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19日
吃牛肉救地球
最近幾年全球開始特別關注環保問題, 不只是垃圾分類循環再利用, 節能減碳, 碳足跡, 碳交易… 新的概念不斷被提出, 就想引起世人更多的關切, 要大家由自身做起, 拯救我們生存的空間.
不久前有人呼籲要大家改成吃素, 因為飼養食用牲畜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加劇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 根據一份 2006 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 牲畜飼養佔人為排放溫室氣體的 18%. 所有食用牲畜當中又以飼養牛隻產生溫室氣體最多, 產出一公斤的牛肉會製造出 13 到 30 公斤的二氧化碳. 牛一下成為暖化的罪魁禍首之一. 不僅餵食消耗大量能源, 就連排放出的甲烷 (增溫效應為二氧化碳的 23 倍) 也比飼養其他牲畜要多得多. 開始只有一些素食主義者以此宣導素食的好處, 但慢慢有其他環保人士採用這些報告數據大力鼓吹素食拯救地球的概念.
最新一期的 TIME 上卻有一篇文章, 斗大標題寫道 “Save the Planet: Eat More Beef”* – 要拯救地球? 多吃牛肉就對了. 要注意的是, “Beef” 這個字眼加了一個綠星星, 註腳解釋是要自然放牧的牛隻才算數.
這可不是任何阿貓阿狗的論點, 而是由美國備受尊崇的有機農業專家 Eliot Coleman 及其夫人 – 華盛頓郵報園藝專欄作家 Barbara Damrosch 所提出. 這位 Coleman 先生以致力發展寒冬種植技術聞名, 在他位於緬因州的四季農場 (Four Season Farm) 裡, 即使嚴寒, 也可以在毫不或極少使用暖氣的狀況下生產蔬菜作物. 由這兩人提出這樣看似與眾背道而馳的論點的確令人驚訝, 同時似乎也提高這樣論點的可信度.
麻州的一位牧場主人 Ridge Shinn 完全同意並支持這樣的說法. 理由是, 根據他本身的實踐經驗, 自然放牧, 讓牛隻在牧場上分區輪流吃草, 吃草一則刺激草的再生, 草只需要陽光和牛糞就可以長得很好, 不需要額外成本, 同時間, 牛隻在草原上行走, 有助於將糞便及其他腐敗的有機物踐踏進泥土裡, 不僅讓泥土變成營養豐富的腐質土壤, 泥土也因為草根保持水分和微生物而更健康, 健康的土壤則可以將二氧化碳保存在地底, 不散發到大氣層當中. 如此一來, 既節省了傳統飼養方式需要大量飼料殺蟲劑以及運輸飼料殺蟲劑的費用, 也不須要砍伐樹林開闢成農地用以栽種做成飼料所需要的農作物, 因為即使在無法生長農作物貧瘠的土地上, 草還是能生長得很茂盛. 雖說吃草的牛隻會排放更多的甲烷, 但自然放牧牛隻的過程整體來說會排放較少的溫室氣體. 如果大量推廣自然放牧, 在各種條件配合的情況下, 未來二十年內可望有效增加現有農地草地荒地土壤碳含量 2% 左右, 而根據某些理論, 只要提高 1% 土壤碳含量就可平衡溫室氣體效應. 所以這種理論支持者著眼更長遠的角度而鼓吹多吃自然放牧牛肉.
不僅對環境有利, 自然放牧的牛肉含有更少飽和脂肪酸卻有更多類似在鮭魚身上有益心臟健康的 Omega-3s 脂肪酸. 但是由於自然放牧牛隻需時兩到三年才能宰殺產肉, 遠比在飼養場 14 個月就能長大成牛的成本要高得多, 之前提到 Mr. Shinn 牧場的牛所絞成的絞肉, 零售市場上一公斤要賣到 14 美元 (比一般絞肉貴兩三倍). 這些人認為以素食拯救地球的說法荒謬, 因為素食者食用的豆腐, 可能使用原產於巴西的黃豆製造出來, 這樣的過程可遠比自然放牧牛隻排放的溫室氣體要多得多了.
如果價格合理, 我想牛肉的消費者大概很樂意改吃自然放牧的牛肉. 但暖化問題成因複雜, 真能單純靠改吃素或多吃自然放牧禽畜就能輕易解決那就太美好了.
*原文參考 TIME Issue 03, Jan. 25, 2010, p.32 “Save the Planet: Eat More Beef*” by Lisa Abend
2010年01月11日
中菜命名
前幾天在台灣看報紙寫道, 網路流傳一篇文章說去西餐廳用餐看到外國菜名通常落落長, 比如說, 酸豆奶油燻鮭魚細麵, 羅勒風味海瓜子蛤蜊義大利寬麵, 有些好像是中菜煮法, 但只要取了繁複的菜名, 價格便可翻幾翻. 該作者提起中菜名西化的討論, 提供有心開餐廳人士參考, 建議把傳統小吃改成類似的命名法, 這樣小吃看來更高貴, 也許會更受外國人歡迎? 例如:
陽春麵 => 中式燉肉末佐青蔥蔬菜細麵
臭豆腐 => 油炸發酵豆腐佐醃漬生菜
滷蛋 => 茴香豆蔻甘草百里香風味白蛋 (我覺得 “醬油蛋” 比較好, 對很多老外而言, 醬油是最中式的調味料之一)
蚵仔麵線 => 精燉牡礪台式細麵佐日式柴魚高湯
肉包 => 中式精緻麵皮佐清蒸鮮肉
蔥油餅 => 油香煎餅佐嫩綠青蔥
我想這樣的命名非常適用於小吃的譯法, 改名可能讓本地食客一頭霧水. “陽春” 表明什麼配料都沒有的概念, 任何會中文的人一看就懂, 最原本的陽春麵可真是清湯掛麵, 這些蔥末啊肉燥啊都是後來才加的. 不過給老外看的菜單上若寫 “Yang Chun Noodle”, “Lu Dan”, “Cho Tofu”, 可能沒有老外敢點, 許多對中華飲食文化不了解的老外還老覺得中國人都愛吃貓吃狗. 在大陸比較常見這種 “音譯” 的翻譯原則, 這讓我十分佩服中國人藉機推廣中文的用心, 城市交界處或商場入口的招牌可能不說 “Welcome to x (城市)” “Welcome to y Department Store”, 而直接說 “x Huanying Ning”, “y Shangchang Huanying Ning” x 城或 y 商場歡迎您, 或是 “Huanying Guanglin x” , “Huanying Guanglin y Shangchang”, 歡迎光臨 x 城或 y 商場, 讓你老外看多了就知道 huanying = welcome, shangchang = department store 或是 mall.
西菜名稱雖長, 說穿也不過就是把食材標示出來, 一目瞭然, 望名生義, 像: 培根鮭魚捲佐紅酒牛油醬, 番薯藍紋乾酪韭蔥派, 一看便知會吃到的菜主要食材或味道為何. 喜歡烹飪的人, 可能看到名字就大概能猜出做法. 小吃保留原名但譯名按此原則翻譯那是再好不過了, 要我們點一碗 精 燉 牡 礪 台 式 細 麵 佐 日 式 柴 魚 高 湯, 等唸出全名大概已經餓昏倒在店門口了, 老外看到 “Ke Zei Mian Xian” 不一定敢吃, 不過如果知道這是 “Taiwan Style Angel-hair Pasta with Oyster in Japanese Bonito Flavoured Soup” 可能賣點比較好.
比起多數一定要知道內容是什麼才敢吃的老外, 中國人在吃方面, 就更具想像力也更勇敢得多了, 有時光看菜名可能不知道內容究竟是什麼. 中菜命名主要根據食材, 味道, 形狀, 顏色, 時令, 烹調方式, 地方, 較抽象的還會參考人物, 典故, 比喻, 寄意等.
許多中菜也像西菜根據食材直觀命名方式, “番茄炒蛋”, “青椒土豆絲”, “蒜茸菠菜”, 清清楚楚, 點這種菜最安全, 不必擔心菜上桌卻不敢吃. 根據味道命名的像 “怪味雞”, “甜酸肉”, “蒜香骨”; 以形狀命名例如 “菊花酥” (做成菊花形狀的棗泥甜餅), “干貝繡球” (肉丸子外裹切成細絲的食材, 干貝繡球是外裹蒸過撕成絲的干貝, 也可以外裹蛋皮絲, 成本較低廉, 顏色更鮮豔); 至於顏色, 比如 “白雪紅梅”, “翠綠白玉”, 一眼望去已在腦中形成一幅賞心悅目的圖畫, 還沒吃到嘴就令人感覺舒暢.
以烹飪法命名, 中菜烹飪方式千百種, 舉凡燒, 烤, 烘, 燻, 燙, 煮, 燉, 煨, 煎, 炸, 炒, 煸, 蒸, 燜, 爆, 燴… 但凡出現 “火”, “灬” 的中國字多跟烹飪有關, “族繁不及備載”, 菜名像是 “茶燻鴨”, “瓦罐煨湯”, “蒜茸開邊蒸”, “蝦子燴烏參”, 你不會想吃清爽的點到炸的, 想喝湯的點到乾的.
有些菜名 “虛實參半”, 讓人一眼參不透: “松鼠魚”, 在黃魚身上劃出十字紋炸過以後魚身鼓起形似松鼠尾巴, 而不是松鼠肉加魚去煮. “荔枝肉” 也是把豬肉厚片表面劃出十字紋, 用紅糟調味, 切成薄片小塊去炸過顏色形狀神似荔枝而得名, 跟水果荔枝沒有直接關係. “獅子頭” 更不是使用獅子肉, 而是因為 “大肉丸子” 圓潤飽滿狀似雄獅頭而更名, 讓這道菜更顯富貴吉祥.
有些菜名出現人名地名, 說明該菜出處或淵源, 比如說, 東坡肉, 北京烤鴨, 左宗棠雞等等. 北京的烤鴨世界聞名, “東坡肉” 相傳是蘇東坡在杭州刺史任內, 用心治理西湖, 杭州四周莊稼大豐收, 百姓感懷所以抬豬擔酒給他拜年, 因為收到豬肉很多, 便命人把豬肉切成方正塊狀, 燒得紅紅的, 分送治理西湖民工家庭, 大家高興之餘, 誇讚其為賢明的父母官, 稱他送來的豬肉為 “東坡肉”. 而 “左宗棠雞” 淵源說法各異, 有的說因為左宗棠每次打勝仗回家必定請夫人烹調這道他愛吃的香辣雞丁來犒賞將士得名, 也有的說是民初譚氏所創, 紀念左宗棠戰功彪炳而取名, 另外比較多的說法是彭園餐廳創辦人彭長貴因為一晚蔣經國甚晚來用餐, 餐廳其實準備打烊, 高檔食材多半用罄, 剩雞腿堪用, 其臨時創作, 並託左宗棠之名加持這道菜, 從此變成彭園招牌菜不說, 後來彭長貴到美國開餐廳, 這道菜極受當時國務卿季辛吉欣賞, 也因此美國中餐館多半都有這道 “General Tso’s Chicken”, 只不過可能中菜西化, 口味隨各餐廳廚子老闆個人喜好做了調整, 不見得能吃到始創的原味.
抽象命名法那可就真是天馬行空, 年節菜單上多見 “富貴吉祥”, “發財就手”, “花團錦簇” 之類的, 結婚喜宴菜名像是 “琴瑟和鳴”, “魚水相依”, “早生貴子” 什麼的, 食材內容無所謂, 名字討喜最重要. 有人收集各地令人抓狂的中菜名, 像是 “母子相會” – 黃豆拌豆芽, “絶代雙嬌” – 青椒炒紅椒, “一國兩制” – 煮花生配炸花生, “悄悄話” -- 豬舌拌豬耳, 這種菜名故弄玄虛, 可能令人失望居多. 就像 “青龍臥雪” 據說是一盤白糖上面擺著根黃瓜, “猛龍過海” 是清湯上漂著一根蔥, 而 “心痛的感覺” 則是一杯 50 大元的白開水! 這些應該是好事者為博君一笑而虛構的, 哪個餐館老闆真敢供應 “心痛的感覺” 可能會嚐到 “被扁的感覺” 早就關門大吉才是.
2009年12月16日
恐懼及其他
搬新家一晃眼也超過半年了. 每天進進出出, 總覺得應該有很多東西可以寫. 光是餐廳大概就寫不完了. 以後慢慢介紹.
這一帶算是旅遊路線, 家旁邊是香港醫學博物館, 往下走個三百公尺是文武廟, 文武廟前一條大街是荷李活道, 古玩古董藝廊特色小店街, 隔壁小巷走個五百公尺便是大名鼎鼎的蘇活美食區, 中西特色餐廳酒吧林立, 再往前一點則是半山手扶梯, 向下通中環金融區和蘭桂坊, 向上通半山和山頂, 有陣子每天順著半山扶梯走到舊山頂道爬上太平山頂繞凌霄閣一圈下山回家正好是一個半小時.
朝西大約也是三百公尺遠之外則是東華醫院. 所以這一帶還有個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棺材店特多. 荷李活道靠近上環方向的段落便有好幾家聚集.
記得前一陣子看到台灣某條社會新聞說可能因結怨人士報復, 將許多具棺材放置在某大樓樓下, 害路過小學生晚上睡覺做惡夢. 不只小孩, 我想就算大人也不大愛看到這種大木盒.
文武廟旁便有一間棺材店. 簡單乾淨的招牌, 明亮的落地窗, 頭一次走到附近還想說, 什麼店開在巷子裡, 公寓底層, 弄得這麼雅緻. 走到門口一瞧, 被樓梯間隔開的兩間店面, 一間擺放西式一間擺放中式棺木, 各有十來具. 當場悚然一驚, 感覺瞳孔一下縮小放大, 眼前一暗一亮, 低頭快步走過, 默念升官發財升官發財, 記得幾年前看到年節小飾品有棺材這一樣, 心想怎麼這麼觸霉頭, 後來才知是取升 “官” 發 “財” 之諧音. 以後每次從這家店前走過便默念數遍. 好像這樣可以沖淡不祥之感.
這種恐懼不知從何而來. 不過就是六片木板組成的大盒子. 其實我從沒細看, 不過西式棺木方方正正, 感覺沒有中式前端突起那麼怵目驚心, 顏色不如黃色調的中式那麼嚇人, 加了襯裡感覺也比中式的舒服一點 (笑). 可能是怕自己躺在裡面的封閉感 (當然啦, 該躺進去時, 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 可能是怕親友躺在裡面天人永隔的事實, 也可能是怕鬼故事裡殭屍都從棺材裡爬出來的描述, 人人有朝一日都會用到此物, 卻害怕正視它的存在, 視它為晦氣不祥. 有點可笑吧.
前幾週翻譯到一部名為 “一級恐懼” 的自然科學影片 (“Primal Fear”) 就提到說與生俱來的恐懼讓人類在面臨侵略者時產生 “戰或逃” 反應 (“fight or flight”) 得以生存至今, 人類對於溺水, 被火燒死, 或是被活埋, 都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 古代火刑水刑就是利用這種恐懼令人心生畏懼不敢做壞事. 而以前醫學技術不發達, 無法用科學方式鑑定生死, 許多重症病患因為呼吸心跳極為微弱, 往往被當成已經往生而遭活活埋葬, 在地下受盡折磨之後真正死去, 就連美國華盛頓總統也懼怕活埋在臨死前囑咐秘書, 一定要等他 “死後” 兩天以上才可以下葬. 後來有一些棺材問世, 帶有能通氣或是能與地面陽界聯繫的裝置. 片子裡也介紹在一次活動裡, 12 位來自美加人士, 為克服被活埋的恐懼, 仿照古印地安習俗, 自掘墳墓, 自願躺進能通氣並有錄影設備的棺材, 被埋進地下一整夜. 即使自願, 知道自己安全, 知道會有人把自己挖出來, 多數人仍說當蓋上最後一片木板泥土轟天蓋地而下與世隔絕之際, 心中立刻產生無以名狀的恐懼, 也有人終夜敲打棺木喊叫要出來, 叫聲淒濿.
這片子還解答了為什麼人會怕老鼠. 讓我恍然大悟. 人腦中主宰情緒反應恐懼記憶的杏仁核體, 讓人類面臨恐懼時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反應, 例如說, 血液集中到四肢準備戰鬥或逃生, 瞳孔放大好聚焦在眼前的威脅上等等. 另一方面, 歷史演化讓人類已經習慣白天的生活, 夜間成了是生理上通常須要休息比較脆弱的時刻, 由於戰鬥力不足, 因此對夜行動物自然衍生出恐懼感. 難怪. 我常自嘲大概看到鬼也不像看到老鼠那麼怕, 大概因為自己是早起的鳥, morning person. 照這說法, 晚睡晚起的人應該比較不怕老鼠囉? 沒研究, 這可就不清楚了.
2009年11月17日
快樂有價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 Telegraph 報導, 昆士蘭科技大學教授 Paul Frijters 創造一種公式可以計算出人生重大事件的 “現金價值”.
這位被提名為四十歲以下年度最佳經濟學家自 2001 年起追蹤大約一萬名民眾他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再比較事件發生前後他們快樂的程度. 這些民眾入選成為追蹤對象是因為發生的事件都毫無預警出乎意料, 如此一來, 比較事件發生前後的快樂程度的正確性也比較高.
這一萬名民眾被要求用從一到十的數字來描述自己對生活的滿意程度, 大多數人都給八分. 但這分數在重大事件發生之後或是收入突然改變之後也往往隨之更改, 讓經濟學家得以計算重大事件對人的現金價值.
Paul Frijters 的結論有點出乎意料之外. 例如結婚, 結婚帶給女性的快樂價值相當於 8,726.25 英鎊, 而對男性超過一倍, 為 17,675.68 英鎊.
離婚對於男人相當於損失了 61,116.46 英鎊, 而女性離婚等同於 “才” 損失 4,977.08 英鎊. 相差超過十倍.
人常說, 失去了才知道擁有的可貴, 這句話在這裡也能得到應證, 摯愛的伴侶或子女過世對女性而言猶如失去 73,204.86 英鎊, 對男性來說卻相當於損失 350,830.36 英鎊, 確實沒看錯, 三十五萬與七萬三之比.
生孩子對女性來說相當於得到 4,866.77, 對男性則是 18,236.39 英鎊
生病對女性和男性而言, 分別相當於損失 28,124.61 以及 201,264.68 英鎊.
即使煩人, 搬遷對女性是高興的事, 相當於獲得 1,453.80 英鎊, 而對男性來說卻像損失了 8,947.11 英鎊
看來生命中重大事件對男性的影響遠超過對於女性的影響 (或應該說男性對金錢的價值比女性敏感?). 對於這種結果, 這位經濟學家無法解釋, 卻說, “眾所皆知, 婚姻大大改善男性的生活, 對女性卻不然.”
原文出自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newstopics/howaboutthat/6581685/Cost-of-happiness-discovered-by-Australian-economist.html
2009年11月04日
外國月亮比較圓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有趣的法新社新聞 – “Millions worldwide would like to switch countries”
「蓋洛普自 2007 到今年度做了一項抽樣調查, 調查對象為全球 135 個國家中, 年齡在 15 歲及以上一共 26 萬人, 調查方式為電話或面對面訪問, 誤差率為百分之五.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大約有七億多人想要移民到另一個國家, 數量超過整個北美加上南美的成人人口總數.」
所謂 “黑色非洲” –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 (地理上, 除了阿爾及利亞, 埃及, 利比亞, 摩洛哥, 突尼西亞以及西撒哈拉以外的非洲國家, 國土面積全部或有相當的比例位於撒哈拉沙漠及以南的範圍) 「有百分之三十八的人民希望移民到別國, 大約一億六千五百萬人, 居各大洲之冠.」
這實在也很難怪非洲人不想住在非洲. 撒哈拉非洲到二十一世紀仍然飽受戰爭飢荒及愛滋病之苦, 聯合國發展計畫署今年公佈全球最不適合居住的國家前十名中除了阿富汗其他九國全是撒哈拉非洲國家.
「多數人最希望移民定居的國家是美國, 在這想移民的七億人口裡佔了大約四分之一.」 大概是美國人塑造國家形象太成功, 美國夢, 好像只要拿到綠卡, 到了美國, 一切都會變好. 就連1986 年卡通 Somewhere Out There – “美國鼠譚” 裡蘇聯老鼠家庭都想要移民到美國, “因為美國沒有貓”, 沒貓的生活可是多麼的無憂無懼啊.
「其次是英國, 加拿大和法國, 各為大約四千五百萬人想移民到這三個國家. 三千五百萬人想移民到西班牙, 三千萬人想移民到沙烏地阿拉伯, 澳洲和德國分別有大約兩千五百萬人想移入.」
根據報導, 在亞洲的我們生活可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是想移民比例最低的地區. 只有百分之十的亞洲人希望移民到其他國家.」不過, 話說回來, 亞洲佔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以 2008 年亞洲約四十億人口來算, 百分之十也有四億, 真是不可謂不多. 這是統計數字很神奇的地方, 說比例最低似乎表示亞洲人都很滿意不會想移民, 但如果這些數據都正確, 用四億來算, 變成: 全世界想移民的七億人口一半以上住在亞洲, 聽起來亞洲就不那麼美好了. 兩種幾乎對比的說法, 端看如何解釋.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好像看別人的老婆總比自己的漂亮, 別人的老公賺的錢總是比較多, 別人家的飯菜一定比自家的好吃, 別人的國家也比自己的要好. 俗話說, 有一好沒兩好, 不管住在哪, 不管嫁娶的是誰, 總是各有各的優缺點. 前兩天看到一個朋友 msn 的註腳說, “天堂是 : 美國的工資, 俄羅斯的妻子, 英國的房子, 和中國的飲食”. 美國工資不低, 不過可能還要加上 “香港的稅率, 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 日本的生活環境, 德國的麵包, 法國的紅酒, 西班牙的火腿, 台灣的水果” 可能更完善一點. 很貪心吧.
當然啦, 真上了天堂, 再也不用考慮移民的問題了.
2009年08月01日
咒罵有理
愛說髒話的人, 現在多了個正當理由可以適時說髒話.
根據最新一期 Time 雜誌的健康專題, 罵髒字不只有助於排解挫敗感, 還真的能減輕身體受到的痛楚.
英國基爾大學 (Keele University) 的心理學家做了一次實驗, 要 64 名學生把手浸泡在冰水中, 看他們能忍受多久. 其中一組學生在浸泡冰水過程中得以重複一個自選的咒罵文字, 另一組學生則不能. 而允許咒罵的學生不僅能忍受比較久的時間, 所受到的痛苦也輕得多. 研究發現, 學生在使用咒罵文字的同時, 心律比使用一般文字的學生要高, 這相當於在打鬥或吵架時的生理反應, 而這種生理反應本身即可減輕痛楚.
咒罵可能是從動物很原始的反射動作演進而成. 遭受痛苦時, 語言技巧會讓我們用一些表達負面情緒的字眼來表示痛苦, 而不再是單純從聲帶裡發出尖叫的聲音.
文中以 Fxxk 一字為例, 罵這個字的效果在女性身上比男性顯著. 也可解釋為什麼在產房裡經常聽到法克來法克去. 研究人員說人們不該太常口出穢言, 倒不是假正經, 而是太常使用髒字, 其神奇效果也會相對減少. (早知道那天進手術室應該滿嘴法克, 搞不好就不用發抖和流眼淚了 :))
女性朋友, 適時咒罵還是有好處的, 別老是做淑女!
出自: August 10, 2009 Time “Health” – “Why Swearing Is Good for You” by Tiffany Sharples
2008年04月22日
世界最長的字
剛接到以前同學的郵件, 標題是世界最長的德文字:
Donaudampfschiffahrtselektrizitätenhaupt- betriebswerkbauunterbeamtengesellschaft
這 79 個字母的組合是一個字. 根據 1996 年世界金氏紀錄該字登錄為最長的德文單字. 意思是
Association for subordinate officials of the head office management of the Danube steamboat electrical services.
德文一般給人的印象很難學, 很難聽. 由於氣音很多, 一句話講出來, 往往只聽到一些吃, 喝, 科, 斯, 特... 整體語調很難給人柔和感. 加上動不動就是十幾二十個字母連在一起的複合字, 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 那麼長, 怎麼背單字啊... 簡單, 根本不用背, 不像同一個字母在不同的英文單字裡發音會改變, 德文每個字母的發音是固定的, 記得哪個字母該怎麼發音, 只要唸得準確, 不管多長的單字都可以寫得出來. 造字則可按照邏輯, 應該是可無止盡任意組合. 如果有機會閱讀以德語為母語的人寫的英文信件, 便可以發現他們很自然會把英文單字也組合在一起.
根據維基百科, 以 189, 819 個字母組成的
Methionylthreonylthreonyl...isoleucine 是有史以來最長的字. 不過有專業字典編纂人認為這個字不過是以語言格式表現某個化學程式, 不能當作真正的單字, 85 個字母組成, 在紐西蘭的 Taumatawhakatangihangakoauauotamate-
apokaiwhenuakitanatahu 是公認最長的地名, 也有人說這只是地名, 不能視為單字. 那麼, 最長的英文單字是什麼呢?
Smiles – 在兩個 s 之間竟然相隔一里長, 夠長了吧... : )
2008年04月07日
休閒中心
清明節加週末又是三天連假, 不出國在香港連逛三天也是挺無聊的. 城市小, 休閒活動很有侷限, 如果不開車跑到較遠的地方, 在台北新加坡香港都好像脫離不了吃吃喝喝外帶血拼等沒變化的活動.
就像在新加坡我們有時跑到新山一樣, 住香港, 我家老爺和我大概一兩個月就會去一次深圳. 買買書啦, 吃吃比較道地的川湘菜啦, 這次趁假期, 去朋友推薦的 “休閒中心” 開了開眼界.
深圳市有許多這類的休閒中心. 我們這次去的是規模較大頗具口碑的皇室假期,在一棟住宅大廈的底部, 佔地七層樓.
一進門, 不同的小姐帶我家老爺和我去不同的區域先洗個澡, 洗澡的地方也有擦背服務或是乾蒸房濕蒸房和公共水池, 反正先 “淨身” 換上中心提供的棉布衣褲和拖鞋再說. 儲物櫃的門上有兩道鎖孔, 一道鑰匙在客人的號碼排上, 另外同時需要中心工作人員的鑰匙才可開啟櫃子, 安全無虞, 不用擔心去休閒時錢包證件被人偷光光.
洗好澡想睡覺的有睡眠區可以讓你舒服地睡覺. 要不就上大堂, 大堂生果吧和 飲料吧的水果飲料任取. 也有粥粉麵中西餐飲區, 點餐是另外計費的. 大堂設有沙發區, 高腳桌椅區, 也有像按摩椅那種大型躺椅供休息用, 公共躺椅區前面是所謂立體聲電影院, 不間斷播放不同的電影, 另外有一躺椅區, 每張按摩躺椅附有一台小螢幕, 可觀賞自選的影片或玩遊戲, 大堂還有開放式跟隔間獨立網吧可上網. 除此之外還有撞球台, 桌球台, 幾台電動玩具跟隔間的 “雙人電影院”, 可選片觀賞費用另計.
這麼多選擇讓人頭都暈了, 我們選了躺椅看電影. 在躺椅區可以一邊看電影一邊請師傅足底或頭部按摩, 鬆腿, 鬆背, 採耳搓背修腳甲修腳皮, 這些服務每項另計小費從十到三十元不等. 我們沒有做這些項目而選擇全身按摩. 全身按摩又分中式, 香薰或中醫按摩. 服務員帶我們去一樓的按摩區包廂, 在這麼大的休閒中心裡的按摩師手藝通常還可以, 按摩兩個鐘後, 可以加鐘, 不延時則看客人的滿意度在按摩師的工作單上圈選 30, 50, 60, 80, 100 元不等的小費, 電腦化作業按儲物櫃手排號碼將客人在這裡消費的各項明細, 小費和基本費用紀錄下來, 到結帳時一併付清即可.
除了按摩, 樓上還有水療 spa 可做牛奶, 草本, 排毒 或泰式, 熱石 spa 按摩, 也有美容美髮美甲, 游泳池, 健身房, 另有貴賓多功能房, 可以打麻將打橋牌唱歌. 為了遠道的客人, 中心安排有豪華專車在羅湖和皇崗口岸接送客人來回.
不只休閒, 這裡也有商務中心提供商業服務如訂購機票打印傳真等. 還有海鮮火鍋酒家, 等於吃喝玩樂工作健身全包了. 收費看消費情況而定. 貴賓多功能房就不說了, 一間兩三千元基本消費. 一般人一進去, 收個所謂淨桑費 98 元, 就是洗澡, 可睡覺和在大堂吃水果喝飲料不請師傅做任何項目的收費, 按摩都是兩鐘 168 元起算, 如果一人消費滿 168 元, 就不收淨桑費, 其他小費跟上網啦按摩啦 spa 啦打麻將等等費用另計. 收費以 24 小時來算, 你有辦法在裡面睡一整天也可以, 超過 24 小時就要算另一天的費用.
這麼大一間休閒中心令我嘆為觀止, 我真是個老土. 不過, 坐在大堂上, 看上百位身穿棉衣棉褲腳伋拖鞋的男女老幼在這麼個密閉空間裡晃來晃去感覺實在奇怪, 這跟我對於 “休閒” 的設定不大符合, 我覺得在這樣的地方休閒不大健康, 見不到陽光到處暗暗的不說, 吹的是冷氣, 有非吸煙區, 但不禁煙, 如果週末下午來, 客人幾乎爆滿, 實在也很難有 “閒” 的感覺, 到處是不認識的人躺在或坐在你身邊. 我看有很多家庭帶年幼的小孩一起來, 活潑的小孩在大廳奔跑喧鬧, 有年輕母親抱著兩三歲的小孩在躺椅上睡覺, 龍蛇混雜, 疾病也很容易在這裡傳播吧我想.
我不會想常來, 來開個眼界倒是還可以.
2007年12月17日
年度漢字, Wort des Jahres
每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是日本的漢字日. 當天決定最能代表該年度大事的漢字, 2005 年因愛子公主誕生而選擇 “愛” 字, 去年 “命” 字因為皇室喜獲皇孫及數起學生自殺事件而當選. 而今年, 民眾覺得最能代表 2007 年一系列政治醜聞與食品業造假過期事件則是 “偽” 字.依照慣例京都清水寺住持當眾揮毫寫下年度漢字, 保留在寺中一年藉以提醒日本人反省改進直到下一年度的年度字被選出為止.
這也許不是壞事, 由社會大眾投票選出最能代表即將過去一年的一個字, 用以緬懷, 提醒, 紀念年度大事並共勉之, 要來年比今年更好.
除了日本, 德國自 1972 年起由德語協會決定 "年度字彙" -- “Wort des Jahres” 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這裡對沒學過德文的人要提出一點解釋, 德文的字彙因為 “複合” 的組成方式可無止盡的增加, 新字彙產生因時因事制宜.
2005 年度字彙紀錄該年出現德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理梅克爾, 原先的 “聯邦總理” 一字 der Bundeskanzler 加上個代表女性的字尾 in, 成為 die Bundeskanzlerin, 以前按文法規則可創造出的單字在現實生活終究成為事實, 也帶給人們對未來一種無限的希望. 這個 “聯邦女總理” 入選年度字彙真是當之無愧.
2006 年世界盃足賽在德國舉行, 國際足協 FIFA 在舉行球賽的大城市裡空曠的場地搭建巨大布幕同步轉播比賽讓從世界各地前來但買不到票無法親臨現場的廣大球迷能共襄盛舉, 集中在公開場所一同觀賞球賽共享對足球的熱愛, “Fanmeile” – fan + mile “綿延幾里長的粉絲陣仗” 因而產生以代表那些舉行球賽的城市, 該字入選 2006 年度字彙, 而柏林以官方提供九十萬人的數字在所有 Fanmeile 為最大者.
今年度的年度字彙已經選出, “Klimakatastrophe” – 氣候災難, 氣候暖化不再只涉及單一國家或區域, 其嚴重性無須贅敘, 入選年度字彙再次提醒德人關注這個全球性的問題.
除了年度字彙, 自 1991 年起, 由一群語言學家選出該年度某字, 其既不能適切表達該字彙真正的含意, 遭曲解濫用, 甚或還帶有可能損傷人性尊嚴的意味, 稱為 “年度非字” – “Unwort des Jahres”, 既然說不配當人的人為 “非人”, 我只有把不配當字的字叫做 “非字” 了.
迫害猶太人不堪回首的一頁歷史使德國蒙羞至今, 有好幾年跟類似主題有關係, 特別提醒德人勿重蹈覆轍, 例如 1991 年當選首屆年度非字的 “ausländerfrei” – foreigner-free, 起源於原東德區新納粹黨人師法當年納粹把猶太人趕盡殺絕的暴行, 明目張膽光天化日燒毀亞裔居民住所以創造 “無外國人” 的環境而來. 91 年我剛到德國, 對於所有這類仇恨或傷害外國人的事件感到十分不安, 即使在外國居民有百分之二十見怪不怪的大城如慕尼黑, 我的台灣同學中曾經有人走在街上被人無緣無故的踢了一腳或是被人指著鼻子大罵, “外國人滾出去, 你們 日 本 人 也一樣.” 可憐這些人, 可能還搞不清楚亞洲有多少國家, 哪國家的人長麼樣的就亂起哄.
1992 還是類似的字眼 “ethnische Säuberung” – ethnic purge, 清除異己, 德文的Säuberung 從 形容詞 sauber “乾淨的” 而來, 好像說一個種族和文化多元化的社會即是受污染骯髒的社會, 有必要清潔一下, 該詞因充滿蔑視人權的寓意而入選. 1993跟種族文化有關的字眼 “Űberfremdung” – “過度外來化” 連續第三年出現, 該字最早在 1920 年代末為經濟學術語意指企業收受過多的外幣, 極右派人士慢慢將其解釋為社會國家受到過多外來文化, 種族, 人種, 宗教的影響而陷於危難, 一再叫囂緊縮外人移入, 同化, 融合等政治議題.
沉寂幾年, 2000 年四度出現 “national befreite Zone” – “民族主義解放區” 的字眼表示極右派份子活躍的原東德聯邦, 最近一次是今年一月選出 2006 年度非字的 “freiwillige Ausreise” – "自願離境", 意指那些因國家政治動盪申請庇護居留德國被拒絕的政治難民, “被迫自願” 離開德國回到自己的國家. 短短十五年間類似主題出現比例超過百分之三十, 可見 “種族” 在德國仍然是個問題. 如果不能將歧視不同種族與弱者的思想根除, 再多上幾次榜可能也只是更加令人麻木吧.
2007年12月12日
兩個月前一個朋友邀我加入 Facebook. 啥? 沒聽過! Google 了一下才知這 Facebook 還小有來頭. 某評論甚至說住在北美洲的人如果不曾聽過或不是 Facebook 的用戶, 那他要不是年逾四十就是太~太~太~太~~落伍啦... 為了不要讓人認出我已經超過四十 (:P), 趕緊註冊, 在全球數千萬的用戶名冊添上一筆.
2004 年二月份哈佛學生 Mark Zuckerberg 與友人共同創立 The Facebook, 本來只是針對哈佛的學生, 讓校園新鮮人能認識學校其他的成員一種類似 “花名冊” 的網頁. 不久擴張到其他長春藤聯盟的名校和全球其他大學, 慢慢發展到 2006 年九月起, 任何能提供有效電郵地址和基本資料十三歲以上的個人或團體即可註冊加入用戶. 網頁開放給社會大眾後到今年九月的一年間, 該網站在美國網站使用率排名從六十上升到全美第七, 也成為僅次於 MySpace 的第二大交友網.
以使用人數計算, 該網站使用前十名的國家為美國, 加拿大, 英國, 澳洲, 土耳其, 瑞典, 挪威, 南非, 法國和香港. 截至今年十二月初全球超共有五千七百萬用戶 (主要用戶還是大學生), 以平均每天二十五萬新用戶來計算, 預計在年底前用戶可打破六千萬大關. 用戶可以免費使用該網站, 其主要收入來自廣告. 網站於 2005 年改名 Facebook, 並大幅改革提高頁面用戶使用友好性, 今年十月份微軟以兩億四千萬美元收購其 1.6% 的股份, 創辦人因想保持獨立, 完全易主的可能性不大.
Facebook 的應用, 除了個人基本資料, 用戶可以上傳照片 (每天約八百五十萬張照片上傳, 已經超越有些專門分享照片的網站 如 flickr), 視訊, 告知自己的狀態 (我正在工作, 在家, 跟家人在一起...), 下載音樂 (與蘋果 iTune 合作), 部落格, 留言板, 短信, 也可查看 “市場” (目前免費的分類廣告, 供求雙方均可發布二手貨買賣, 租房, 工作找人或人找工作等相關廣告), 藉著 “活動訊息” 可告知朋友計畫進行的活動.
朋友間網上互動還有個有趣的應用叫 “捅” - poke, 這 poke 原本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 用戶可以捅一捅朋友, 朋友也可回捅, poke 來 poke 去互打捅人仗. 不過有群人把這個 “捅” 解釋成有性暗示的意味, 捅來捅去乾脆不如去做愛做的事... 從 poke 慢慢衍生出其他的打招呼方式, 簡稱 “X me“, 這 X 可以是任何其他行為如擁抱, high five, 輕拍, 吻, 微笑等... 應景的動作還有丟雪球, 堆雪人等.
今年五月份起, Facebook 推出開放平台, 讓第三方程式設計師能依據 Facebook 的應用開發相關的應用程序. 像跟旅遊有關的 “Cities I’ve Visited”, 不只可以在世界地圖上標出用戶曾經去過的地點, 最喜歡的城市, 還可以提供自己的旅遊經驗作為別人的參考. 百視達推出的 “Movie Clique”, 可以選出用戶曾經看過的電影, 評分, 寫影評, 推薦朋友看電影等. “Fun Wall” 比 Facebook 本身的留言板 Wall 多了可以手寫, 畫畫, 貼照片或是視訊的功能. “Hatching Gift”, “Growing Gift” 供用戶贈送免費禮物給朋友. 其他還有遊戲, 猜謎等. 截至十二月初共有一萬種不同的應用供選擇.
如同其他任何網路活動, 加入 Facebook 自然也有個人資料外洩風險. 雖說使用條款上言明該網頁僅供個人, 非商業用途使用, 但高中, 大學甚至地方警察都曾利用 Facebook 的資料調查個別的用戶, 尤其是未成年飲酒或其他非法行為如吸大麻等. 有些校警也是因為從學生用戶的 “活動” 得知某些派對的進行而去突擊檢查. 有的學生因為在 Facebook 上發表種族歧視及歧視同性戀的言論遭受處分, 也有發表對特定人士憎恨或威脅的言語而被調查的. 我想也是用戶腦筋不夠清楚, 網路無國界, 哪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保密的, 也活該被抓到. 前幾天在美國一個十五歲的少女上自己的網頁貼了自己的裸照, 被以私藏未成年人色情圖片及戀童罪名被逮捕. 新加坡幾年前就有部落格主因為種族歧視言論被起訴判刑. 可能用戶會認為, 只要我喜歡為什麼不可以在私人的空間擁有完全的自由. 言論自由牽涉到更深層的問題, 不在此作探討.
Facebook 於今年十一月間推出一個新的廣告系統 Beacon, Facebook 成員在友站 (如 eBay, Blockbuster, Travelocity 等) 的活動, 例如購物清單, 會被 Beacon 當作會員最新動態自動傳送給該會員的朋友們. 此舉引起宣然大波, 遭到抗議後, Facebook 立即加入一個選擇功能, 讓會員自己決定是否願意將自己活動透露給友人, 創辦人兼 CEO Zuckerberg 也趕緊在 Facebook 部落格中向用戶道歉. 雖然做了補救措施, 但資料保密性仍是用戶須承擔的一種風險.
Facebook 也並不是處處受歡迎, 敘利亞政府因用戶散佈鼓吹攻擊政府的言論而在十一月份下令禁止該網站.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 澳洲新南威爾斯和加拿大渥太華的公家組織都曾以不同的理由禁止該組織成員登錄該網站. 不論如何, 不想被譏為落伍的人還是可以玩玩, 看現在很多年輕人究竟在搞些什麼.
2007年11月07日
手機 PK
離開新加坡, 以為從此脫離每週一次 Sim Lim Square 或 Funan Center tour (新加坡兩個較大的3C 商場) 的週末生活模式, 真是大錯特錯. 香港賣 3C 產品的大小商場更多, 店開得更晚, 加上地利之便, 來港後平均每周至少逛兩次 3c mall, 至少喔, 不只週末, 連 weekday 都不能倖免, 從香港中環的手機店, 灣仔的電腦城, 可以逛到九龍旺角電腦城, 手機城, 甚至連有時去個深圳都還要去華強路上各種 3C商場. 唉. 女人真命苦. 不過看在我家老爺每次逛 3C, 兩眼發光, 對於新產品都要摸摸弄弄那種好奇又專注的樣子, 想想, 也好啦, 總比一天到晚癱在電視機前動也不動或是跑不見人不知去哪裡鬼混要好得多, 只好乖乖讓他牽著逛 (聽起來好像溜狗).
我對 3C 產品沒多大興趣, 逛店只是看熱鬧而已. 注意看會看到一些 “類名牌” 如 NOKLA, Tosibah 還有 Suny Ericssom, 甚至品牌就叫 iPhone 的. 不消說, Made in China. 復古大哥大外型的“小哥大”很像玩具, 另外, 最誇張的應該是中國製造所謂 煙 友 最 愛 超 爆 笑 “香菸王手機 3838”, 正面手機屏幕與按鍵, 背面大紅色中華香菸的外觀, 背板蓋拆開可裝七支香煙, 煙癮大的人可免去攜帶手機又帶煙盒的不便, 手機可加裝 micro SD 擴充記憶, 內建左右各一立體聲高分貝喇叭可聽 mp3, 附有 130 萬畫素的相機功能, 還可玩俄羅斯方塊, 今年春裝換新衣換成熊貓香菸, 兩隻雄貓在淡藍綠色的背景啃著竹子的圖案, 廣告詞為 “用 香 菸 講 電 話, 無 聊 時 還 可 抽 根 菸” =_= ... 這大概是目前世界唯一一款買手機附贈賴打和七隻香煙的機型, 手機城的店家對此款手機的促銷廣告為 “型人必備”. 老天啊, 哪一 型 的人才會買這樣的手機??
行動電話從出現到現在逾三十年, 普及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 從最早前用肩帶掛在身上比磚頭還大的大哥大發展到現在輕薄短小的外觀,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 按鍵顯示屏要擠在那麼小的地方裡, 不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 要嘛就滑蓋式一個在外一個在裡, 機身圓一點方一點, 翻蓋滑蓋, 顏色變化多一點, 至於按鍵, 非方即圓, 好像真的變不出什麼花樣; 到 LG推出巧克力, 鋼琴烤漆的玻璃纖維機身加上觸控式感應器提供了與按鍵完全不一樣的手感, 上市四月餘的蘋果 iPhone 更是將手機的外觀推向設計的極至, 防刮痕的光滑屏幕和不銹剛的框架簡潔清爽, 酷到不行的外觀, 全觸摸式的操作, 自由設計 (AT&T 給蘋果完全自主的空間開發手機獨有的規格) 和軟件扎實功能齊全讓 iPhone 贏得美國媒體評選為 2007 最佳發明, 有人認為只要價格調降, iPhone 有人手一台的發展潛力.
手機外觀可能變化不多, (除非 nokia 真的推出傳說中薄如紙片可彎可抝可當手環戴的 8888) 但功能可是日新月異, 手機不僅能通話, 當鬧鐘當記事本, 計算機, 聽音樂, 上網, 玩遊戲, 收發電子郵件, 處理電子文件, 看電視看電影, 全球定位, 當手電筒, 當驗鈔機, 聽說以前還有人把震動功能當按摩棒來玩, ㄟ... 真是物盡其用. 科技創新無窮止盡, iPhone 才開始熱著, Google 就宣布跨足手機市場, 並與三十多家手機相關業者結合開創“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 支持 2008 下半年度要推出的手機操作系統 Android, 包括 China Mobile, eBay, HTC, Intel, LG, Motorola, NTT DoCoMo, Samsung, 和美國義大利德國的電話公司. 看來 Google 比蘋果的野心更大, 這 Android 可適用各種結盟品牌的手機上.
Google 老闆 Eric Schmidt 趕緊撇清: 這並非宣布要推出 Gphone 來 pk iPhone, Schmidt 身兼蘋果監事, 還強調自己是個 happy iPhone-user. Android 有超強的網路瀏覽功能, 有了它, 任何在網頁上可以看到的東西一樣可以在手機上重現, 從文字, 通訊, 社交平台到 mp3 或是影片. 跟一般手機操作系統不同點在於這軟體可以任意改變以適合各廠牌的需求, 這套操作系統將是一種“四贏”的策略 –操作系統統一化讓手機製造商降低組件成本, 開發成本, 開發時間, 也提供各製造商獨立設計的空間. 電話公司因為手機和上網間區別不再, 人人可以拿著手機做以前坐在電腦前上網才可以做的事, 預計電話線路使用率將大大提高, 增加營利. 系統工程師不再像現在要為不同品牌不同操作系統寫出不一樣的應用程式, 也不用擔心相容性的問題. 消費者不像現在買不同的手機要閱讀不同的操作手冊, 操作系統一樣, 只要學一次便能使用不同廠牌的產品, Android 目的在結合網路, 手機以及 Wi-Fi, 對原先只利用手機打電話的人提供很多隨身娛樂的可能性. 聽起來簡直完美. 至於 2008 下半年是否真的有安裝 Android 的手機上市, 有人說, 那不是承諾, 不過是宣示一種目標而以.
大家拭目以待囉...
資料來源: Nov. 6, 2007, Spiegel Online “Die Win-win-win-win Situation” Von Matthias Kremp und Frank Patalong
2007年11月01日
A380 - No Sex on Board, Please
A380 內部裝潢對外公開後, 不知有多少人期待能早日乘坐她去旅行.
比頭等艙還高級的個人套房有充分的私人隱私, 23吋 LCD 屏幕, 商用設備一應俱全, 關起門拉下窗簾有如個人辦公室. 幽個小會也可以, 相連的兩間個人套房可變成雙人房, 在兩人世界不受干擾享用裝在 Givenchy 餐具裡的精美餐點和 Dom Pérignon 或 Krug 香檳… 累了, 座椅拉平成為雙人床, 然後哩? 沒有然後啦, 僅止於此, 幻想可以在空中嚐試 “置身九霄雲端” 滋味的人可要大大失望了, 因為率先啟用這種空中巨無霸的新加坡航空已公開禁止乘客在機艙內做愛做的事.
新航表示, 希望不論是搭乘經濟艙或是個人套房的乘客都能行止乎禮, 不要做任何讓其他乘客或是機組人員感到不堪的事. 雖然有充分隱私, 個人套房並無隔音設備, 也不是完全和其他乘客隔離開. 為此就有新航首批 A380 的乘客向媒體大表不解: “賣給你一張雙人床, 給你隱私, 香檳無限暢飲, 然後要禁止接下去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
資料來源: Spiegel Online 31.Okt.2007 “Singapore Airlines verbietet Sex im A380-Séparée” abl/dpa
2007年09月07日
Money, Money, Money...
剛剛下樓洗床單, 搭電梯沒事幹, 把手中港幣仔細瞧了一瞧, 發現上面有一行 “憑票即付” 字樣有點怪異, 便想到把所有的錢拿出來看看.
除了港幣, 我們還有台幣, 人民幣, 新加坡幣, 歐元和美金. 人民幣花色較單純, 正面老毛肖像, 國徽, 發行銀行, 面值跟鈔票號碼, 背面出版年份, 蒙, 藏, 維吾爾, 壯族文字以及漢語拼音寫出 “中國人民銀行”, 加上人民大會堂或是著名風景區圖樣. 台幣也簡單, 正面除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中央印製廠字樣僅有數字文字標示面值和鈔票號碼, 背面為年份跟面值. 不論面值, 新加坡幣也清一色是第一任總統 Ishak 的大頭像, 國徽, 四種官方語言標示出國名,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的主席, 也就是總理, 簽名與官印, 跟港幣相似之處 (不知是否取樣英國系統, 咦, 我竟然沒見過英鎊生做麼樣…) 在於鈔票號碼漸大的字樣. 背面除了數字標出面值和國名, 以圖畫表現較抽象的主題如教育, 體育, 藝術等. 兩新幣的塑膠材質看來乾淨清爽, 水洗都不會爛.
手邊有的是零二年版的五元, 十元, 二十, 五十和一百歐元, 歐元紙鈔的大小跟面值成正比不說, 其間的差距也是規則的, 長差零點七公分, 高差零點五公分. 認識我較久的朋友都知道, 我習慣把錢按面值從小到大而且要正面向前排好放在錢包裡, 使用比較方便, 所以偶然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 歐元色彩柔和, 均以歐洲著名建築或其部分為主題, 正面以拉丁和希臘文標出 Euro 字樣, 上方除歐盟旗圖案, 在顯示版權所有的 © 符號旁, 以歐盟國家共五種不同官方語言標出 European Central Bank 的縮寫, BCE ECB EZB EKT EKP, 及出版年份, 背面才是多達十二碼的鈔票號碼.
美金不論面值, 大小一致, 顏色單調, 這是跟手中其他各國錢幣相異之處, 有機會花美金時一定要看清楚. 面值不同的美金上有不同的總統肖像. 但同一面值不同版本同一人的頭像也有差異, 手中兩張十美金上面的 Hamilton, 1999 年版臉很大, 也比較年輕, 1995 年版則是小頭像, 看來他也比較老, 另外兩張有著聯邦儲備系統印記的二十美金上的 Jackson, 一張有卵形框框在頭像外面一張沒有. 美金上的資訊是手中各國幣值最複雜的, 除了基本的面值, 發行銀行, 國名, 財政部長簽名, 鈔票號碼外, 還有四開號, 版號, 行印, 國庫印, 劵種 (市面流通美金 99% 為聯邦儲備券, Federal Reserve Note, 區別於合眾國鈔票及銀元券), 網路上教人如何辨別偽鈔技巧還提到凸版印刷, 凹版印刷, 細線印刷跟微縮文字等, 唉, 這麼多不同版本的各種鈔票已經搞得人頭昏眼花, 拿到偽鈔可能還真的分不出來哩.
香港第一張紙幣於 1845 年問世, 現行流通的紙幣為中國銀行 (香港), 渣打跟香港上海匯豐三家銀行所發行. 除了中英文標示的面值, 發行銀行名稱, 年份, 還有代表人總裁, 總經理或財務總監簽名, 在發行銀行下方寫著 “憑票即付” (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at its Office here) 港幣 x 元, 手中僅有一張渣打發行的二十元紙幣, 看來像是長了頭髮和鬍鬚的鯉魚 匯豐大多是獅子頭圖案, 是匯豐在中環總行底樓銅獅的畫像, 中銀則多使用該行幾何圖形建築的圖樣配上五瓣洋紫荊香港市花為背景, 中銀渣打使用 “圓” 這個字, 而匯豐使用 “元”. 因為發行銀行眾多, 加上不同面值, 港幣紙鈔大概就有十幾種不一樣的花色, 喜歡蒐藏貨幣的大概很喜歡港幣吧.
上次回台灣才知在台灣某些銀行只收取匯豐銀行發行的港幣現鈔, 其他兩家不收, 也難怪, 匯豐在 2005 年底 (Tier 1 Capital) 排名世界最大金融機構集團, 集團 22% 所得來自香港的匯豐, 顯示香港經濟自由與消費力驚人. 香港匯豐位於德輔道中入口的兩隻銅獅, 左邊的獅子獅口大開, 右邊是閉著嘴的. 1935 年於上海鑄造搬到香港, 二戰時曾被日本人移走後來又找回來, 其中一隻在二戰期間被人裝置了小炸彈, 到九零年初期才被香港防爆警拆除. 左邊開口的那隻以當時香港匯豐的總經理為名叫做 Stephen, 右邊閉嘴那隻則以當時上海匯豐總經理 Stitt 為名. 原本 Stitt 也是獅子大開口, 不過迷信認為 Stitt 所在的那個位置, 張口正好會吸進東風, 晚上會變成真的獅子危害眾生, 所以在重鑄時把它的嘴給封上了. 港人果然迷信.
下次有機會來香港可以去看看.
2007年08月08日
我的手機在哪裡?
八月號讀者文摘有篇文章發表了一項 “手機測試” 的結果 (The Reader’s Digest Global Mobile Phone Test). 這並不是手機功能比對的報告, 而是誠實調查的結果.
讀者文摘研究小組在 32 個國家各挑選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 (大多是該國首都)做實驗, 測試員兩人一組, 一人在該城公共場合遺留一支附有電話卡, 立即可使用的中等價位手機, 假裝遺失電話的測試員會在路人撿起電話後幾分鐘內打電話給該路人, 另一測試員則在附近觀察該路人的反應.
32個國家, 每國測試30支, 一共960支手機, 測試結果全球共654支手機 (68%) 被歸還, 前五名 (共七個國家) 有三個是亞洲的城市, 首爾, 孟買, 馬尼拉, 首爾歸還率90% 為亞洲第一, 孟買, 馬尼拉各為 80%. 全球排名第一的是2004年才加入歐盟, 全國人口不到三十萬的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在首都盧布爾雅那遺失的30支手機中有29支被歸還, 歸還率高達 97%.
這項測試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在印度孟買, 一位路人本想將在商店拾得手機據為己有, 商店主人卻召集了一群朋友利用同儕壓力迫使該路人歸還手機, 該路人告訴測試員, 不用人逼, 其實他本來就想歸還手機, 但面對測試員詢問為何他撿到手機後即關機, 他只能尷尬地笑笑逃離現場.
研究也發現, 不能盡信穿制服的人. 從阿根廷到澳洲, 全球共有六名購物中心保安警衛拾獲手機後偷藏起來若無其事, 香港銅鑼灣的那名警衛拾起手機後用紙包起來拿在手裡, 在面對測試員詢問時完全否認看到任何手機, 並要他去失物招領處掛失. 好消息是全球受測的警員將手機全數歸還, 包括巴西, 而一般人認為在巴西警員們普遍貪腐.
財富與誠實度間也沒有直接的關係. 在紐西蘭, 一位衣著時髦的中年女性撿起手機就走人, 完全沒試圖跟手機主人聯繫, 而巴西一個看來貧窮, 帶著三個娃的媽馬上歸還她在聖保羅公園撿到的手機, 她說 “我可能窮, 但我的小孩會了解誠實的價值.”
許多帶著孩子們的父母大都希望機會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歸還手機, 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 一個約十歲男孩撿到手機後央求父母保留下來, 父母本來似乎不同意, 但觀察員發現在小男生親吻母親臉頰後父母繳械首肯小孩將手機據為己有.
跟刻板印象不同的是, 誠實度跟年紀或族群也沒有直接關聯, 在墨西哥城一對七十歲夫婦撿到手機據為己有, 而紐約哈林區一位十六歲黑人在一群非洲裔美國少年陪同下將手機歸還測試員. 女人歸還失物的比例較男人高. 一般人因為自己有過遺失重要東西的經驗, 或是知道手機中通常存有重要資料而將手機歸還.
我想到幾年前我和我家老爺去南京玩, 吃完晚飯我們搭計程車回旅館取行李要去火車站, 在計程車上看到一支手機. 那時還只是男朋友的我家老爺拿起手機就收在褲袋裡, 我心裡還嘀咕, 這人也奇怪了, 自己高級手機兩三支還拿別人的爛手機, 一下計程車, 我家老爺就查看聯絡人, 信息, 已打電話等資料撥了通電話出去告知對方撿到手機, 希望對方聯絡失主, 可能對方本來以為是詐騙電話不太理會, 過了幾分鐘, 手機響了, 果真是失主打來, 請他們儘快到旅館大廳跟我們碰面歸還. 我當下稱讚老爺一番, 我說嘛, 你拿人手機幹嘛. 他回我說, 留在車上一定就沒戲唱了, 大陸ㄟ…
讀者文摘沒有在中國大陸任何一個城市做本項測試. 以下是測試結果, 看看你在哪裡:
97% -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
93% - 加拿大多倫多
90% - 南韓首爾
87% - 瑞典斯德哥爾摩
80% - 美國紐約, 印度孟買, 菲律賓馬尼拉
77% - 匈牙利不達佩斯, 克羅埃西亞札格拉布, 捷克布拉格, 芬蘭赫爾辛基, 波蘭華沙, 紐西蘭奧克蘭
70% - 巴西聖保羅, 法國巴黎, 德國柏林, 泰國曼谷
67% - 義大利米蘭, 墨西哥墨西哥城, 瑞士蘇黎世
66% - 英國倫敦, 澳洲雪梨
60% - 西班牙馬德里
57% - 俄國莫斯科
53% -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莉絲, 新加坡, 台灣台北
50% - 葡萄牙里斯本
47% -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荷蘭阿姆斯特丹
敬陪末座
43% - 馬來西亞吉隆坡, 香港
(資料來源 2007 八月號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