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年度漢字, Wort des Jahres
每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是日本的漢字日. 當天決定最能代表該年度大事的漢字, 2005 年因愛子公主誕生而選擇 “愛” 字, 去年 “命” 字因為皇室喜獲皇孫及數起學生自殺事件而當選. 而今年, 民眾覺得最能代表 2007 年一系列政治醜聞與食品業造假過期事件則是 “偽” 字.依照慣例京都清水寺住持當眾揮毫寫下年度漢字, 保留在寺中一年藉以提醒日本人反省改進直到下一年度的年度字被選出為止.
這也許不是壞事, 由社會大眾投票選出最能代表即將過去一年的一個字, 用以緬懷, 提醒, 紀念年度大事並共勉之, 要來年比今年更好.
除了日本, 德國自 1972 年起由德語協會決定 "年度字彙" -- “Wort des Jahres” 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這裡對沒學過德文的人要提出一點解釋, 德文的字彙因為 “複合” 的組成方式可無止盡的增加, 新字彙產生因時因事制宜.
2005 年度字彙紀錄該年出現德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理梅克爾, 原先的 “聯邦總理” 一字 der Bundeskanzler 加上個代表女性的字尾 in, 成為 die Bundeskanzlerin, 以前按文法規則可創造出的單字在現實生活終究成為事實, 也帶給人們對未來一種無限的希望. 這個 “聯邦女總理” 入選年度字彙真是當之無愧.
2006 年世界盃足賽在德國舉行, 國際足協 FIFA 在舉行球賽的大城市裡空曠的場地搭建巨大布幕同步轉播比賽讓從世界各地前來但買不到票無法親臨現場的廣大球迷能共襄盛舉, 集中在公開場所一同觀賞球賽共享對足球的熱愛, “Fanmeile” – fan + mile “綿延幾里長的粉絲陣仗” 因而產生以代表那些舉行球賽的城市, 該字入選 2006 年度字彙, 而柏林以官方提供九十萬人的數字在所有 Fanmeile 為最大者.
今年度的年度字彙已經選出, “Klimakatastrophe” – 氣候災難, 氣候暖化不再只涉及單一國家或區域, 其嚴重性無須贅敘, 入選年度字彙再次提醒德人關注這個全球性的問題.
除了年度字彙, 自 1991 年起, 由一群語言學家選出該年度某字, 其既不能適切表達該字彙真正的含意, 遭曲解濫用, 甚或還帶有可能損傷人性尊嚴的意味, 稱為 “年度非字” – “Unwort des Jahres”, 既然說不配當人的人為 “非人”, 我只有把不配當字的字叫做 “非字” 了.
迫害猶太人不堪回首的一頁歷史使德國蒙羞至今, 有好幾年跟類似主題有關係, 特別提醒德人勿重蹈覆轍, 例如 1991 年當選首屆年度非字的 “ausländerfrei” – foreigner-free, 起源於原東德區新納粹黨人師法當年納粹把猶太人趕盡殺絕的暴行, 明目張膽光天化日燒毀亞裔居民住所以創造 “無外國人” 的環境而來. 91 年我剛到德國, 對於所有這類仇恨或傷害外國人的事件感到十分不安, 即使在外國居民有百分之二十見怪不怪的大城如慕尼黑, 我的台灣同學中曾經有人走在街上被人無緣無故的踢了一腳或是被人指著鼻子大罵, “外國人滾出去, 你們 日 本 人 也一樣.” 可憐這些人, 可能還搞不清楚亞洲有多少國家, 哪國家的人長麼樣的就亂起哄.
1992 還是類似的字眼 “ethnische Säuberung” – ethnic purge, 清除異己, 德文的Säuberung 從 形容詞 sauber “乾淨的” 而來, 好像說一個種族和文化多元化的社會即是受污染骯髒的社會, 有必要清潔一下, 該詞因充滿蔑視人權的寓意而入選. 1993跟種族文化有關的字眼 “Űberfremdung” – “過度外來化” 連續第三年出現, 該字最早在 1920 年代末為經濟學術語意指企業收受過多的外幣, 極右派人士慢慢將其解釋為社會國家受到過多外來文化, 種族, 人種, 宗教的影響而陷於危難, 一再叫囂緊縮外人移入, 同化, 融合等政治議題.
沉寂幾年, 2000 年四度出現 “national befreite Zone” – “民族主義解放區” 的字眼表示極右派份子活躍的原東德聯邦, 最近一次是今年一月選出 2006 年度非字的 “freiwillige Ausreise” – "自願離境", 意指那些因國家政治動盪申請庇護居留德國被拒絕的政治難民, “被迫自願” 離開德國回到自己的國家. 短短十五年間類似主題出現比例超過百分之三十, 可見 “種族” 在德國仍然是個問題. 如果不能將歧視不同種族與弱者的思想根除, 再多上幾次榜可能也只是更加令人麻木吧.
留言
伪 = 人 + 为
mmm.....Is that correct?
發表人: 老杨 | 2007年12月18日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