大錢的嗜好, 上街買菜還會貨比三家, 能省一塊是一塊… 總要為自己的不工作找一些正當的理由… 可能是我擔心太心安理得享受幸福, 幸福便會消失, 所以總會找些事把自己幸福的感覺打個折扣, 好像如此幸福便可以更久一些. 是不是庸人自擾呢.
2007年08月27日
說話的藝術
這次回台北時, 有一晚和家人在誠品吃湘菜, 吃完老爸揮手叫道, 小姐買單. 老妹跟我對看一眼同時向老爸抗議, 他是男的啦, 還叫人家小姐. 那服務員頭髮剪得短, 掛副黑框眼鏡的臉顯得十分中性, 穿著白襯衫黑西褲制服的身上並無明顯特徵或首飾足以顯示他是女的, 老爸一副無辜狀, 我才在想, 以老爸的個性絕對會向 “小姐” 查證. 說時遲那時快, 那服務員拿著帳單過來, 老爸一邊掏錢, 果然開口, “你是小姐還是先生啊?” 那人微笑回答, 是小姐. 老爸說, 對嘛, 我看妳長得很秀氣... 那小姐高興得直說謝謝. 老爸邊指著我跟老妹繼續說, 可是我兩個女兒都說你是先生... 我們面面相覷糗到不行. 也不能怪我們認錯, 誰教這小姐把自己搞得雌雄莫辨. 要當面弄清楚對方性別稱謂可能言語上要很有技巧才不致太尷尬.
大姊還在台灣時有陣子我們與外公外婆住對門. 一天大姊的同學 H 來家裡玩, 正好遇見外婆要出門, 愛漂亮的外婆一頭銀髮梳得十分整齊, 穿戴優雅, H 得知外婆已七十多, 忙說, 哇, 七十多啦, 看不出來ㄟ, 保養很好嘛, 臉色很好看起來很健康. 老媽在一旁聽了也很高興, 哪知 H 繼續說, 不過也很難說喔, 我外婆以前身體也很好但是突然生病一下就死了... 哇哩勒, 大家眼前一陣烏鴉飛過...
在東莞工作時一個同事 G 以跳躍式思考著名, 說話常常前言不搭後語, 常得罪人而不自知. 有次聚會跟新進同事聊天, 看人家戴眼鏡, 隨口問人近視幾度, 那女同事直言是老花眼鏡, 一般人客氣一點兒應該會說, 不會吧, 妳才幾歲啊怎麼會老花, G 馬上說, old flower. 一語雙關, 空氣好像有點凝結. 另外有次我們同事聚會要拍照, 我沒啥興趣照團體照, 禮貌婉拒說, 人過了一定的年紀就不大喜歡拍照片, G 馬上接著說, 難怪很多人出殯用的遺照都跟實際年齡差很多... 喂...
一般人說話不重技巧可能只是令人不悅, 賣場銷售員如果不會說話可能做不成生意. 以前在新加坡剪頭髮, 我躺在水槽上, 洗頭的馬來妹邊洗邊對我說, 其實妳頭髮不像看起那麼多, 妳只是頭很大而已... 嗯, 謝謝誇獎.
幾年前到香港旅遊在金鐘太古廣場逛屈臣氏等朋友, 銷售小姐一路尾隨問我想買什麼, 我回答只是隨便看看, 她向我推薦一種天然植物萃取可加快新陳代謝讓臉色好看, 我說不用, 這小姐還一直跟著我, 一邊碎碎唸: “這不像一般化妝品只是讓妳外表好看, 吃這個會讓妳改善體質從內部散發自然美” 等等云云. 看我還是沒多大興趣, 她不死心繼續說, “妳一定喜歡玩到很晚喔?” “啊?” 我有點聽不懂她的意思, 她接著說, “妳一定生活不正常, 看看妳黑眼圈 那 麼 黑, 皮膚 那 麼 乾, 臉上細紋 那 麼 多, 吃這個會很有幫助...” 唉, 即使幽默如我常常自嘲, 面對這一連串的人身攻擊實在也笑不大出來, 拉下臉斬釘截鐵跟她說, 不用, 轉身走出商店. 我是招誰惹誰啦...
@#$%^...
2007年07月26日
Kinder, Kinder...
前兩天有機會跟大姐聊兩句. 結婚十六年, 一手拉拔四個小孩的大姐是我跟老妹心中的偶像. 所謂一手拉拔是說, 姐夫不喜歡有外人在家裡, 從來不請那種全天候的幫傭, 除了處理姐夫診所帳務, 照顧一家大小六口加上兩條狗一隻貓跟一些亂七八糟水族箱跟魚池裡的各種魚類的生活起居瑣事一直是大姐的責任. 姐夫除了囉唆的毛病算是顧家的男人, 絕少獨自出門應酬, 教育小孩也自有一套, 十分嚴厲, 我們做阿姨的在一旁看著都覺得身為他的兒女壓力也太大了一點兒. 小孩漸漸大了, 慢慢有自己的生活, 做父母的本想在用餐時跟孩子分享一些去外地的見聞經歷, 無奈孩子們忙課業, 不想吃飯躲在房裡, 澆父母一身冷水. 大姐感嘆, 有時覺得孩子的成長只是證明自己有多失敗, 費盡心思教育, 但小孩有時仍無精打采, 缺乏人生目標跟動力. 大姐如此感嘆令我啞口無言, 也不知如何安慰她才好.
不曾為人母, 無實戰經驗, 我實在沒資格討論兒女教育的問題. 不過從親朋好友分享過的育兒經中我體會到的是, 教育可以讓他們往一個正確的大方向發展, 但是小孩生下來好像都帶著某種 “天性”, 不是從父母任何一方遺傳來的, 所以可能有時小孩會有些令家長意外之舉, 一樣的教法, 卻教出不同的性格.
前兩天去一對夫婦朋友家, 女主人M說她五歲的女兒有一天突然問她, 媽, 妳死掉以後, 妳的錢是不是都會留給我? 這小腦袋瓜裡究竟裝什麼? 她趕緊回答, 不是, 媽媽的錢要留給那些窮人的小孩, 妳要自己賺妳的錢. 每天小傢伙們跟同伴相處的時間最多, 小傢伙們在幼兒園沒啥大事幹可能也會比來比去八卦一番, 我家老爺就聽過丁點大小朋友比到沒東西可比竟然說, 我媽比你媽漂亮, 我爸比你爸有錢… 哇, 長相不好看的人還不能為人父母哩, 免得給小孩丟臉了…
好友 V 的兒子一向語出驚人, 令人哭笑不得, 也不像 V, 更不像 V 的老公, V 老說魔羯座的小孩真古怪, 最好算好時間別生魔羯座的, 比方說吧, 學校作業造句 “一… 就…”, 一般人可能想到的是, 我一生病就發燒, 他一運動就流汗等等, V檢查作業簡直快吐血, 因為這小子寫的竟然是
“爸爸坐在沙發上 “一” 動也不動 “就” 像死人一樣”…
或是, 有天球賽結束, V 去接他兒子, 兒子上車後先灌老媽迷湯一番, “媽, 我同學都說妳很漂亮ㄟ,” V有點飄飄然, 兒子接著說, “不過我告訴他們妳是個 表 裡 不 一 的人, 因為妳生氣時很兇.” …
孩子們有太多時間受到其他人, 媒體的影響, 教育但求無愧於心, 至於如何發展全憑個人造化吧.
2007年07月16日
I'm NOT A Plastic bag
下午在尖沙嘴的街頭終於看到名噪一時的時尚環保購物袋. 一個穿著細肩帶背心低腰短褲夾腳拖鞋身材姣好的美眉, 右肩斜掛一個米白鑲灰邊的 I'm NOT A Plastic bag.
這個所謂的環保購物袋三月二十日上市在歐美限量銷售, 造成一股搶購熱潮, 七月六日在香港和台灣同步推出, 全港限量三千個, 一個 120 港幣, 全台五百個, 一個五百台幣. 不論在台灣或香港, 五日晚間即開始在店門口形成排隊的人潮. 在台灣甚至有人願意花兩千元代價請人代為排隊只為能買到一個包. 六日當天中環置地廣場該精品店前排了兩千餘人 (警方估計) 準備搶購這個購物袋, 店家不敢開門營業且電召警方維持秩序, 我搭地鐵看到跑馬燈新聞 "兩千人購包, 警籲勿前往中環" 的標題還不知其然. 後來看新聞才知道是這麼回事兒, 有人排了一整夜的隊, 沒買到包的人怎麼也不肯離開, 因為不相信店家包已售罄的說法, 一定要店家給個交代.
設計師 A. Hindmarch 其他系列的手袋至少要價兩三百英鎊, 而她所設計的這個布袋售價五英鎊, 訴求是花很少的錢就可以環保, 以如此低廉的價格購得這樣一個設計師布袋, 花費既少又博得環保之名還表現時尚感, 可謂一箭三鵰. 在我看來真是鬼扯淡. 環保是一種生活理念, 生活風格和生活實踐, 豈是掛一個設計手袋就能宣示的? 布袋在中國生產, 並被裝在塑膠袋或紙袋中交到客戶手上, 至少會有另一個袋子因為這個購物袋被消費, 大多購買此袋的人是追求時尚者, 因為限量, 揹著 I'm NOT A Plastic bag 走路大概都有風, 應該捨不得把蔬果魚肉放進這樣一個購物袋中吧. 另外, 這個袋子可說是現買現賺, eBay上, 五英鎊的布袋已叫價到兩百多英鎊, 據說最早在英國上市的布袋在台灣也已喊到七八千台幣... 在街上看到揹著 I'm NOT A Plastic bag 的人, 我絕對不會認為他/她有多環保, 而會懷疑這人不知排了多久的隊還是花了多少錢才買到這一個布袋.
唉, 環保, 多少商機借汝之名而行之...
2007年06月30日
無標題
前天回台北, 路上有些小曲折, 從香港到台北竟然花了十個小時.
十一點的飛機, 八點半就出門了. 到機場後下起傾盆大雨. 十一點登機, 天空看來已不那麼灰濛濛, 但是十一點二十左右機門關閉後老半天也沒有動靜. 機長廣播說因天候不佳, 香港機場實施管制, 要多等一些時候, 但不確定要多久. 為了安全也只能等.
十二點半多, 機長廣播管制解除, 我們可以飛了, 飛機慢慢往起飛跑道滑行. 我閉目養神, 感覺走了十分鐘吧, 還沒加速, 我還想因為延誤, 可能還要 “排班” 等起飛, 突然聽見引擎熄火的聲音. 睜眼一看, 咦, 怎麼又回到停機坪. 機長說, 有旅客身體不適, 須送醫治療. 等救護車到達, 該乘客被護送下機, 原本起來走動的乘客們回到座位等起飛, 沒想到機艙乘務員又廣播了, 因為有乘客突然離開, 依規定必須把他的行李卸下, 此外所有旅客都必須下機到候機室, 飛機要再做一次安檢才可起飛.
這一折騰, 大概又過了半個鐘頭, 才得以重新登機, 兩三百位旅客自動排成兩列上巴士, 輪到我時我發現機場工作人員竟然並無查驗護照只憑我們原有的登機證和進入候機室前發的 “轉機” 牌就讓我們登機. 這讓我大感驚訝, 因為在開放式的候機室裡那段時間應該是最好 “做怪” 的機會, 如果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大可趁機把登機證和轉機牌轉移給其他人混上飛機搞破壞… 本想質問工作人員為何不須檢查護照驗明正身, 不過看看前面大概已經通過一百多人, 猜想可能是程序上的漏洞而非作業疏忽, 也就不了了之, 心裡暗想萬一出什麼事這筆賬不知該怎麼算… 坐定位機門關上候不久, 機長廣播說好消息是安檢都沒問題, 我們可以繼續行程, 不過壞消息是因為將近三小時的延誤, 我們還須要在停機坪等大約七十分鐘才輪得到我們起飛… 哇勒, 眾人一陣嘩然. 我想機長怎不問, 各位先生女士, 我們有好消息和壞消息, 你們要先聽哪一個?
在機長與塔台協商後, 我們終於在兩點半左右起飛, 四點降落在桃園機場. 整個延誤過程中竟很少聽見有乘客抱怨, 大家都還挺理性的.
2007年05月24日
夢耶非耶
清晨四點多醒來, 翻來覆去好久無法入眠, 也許昨天與 Y 小聚喝酒喝得不夠多, 影響睡眠品質.
可能過了一兩個小時迷迷糊糊即將進入夢鄉, 卻聽到清晰的腳步聲, 那種腳重重落地好像連地板都有共振的感覺, 卻無法分辨是否從隔壁房傳來, 心裡一陣驚慌, 難道除了我和我家老爺還有看不見的第三者?
昏昏沉沉入睡, 夢見自己在一座大房子裡, 我家老爺也在, 不過夢中我們好像不是夫妻關係. 夢的前一段好像有點複雜, 記不大清楚, 只記得我去洗手間, 不知為何我突然半癱在馬桶上, 全身無法動彈, 就像 "鬼壓床" 一樣, ("鬼壓馬桶" 可是沒聽說過), 雖然看不見, 但就是感覺有人在自己耳邊, 那時怕極了, 潛意識卻知道要想辦法反抗, 我試著移動四肢, 不論怎麼用力就是無法移動丁點. 一直告訴自己只要能移動上半身就可以破解鬼壓床, 使盡吃奶力氣好不容易可以擺動右腳掌, 無法開口說話, 卻能夠發出聲音, 我一邊打擺子般晃動右腳, 一邊使勁地從喉嚨裡發出像小狗被踩到腳時微弱的哼哼聲, 希望能引起夢中我家老爺的注意.
不知哼了多久, 現實生活中我家老爺還真的被我哼醒了, 轉身一把抱住我問怎麼啦, 什麼事哭得那麼傷心? 英雄救美, 竟然是我家老爺把我從惡夢中拯救出來, 當時我真是感激涕零. 我家老爺不大相信怪力亂神等事情, 也無法體會我描述的那種被壓的感覺, 只是整天模仿我求救的哼哼聲自得其樂. 怪的是, 我的右腳腕從早上便彷彿扭到般隱隱作痛, 鬼壓床真不是什麼好玩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