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1月16日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從去年十一月到現在短短兩個多月裡, 連進電影院, 在電視上或網路上或是買碟片來看, 前後看了不下十幾部片. 我常想爲什麼我那麼喜歡看電影可能是因為缺乏想像力吧.
跟改編拍成電影的原著小說來比較, 讀小說, 光是文字, 可以讓人的想像力無限奔馳, 一句 “在海灘上漫步”, 你腦子裡出現的海灘, 海的顏色天的顏色沙灘的顏色光線的明暗漫步的人身上穿的衣服或心情沙灘上有沒有其他人在做什麼等等, 可能跟我想像中的大異其趣. 拍成電影, 人物場景特效都是定死的 -- 及肩棕髮熟女身穿藍色套頭毛衣牛仔褲光腳在無人的海灘低頭漫步, 天是藍的海是灰的沙灘是米白的, 背景音樂讓你知道她的心情是喜是悲, 大家看到的都一樣, 沒有太多遐想的空間. 看電影如同速食般快速的娛樂方式. 花不太多的錢, 把可能得花上幾天幾週才能看完幾百頁的故事, 看演員在兩個小時之內表演出來, 對於我這種在朋友 S 口中買書要先看厚度才決定買不買沒什麼文學素養的人來說, 經濟又實惠. 不過看好電影跟讀好書都同樣可以造成感動.
已經好久不曾看到像 Shawshank Redemption (“刺激 1995”) 那種看到冤獄十幾年的 Tim Robbins 最後逃出來並整倒腐敗典獄長正義終得伸張大快人心令人全身毛孔無不舒暢, 或像 Primal Fear (“驚悚”) 裡假扮人格分裂騙過辯護律師 Richard Gere 的 Edward Norton 在結尾洋洋自得告白後, Gere 猶如五雷轟頂卻無力回天的癱軟令人寒毛直豎雞皮疙瘩掉滿地那種 die die must see 的好片, 有才的編劇導演演員好像愈來愈少.
最近看的十幾部片多半只是還可以, 五顆星中兩顆半到三顆, 不看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少數可以拿到三顆半或以上, 像 Woody Allen 執導的喜劇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情遇巴塞隆納”).
我對伍迪艾倫先生老實說並無好感. 在我眼中他像個十足猥瑣的糟老頭, 不光是外表像, 主要因為他能夠背著長期生活伴侶 Mia Farrow 跟比自己小 35 歲的養女發展出男女關係, 這這這… 這件情事中, 我很難歌誦愛情超年齡超國界的偉大, 畢竟他們曾是父女關係, 也難怪 Mia Farrow 氣得直指伍迪艾倫有戀童癖. 這樣的個人行為缺陷讓我實在很難欣賞他的才華. 還是看了他的戲是因為那張電影海報真是太吸引人了, 而且到很後來才注意到這是伍迪艾倫的戲.
“情遇巴塞隆納” 故事圍繞著男主角 Javier Bardem 哈維爾巴登跟三個女人的情慾打轉. 兩個年輕的美國女孩 Vicky 跟 Cristina 去巴塞隆納度暑假. 兩人在大學時代雖因臭味相投結成好友但是對愛情的觀點南轅北轍. Vicky 看似保守實際, 不容許背叛跟出軌, 要的是嚴肅穩定的對象, 也正是她跟正派又事業有成未婚夫道格訂婚的原因. Cristina 才跟男友分手不久, 因曾經歷深情帶來的傷害, 她不想再冒險付出真情, 一直想要一些特別的, 但卻無法清楚說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感情.
兩個女孩到巴塞隆納便參觀建築和畫展, 沉浸在當地濃濃的藝術氣息中. 一晚兩人在小酒館遇到巴登飾演的畫家 Juan Antonio大膽直接向兩人調情 (“我喜歡妳們兩個, 我想邀請妳們兩人去 Oviedo, 一小時內出發… 我們會在那裡度週末, 吃好吃的, 喝好酒, 然後一起做愛”). 保守的 Vicky 義正辭嚴表達拒絕之意, 和 Juan Antonio 唇槍舌戰幾回合後, 不料 Cristina 一口答應. Vicky 想法說服她的朋友跟一個陌生人去度一個以性為目的的週末危險而瘋狂. Cristina 卻認為 Juan Antonio 性感又帥氣, 但上不上床她自己可以做主, 跟一個有創意又帥的藝術家去度週末一定很有趣. 不放心朋友一人, Vicky 只得陪 Cristina 一同前往.
到了當地, Juan Antonio 盡地主之誼帶兩人到處參觀. 當晚進行的不盡如 Juan Antonio 的意. 隔天 Vicky 和 Juan 鬼使神差地有了一夜情, 兩人對 Cristina 卻三緘其口隻字未提. 回到巴塞隆納, Vicky 設法讓生活重返正常, 即使對那一夜無法忘懷, 卻在 Juan Antonio 對她的不安跟懷疑不給予正面的回應後照原計畫嫁給了道格. 而 Cristina 和 Juan Antonio 再續舊情, 兩人愈來愈親近, Cristina 覺得深受這個藝術家的吸引, 也覺得因為他她的靈魂與思想都受到了解放, 兩人陷入熱戀並同居.
一晚, Juan Antonio 接獲通知, 從馬德里失意落魄回鄕的前妻 Maria Elena 試圖自殺未遂, Juan Antonio 立刻將她接回家協助她度過難關. Maria Elena 也是畫家, 才華橫溢但個性瘋狂. 兩人有如天造地設的一對, 也深愛著彼此, 但是兩人間總是少了一種和諧平衡的元素, 以致於婚姻結束在刀光劍影之中. 前妻出現後, 三人之間有了微妙的互動… Cristina 在這對畫家 (前) 夫婦的敦促指導下攝影技巧突飛猛進, Maria Elena 平靜而放鬆, Juan Antonio 則經歷一個創造高峰, 一切看來十分平衡協調, 三人也發展出錯綜複雜的愛戀關係, 男女, 女女, 3P. 畫家夫婦一致認為 Cristina 即是他們夫妻關係中缺少的那一角, 加進 Cristina, 他們原本劍拔弩張的關係變得近乎完美, 愛情也更有深度.
暑期接近尾聲, 常常思考生命和愛的意義的 Cristina 理性突然又戰勝感性, 原本以為這樣的三角關係是獨特的是她等待的, 卻突然體認這一切並非她所追求, 而提出離開的要求. Juan Antonio 問她到底要什麼, Cristina 回答不上來只知道這不是她要的, 她要 “不同的”. Maria Elena 驚慌將要失去近乎完美的生活, 痛罵 Cristina 那種長期性的不滿足 chronic dissatisfaction 是嚴重的病態, 罵她利用了他們夫婦, 也罵她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會令她滿意. Juan Antonio 的理解是也許等到有一天 Cristina 遇見真正合適的人這些對於平靜跟幸福的追求才會告終.
Cristina 獨自到法國旅行. 她的離開使得 Maria Elena 再度陷入瘋狂狀態, 畫家夫妻關係也跟著破裂. 一次持槍到 Juan Antonio 的家想要殺夫兼尋死, 無意傷到投入婚姻不久卻有如行尸走肉, 蠢蠢欲動前來私會 Juan Antonio 的 Vicky. 突然受傷, 讓 Vicky 一下恢復理智, 說兩人完全瘋狂她無法這樣過日子. Vicky Cristina 跟道格一行三人回到美國, 也回到了到巴塞隆納度假之前的生活. Vicky 遁入婚姻, Cristina 繼續尋找嘗試, 還是一樣, 不知道她要的, 只知道她不要的是什麼.
故事可能有點超現實. 處理的主題也很多元, 愛, 性, 男女關係, 同性關係, 忠心, 背叛, 保守, free thinking, 生命的真理, 生活滿足感, 生命意義的追求… 我想每個人心中對人生重大問題都有各自不同的一把尺, 贊同與否個人在看過電影後應該都會有不同的定見, 也不想在此評論.
我覺得很好看是因為電影真是拍得太賞心悅目了. Vicky 由 Rebecca Hall 飾演, 這位英國年輕女演員以前我沒看過, 清秀知性的外表很像劇中循規蹈矩自以為很有自持的 Vicky, Cristina 由伍迪艾倫的愛將 Scarlett Johansson 擔綱, 重頭戲幾乎都在她身上. 瘋狂才女 Maria Elena 由美艷的 Penélope Cruz 演出, 雖然到戲演了一半以後才出場, 嬌小精緻的身軀容貌加上敢愛敢恨的瘋狂性格有如鑽石一般亮眼, 我覺得她從來沒有像在這部戲裡這般美艷過. 出生西班牙演藝世家的哈維爾巴登在戲中粗獷的外型加上深沉的個性和直接了當的作風讓他坐享三人之福.
同為西班牙籍演員, Cruz 跟 Bardem 早在 1992 年便合作過一部內容非常辛辣的電影 Jamón, jamón (直譯 “火腿火腿”, 也有根據內容翻成 “共妻共夫” 的) 歌誦肉慾和奇特的男女關係, 大概十幾年前我在德國時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這部電影, 西班牙式對感情對男女關係態度之開放與獨特真是令我瞠目結舌, 大膽露骨情慾交織畫面令人喘不過氣, 整齣戲突然在兩個情敵各持十幾二十公斤重的西班牙火腿 (整根帶骨風乾的豬後腿) 互毆到死血肉糢糊的場面下嘎然而止. 從此我就對西班牙人那種敢瘋狂地愛, 敢痛快地恨, 敢直言不諱, 敢大聲咒罵的熱情個性感到十分吸引. 在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中 Cruz 跟 Bardem 也有用西班牙文對罵的精采場面, 異國情調濃厚. 據說因為這部戲兩人假戲真做戲外正發展一段戀情.
2009年01月12日
茶餐廳 -- 澳洲牛奶公司
說到港式餐飲, 一定會想到 “茶餐廳”.
起源於香港的 “茶餐廳” 前身是冰室, 主要供應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 配上三明治, 奶油多士 (土司), 菠蘿油 (奶油菠蘿麵包) 和蛋撻等簡單的小食, 因為二戰後港人飲食漸受西方文化影響, 茶餐廳以較低廉的價格提供普羅大眾以前只有在高級西餐廳才能吃到的所謂 “仿西式” 食物, 牛扒漢堡豬扒包等, 之後提供飲食種類漸增, 增加傳統中式小炒或其他歐美食物, 有些還供應晚飯小菜, 慢慢演變成今日香港特有的餐飲文化. 1946 年在中環的蘭香閣是最早以 “茶餐廳” 名義開辦經營的餐廳, 同樣位於中環, 開業於 1952 年, 隱藏在結志街傳統市場賣花賣菜攤販旁邊的蘭芳園, 則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茶餐廳.
茶餐廳遍布香港大街小巷, 營業時間可以從早上六七點到凌晨一兩點都有, 主要提供平民化的飲食, 快速 (服務快供餐快結帳也快, 但也因為快, 常有服務員不耐煩, 服務不好的批評), 不收小費, 擁擠, 直徑兩呎的圓桌可能得擠上五六人用餐, 在香港, “搭檯” 跟陌生人肩併肩膝促膝同桌用餐的情況幾乎不可避免, 跑堂的吆喝聲加上顧客高談闊論令餐廳十分吵雜也是一種特色. 2007 年香港政黨民建聯要求政府申請將茶餐廳列入聯合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見茶餐廳文化之獨特以及其在香港飲食文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茶餐廳一般按營業時間會提供不同的優惠套餐組合. 早餐最常見的有 xx 煎雙蛋 (xx可以是薄牛扒, 火腿, 香腸或午餐肉) 加餐包或多士, 有些還可以搭配公仔麵或通心粉或撈丁 (乾出前一丁麵), 搭配港式奶茶或咖啡有的也提供豆漿. 如果不特別要求要黑咖啡, 咖啡多半已經加了奶水. 午餐通常是可以預先製作的簡單的 “蓋澆飯”, 像是咖哩雞或柱侯牛腩, 一碟飯加一杓煮好的料即可, 或是夾一塊先炸好的豬扒雞扒雞髀 (雞腿), 有的餐廳會多配一碟水煮油菜西生菜, 然後加上咖啡或茶等飲品. 下午兩三點到五六點的時間則有下午茶餐, 通常是炸雞腿或炸雞翼加西多士或炸薯條等等, 也配上奶茶或咖啡. 前幾年, 早餐下午茶餐有的一餐 15 到 20 港幣就可以搞定, 近年物價上漲許多, 在名氣大些的茶餐廳可能都要 25 港幣左右, 但平均來說還是比吃午晚餐便宜, 所以在茶餐廳下午茶餐的時間通常也是非常擁擠.
比較有名氣的茶餐廳有香港中環蘭芳園, 翠華餐廳 (分店很多), 灣仔檀島咖啡餅店 (酥皮蛋撻皮酥餡嫩又不是太甜超好吃), 金鳳茶餐廳, 跑馬地祥興咖啡室 (據說常有明星出入), 九龍佐敦的澳洲牛奶公司, 油麻地的美都餐室等等. 蘭芳園不消說因為冠上 “歷史最悠久” 的大名, 除了中環上班族之外, 常有遊客慕名而去, 在門口排隊的情況經常可見. 我自己去過的幾家中, 最誇張的要算是澳洲牛奶公司.
澳洲牛奶公司位於佐敦白加士街, 從尖沙嘴九龍公園位於柯士甸道上的側門出去過馬路到對面再往彌敦道方向第二或第三條巷子裡. 它雖然不在幹道上, 但是很難錯過這家店是因為門口往往大排長龍.
最早對這家餐廳的認識是從香港餐飲食評網頁 “開飯喇” – openrice 上看到的. 它經常在全香港好評最多的食肆排行榜榜首. 去年有一次和老爺在附近吃了一頓非常失望的 (仿) 炒福建麵, 不經意走到這條巷子中抬頭看到澳洲牛奶公司的大招牌, 想說它名氣那麼大, 去吃個甜品彌補一下吃到難吃晚飯的那種難過. 我們吃的是它有名的杏仁燉雞蛋跟鮮奶燉蛋白. 濃濃奶香雪白的燉蛋白跟杏仁清香鵝黃的燉雞蛋, 不只顏色好看, 入口即化, 齒頰留香, 夏天吃凍的冬天吃熱的, 真是又清爽又滋補的小食. 之後有機會經過附近便會進去光顧一下.
我所謂的誇張, 是指在這裡店面之小, 用人之多, 客人用餐速度之快, 輪轉率之高, 但門外還可以經常是大排長龍. 週日一早老爺難得願意出門吃早點, 我想就去澳洲牛奶吧, 之後還可以在九龍公園散步曬太陽. 近十點到門口已經排了十人左右. 大概三分鐘以後得以入店. 門口的接待往裡面吆喝, 裡面跑堂的便舉手示意來客要往哪個方向走坐哪一桌. 店面不包括開放式做飲料煎蛋廚房跟後面看不到的洗碗跟其他項目的廚房區域大概七八百呎吧 (大約六七十平方米或二十坪), 共有編號 26 張的桌子跟卡座, 小方桌多半坐四人卡座兩人四人都有, 也就是說滿座的狀況下客人大概一百人出頭. 在開放式廚房弄茶水煎蛋的大概就有五個人, 後面廚房我看到的有三個, 跑外場的服務生大概十來個, 清一色男性, 而且老爺說個個看來都散發出一種不像一般跑堂的, 有點像黑道大哥或小弟的味道. 在網路上因為査不到更多有關這家茶餐廳的資料因此無法得知是否真的有黑道勢力支持.
跑堂的身穿多半已經有點油膩的白上衣, 因為點餐完就把筆插回口袋裡, 每個人胸前口袋上方都是一大片藍色原子筆的墨跡, 看來有點好笑. 等客人入座, 跑堂先給每人一杯熱水, 在香港茶餐廳這杯水通常是洗餐具用的不是拿來喝的, 以前我爲了表示入境隨俗也會跟著這麼做, 後來省掉這道手續是因為我想那水杯或那杯水也不見得會更乾淨. 每個桌上的玻璃面板下都已經壓好菜單, 單點項目價錢特餐組合價錢一目了然. 來客就座後選擇好即可招來跑堂下單. 對澳洲牛奶服務有微詞的客人多半覺得跑堂態度很差, 要是你不快一點下單支支吾吾或問東問西, 跑堂的不會掩飾不耐煩的態度, 好像你不先想好要吃什麼是種過錯.
看到為數也不算少的這類食評, 很怕被跑堂罵, 我們很清楚說要 A 餐, 蛋用炒的不是煎的, 飲料餐後才點. 澳洲牛奶不同其他茶餐廳的一個地方是全日供應茶餐, A 餐除了最廣受好評的炒蛋外加一片厚片奶油土司, 還有一湯盤的火腿絲通心粉. 我其實不大明白為何香港人那麼喜愛通心粉, 出前一丁及公仔麵. 一般茶餐廳供應的通心粉湯可能就像白水加味精, 網上許多人對於澳洲牛奶的通心粉湯頭有如濃濃的雞湯讚不絕口. 我因為從來不吃這類麵點無法比較. 下單後大概 30 秒通心粉就上桌了. 這裡的通心粉煮得軟硬適中, 鹹淡剛好, 不至於像濃郁雞湯不過還可以啦. 粉吃到一半, 厚片土司加炒蛋也送來了. 金黃色的土司烤得外脆內軟, 塗上一層奶油, 土司才不至於太乾, 炒蛋確實不錯, 不太水也不太乾, 生熟適度, 火候恰到好處. 等老爺掃光盤中食物, 跑堂的收走餐盤順便下單點飲料. 待我也吃完餐盤收走後飲料就上來了. 奶茶自然是香濃不澀, 對老爺而言, 咖啡裡加了太多奶水以致掩蓋了咖啡的味道, 下次要記得點黑咖啡才行.
飲料喝到一半, 跑堂的會把用餐的費用寫在一張小紙上放在桌上供客人待會兒去櫃檯結帳用. 寫了費用單的座位也理所當然被認為客人 “馬上” 會離開, 跑堂會請在外面等待的下一輪客人站在座位旁邊等候. 這樣一來在座的人很難悠閒地繼續聊天或慢慢啜飲, 往往速速解決杯中物站起來走人. 我們去過幾次, 只吃燉蛋燉奶通常從坐下到離開不到十分鐘, 這次用餐前後也不過不到十五分鐘. 想像一下, 每一個座位平均十五分鐘會有一輪新的客人入座, 早上七點半營業到晚上十一點, 小小店面裡, 通常坐滿一百來個客人, 加上十幾個跑堂, 還有十幾個人站在座位旁邊等著輪替的那種人聲鼎沸的擁擠畫面.
客人看得出除了本地人之外也有許多外籍人士, 不論是觀光客或是居民, 來到澳洲牛奶公司用餐已經不只是吃東西, 而像到一個旅遊景點般的經驗. 下次來香港, 別忘了去親身體驗那種在熱鬧吵雜擁擠港式茶餐廳快速用餐的特殊風味.
2009年01月09日
甘願
很久沒有寫東西了.
除了因為自去年十二月中因為老爺休假兩人東奔西跑了一陣子, 沒有時間好好坐下來之外, 假期中某些事情也讓心情與思緒翻騰不安, 無法靜下心感受週邊事物去發掘可寫之事. 與其說腦袋空空不知寫什麼不如說腦袋塞爆卻沒有條理不知怎麼寫. 只能隨意把一些不甚有關聯的想法寫出來, 看看自己能不能慢慢理出頭緒來.
前陣子跟朋友 C 見面時談到以前戀愛史. C 說以前她有一任男友在大陸工作, 兩三個月才休假回台一次, 這段關係最後無法善終, 不能說遠距離戀愛都不能成功, 我覺得是因為 “不甘願” 吧. 當然啦, 我對人際關係基本的理解是, 每一種人際關係, 不論是親子, 手足, 夫妻, 朋友等等, 一個對等關係中的兩個人如何相處, 是這個關係以外的任何第三者都無法置評的, 第三者再怎麼參與這兩人的生活都畢竟不是當事人, 很難根據當事人的個性去反映兩個人在某個事件中的做法或感受是對是錯, 第三者也因此不該妄下斷語. 我不想評論對錯, 該說是藉故事做一般性的思考吧.
C 說, 男友工作時在台灣的大小瑣事諸如水電電話費帳單啦, 汽車保養修護啦, 銀行往來啦等等都由她來處理, 相對來說, C 日常生活中大小事情都要在沒有男友支持陪伴下獨自面對, 喜怒哀樂不僅沒有男友分享, 還要承擔對男友的義務處理事情. 一旦男友放假回台的那一週, C 得把那一週的時間完全空出來陪男友, 如果這一週相處的時間裡有任何哪怕只是小小的摩擦, C 便會火冒三丈, 覺得對男友付出已經夠多了 -- 不僅幫你做這做那這週完全重新安排自己的活動空下來陪你 -- 男友怎能如此不知感恩, 怎麼 “有資格” 有什麼意見, 怎麼不多順從她的意思一點. 我想那男友外地工作數月好不容易休假回台, 卻老是要去面對一個易怒愛發脾氣的女友, 可能也覺得不好過吧. 時間久了, 爭執多了, 關係自然也維持不下去了.
不僅從 C 口中, 其實常常聽到有人說 “我為什麼要...”, 我想, 當你會去 比 較 誰付出得比較多, 意思是, 當你會 計 較 為什麼你要付出得比較多的時候, 你對對方的感情就已經變質了. 也就是剛剛一言以蔽之的 “不甘願”. “不甘願” 是人際關係的毒藥. 付出是義務或責任嗎? 父母給小孩飯吃讓他們受教育是責任, 因為小孩不是自己選擇而是被製造被生出來的, 成家後夫妻各有各的義務, 國民有國民應盡的義務, 而付出是意願.
我常對人也對自己說, 做人要甘願. 成年人,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是心甘情願的事就不要勉強自己做. 當然, 一般人只要有付出便會有期望, 為什麼不甘願也往往是因為自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對方 “對等” 的回報, 這個我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從結果來看, 不願明白告訴對方 “我不想這麼做” 而勉強自己做一些不甘心做的事, 做得不甘願心裡積怨, 長久下來, 積怨在各種小摩擦中用各種不同的面貌發洩出來, 對方雖然知道你不爽但不一定知道你為何不爽, 關係可能也不能維持太久. 如果一開始就拒絕對方說 “我並不想幫你做這些事”, “我不想付出那麼多” 可能得到的結果是, 一, 對方了解你不想這麼做, 他也沒權力勉強你, 你們關係可以維持, 兩人都沒有不好的感覺. 二, 對方不諒解你, 認為你該付出多一點卻沒有, 關係破裂, 但這只是對方感受不好 (而且這種感受不好沒有合理性), 你省掉那種長久付出沒得到回報的心酸. 不管從過程或結果來看, 除了要甘願, 直說也很重要, 不要認為男友 “應該” 知道你平日幫他處理多少事情也 “應該” 知道你發脾氣是因為你覺得付出沒有相對的回報.
不久前受朋友託幫她辦一件事. 我算是在有能力處理這件事的第一時間裡就去辦了, 但朋友用手機簡訊跟電話 “提醒” 我好幾次不要忘了去辦這件事. 我很氣憤她好像不信任我會去做我答應要做的事, 生了三天悶氣, 但是我想, 如果不告訴她我在生氣, 以我的個性, 氣愈久我愈無法面對一個人, 乾脆直說好了, 如果我的朋友聽不得我說這件事不能理解我為何不高興而朋友關係因此破裂, 結果跟我生悶氣太久而拒絕跟這個朋友往來是一樣的, 都是失去這個朋友, 與其我自己氣個半死她完全不知情然後感情破裂, 不如告訴她讓她不高興然後感情破裂, 所以便冒險把氣發出來, 直接告訴她我很不爽等等云云. 還好, 結果是最理想的狀況 -- 她知道這件事是她不對, 跟我道歉, 我發洩不滿以後, 情緒慢慢平復, 現在還是朋友. 我相信如果雙方都是成人, 成熟的人, 是應該可以透過直說的方式建立一種和諧相處的模式.
最近跟老姐閒聊時, 她說我太理性, 什麼都分析, 其實有點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 (我還以為我很感性哩, 沒想到在大姐眼中我理性十足) 也許是長年在外生活的磨練, 感情用事在我的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以前曾經有風花雪月傷春悲秋的歲月, 但是感覺敏銳對我的生活帶來負擔多過於好處, 我慢慢把感覺放一邊不能全部依賴感覺, 分析, 我無意間養成事事分析的習慣. 面對什麼事, 什麼人, 要怎麼做才能達到我要的結果, 在兩點之間盡量找出最短的距離連成一條線. 我分析方法分析優劣分析對錯, 不過分析對錯在人際關係中又可能不是很適用, 因為人際關係裡可能感受比對錯來得重要, 尤其對於感性的人來說. 有時對一方來說是很重要的感受, 另一方卻毫無所知. 那不表示那一方刻意忽略, 而是沒有一樣的感受罷了, 而沒有一樣的感受不見得表示你不重要, 而是個性不同罷了.
偷一句電影 “The Women” 裡的台詞來做結, “再好的人都有傷害別人的時候”, 也許就是這樣吧.